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武術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特點
中國武術文化歷經朝代的更迭,吸收了歷代皇朝的精髓,以及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到近代,中華武術已具有內容體系完整的鍛煉系統,獨特的健身方法,神奇的攻防效果,武術文化已經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武術的價值理念之中,長期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廣泛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就武術的戰術指導思想來講,“陰陽”、“八卦”、“五行”都是武術形成的源泉,形成了各派拳種的陰陽、動靜、剛柔、虛實等種種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千變萬化。中國武術文化具有的豐富文化底蘊,正是促使武術文化,甚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文化必然會走向世界,滿載中國厚重歷史文化的武術文化,必然會得到發揚光大。
2我國現代武術文化的特點
進入現代社會后,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過去武術禮儀民俗、樂舞百戲、手搏角抵、露臺爭交、騎射相撲、街頭賣藝的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文明的發展,狩獵、戰爭、祭祀過程中,也已很難見到近身武術搏斗的身影,這就意味著武術沒有發展的動力,最起碼是缺少了最直接的運用。因此,傳統武術具有的攻擊自衛功能逐漸被淡化。但是,進入文明社會后,人民群眾對身體健康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武術的健身功能逐漸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追捧,這也成為現代武術文化發展的基礎和特點。其次現代武術也正在向大型表演、競技武術的方向發展。近些年來,特別是隨著體育事業發展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體育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通過文化知識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武術文化,如中原武術文化、燕趙武術文化、武當武術文化等,這些地區的武術文化汲取了社會環境的營養,繼承了各武術流派的傳統,并經過長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從地域文化中孕育出來的,具有不同的武術技術風格特點的武術文化。這些武術文化正在頑強地發展,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武術產業,其中也包括武術教學,武術表演。目前,這些地區的武術學校,武術培訓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武術產業,這也是當代武術文化發展的特點之一。
3我國武術傳統文化傳承中的軟肋
3.1武術傳統文化缺乏創造力
武術的深層文化體現在武術哲學內涵、武術的思維方式以及武術的價值觀念。武術在我國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即使到今天武術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以“博大精深”來形容。從而也可以看出,武術文化和武術的價值觀念在歷史的長河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一直影響著整個亞洲武術文化的發展。然而,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武術傳統的文化觀念,脫離了現代的特征——休閑性、趣味性、激勵性、競爭性,脫離了現代人的心理需求。任何事物如果裹足不前,必將會被現實給吞沒。對于武術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即便是武術文化有其光輝的過去,但在時代面前,其古樸、傳統的風格不能與時代產生共鳴,一味守舊難免會在選擇面前不知所措,中國武術文化到了最困難的時期。而跆拳道、柔道、摔跤、泰拳這些具有東方武術文化傳統的項目,卻走出了困境,適應了時代的特色,并充分展示了武術的價值理念。相比之下,東方武術文化的代表——中國武術傳統文化卻稍顯遜色。從形式來看,跆拳道的腿法、柔道的摔法、泰拳的肘法與膝法,都突出了自身的特點,而注重整體攻防的武術,在技擊攻防方法的提煉還有所欠缺,所以武術在世界搏擊界面臨兩難境地。
3.2武術傳統文化逐漸淡化
中國武術受陳舊自我修煉觀念的束縛,使如此博大精深的艷麗奇葩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數字化時代已黯然失色,已遠離了現代時尚生活。如剛勁勇猛的少林拳和溫文爾雅的太極拳,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西方體育文化的強勢擠壓,使得武術運動走向競技武術的道路,從而也導致武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中國武術正在走單純的、簡單化的運動發展模式,將原本豐富的武術文化逐漸淡化。隨著奧運“更快、更高、更強”觀念的不斷滲透,現代武術在追求高、難、美、新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武術的發展來看,在武術系統中缺乏一定的形象標識,就意味著武術缺乏其他項目獨有的形象基礎特征。就像商品的商標一樣,缺乏醒目的、獨具特色的特征,使人們很難去識別、接收、認同他們。就拿武術比賽的儀式和規矩來說,目前,國內的武術比賽宣傳、比賽歌曲、開幕式、閉幕式尚且沒有統一儀式,武術的禮節也沒有硬性的要求,這與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和韓國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武術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日、韓兩國的武道在激烈的對抗中能保持彬彬有禮的行為規范,是值得推崇的。武術應該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因為我們是禮儀之邦,這樣不僅讓觀眾能感覺到強烈的民族氣息,感受民族文化,更能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3.3武術文化缺乏發展的動力
文化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動力,這種動力依靠的是傳播。而傳播又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像武術這種民族文化的載體,必須依靠強有力的傳播動力,否則會使民族文化沉寂成書館的擺設。武術是一種身體的運動,武術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定數量的習練人群,武術文化的表現也離不開武術的載體——人。習練武術的人群是武術文化傳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西方體育項目的侵襲,從事專業武術訓練的人群不斷減少,外來的跆拳道、空手道、健美操等項目以其簡單易學、趣味性強等特點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占據了中國體育文化市場。我們必須承認,習練傳統武術人數的減少、武術傳承空間的不斷萎縮,已經成為一種不爭得事實。這種現象正是由于我國武術傳統文化缺乏發展的動力,用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看,也就意味著缺乏了市場需求,所以武術表現為發展的動力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武術文化宣傳還比較欠缺,武術未來的發展還需要做大量的宣傳,可以利用大型武術團體表演,來積極宣傳我國的武術文化,在這一點上河南登封已經有了較大突破,目前太極拳表演也初具規模,從這些成功的例子來看,武術今后的發展必須要在宣傳上大做文章,這樣才能使武術文化深入人心,才能為武術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4我國武術文化發展的機遇和對策
4.1不斷豐富武術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武術所涵蓋的文化是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無法比擬的,只不過是發展到現代,武術文化所具有的封建糟粕不能很好地與社會發展相融合,也就是說傳統的武術文化和現代的理念表現為相對獨立或相互排斥,傳統武術文化和現念相互兼容的問題,是未來武術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在發展的道路上,傳統的武術文化必須堅持自己的特色和維持它的發展的趨向,促使其持續、健康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還要不斷賦予其現代的發展理念,不斷豐富武術傳統文化的內涵,積極地、連續地、開放性地面對困難,這樣傳統武術才能不斷地吸取更多精華,摒棄自身不足,在實踐中獲得向前發展的動力。
4.2吸收和借鑒優秀武術文化發展經驗
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武術的發展與西方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比并不具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像代表日韓武術傳統文化的跆拳道、空手道卻發展的比較好,究其原因,除了我國傳統武術文化滯后的原因之外,還有外來體育文化先進理念影響的原因,因此,傳統武術文化還要在借鑒和吸收上下功夫,在“借鑒和吸收”立足點上,要處理好傳統武術和西方體育文化的辯證統一關系,充分認識優秀項目的內涵和形式,不能只顧形式,不顧精神,或者只顧精神的領會,卻找不到切入點。
4.3加快武術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
創新是這個時代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詞匯之一,武術創新的目的就是就是為了生存,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時代的車輪不會改變方向,因此,武術文化必須主動去適應時代的變遷。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技術動作、修訂評分規則、降低對抗強度等方法,從而吸引更多的習練人群參與到其中。我國武術必須走創新發展的道路,和當代各種體育文化精華進行深度對話,真正把武術博大精深的的文化發揚光大。
5小結
武術文化是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禮、義、仁、和、德、易”的優秀代表,并經歷了千年歷史的檢驗,依然頑強的活躍在這個廣闊的文化舞臺上,雖然在前進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相信厚載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會成為時代的主角。
作者:張廣明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