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華傳統文化對統戰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持中貴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諧的“和合”思想,實現統戰工作有效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社會各界的和諧,形成最廣泛的團結的工作目標。“和合”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別是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主干的儒家極力主張“和為貴”,把在變動中尋求和諧、穩定的處世之道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把這種思想方法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國語•鄭語》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由于有了“合而不同”,也就有了“兼容并包”“和”的思想是構建和諧統戰,促進各民族之間、各階層之間、各團體之間、各宗教信仰者之間人們的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化基礎。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實現統戰“團結聯合”的思想主題。。這一思想對統一戰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需要求同存異,才需要建立統一戰線;也因為異與同共存,才有了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中庸》認為,凡事要不偏不倚,既不過分,也不要不及,并強調用“持中”的原則,去實現人與人之間、人道與天道之間的和諧。以中庸之文化推動區域內統一戰線工作,則既要反映統一戰線人士的意見、愿望和要求,又要從地方黨委的角度考慮問題;既要幫助統一戰線人士和組織開展工作,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恰到好處,不“過”也非“不及”。
(二)通過宣傳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崇尚統一
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共同利益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引導各階層人士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統一,反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祖國,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統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盡管后來有分有合,但在中國歷史上,統一是主流,分裂是暫時的,人民反對分裂,抗擊入侵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績。正是因為這種崇尚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歷經侵犯,仍保持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我們要廣泛深入地宣傳統一的愛國主義思想,使中華兒女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下,共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最后實現祖國統一。
(三)通過繁榮少數民族燦爛文化,凝聚各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全國各民族共同締造和捍衛了偉大的祖國,共同締造發展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各民族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繁茂的枝和葉。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一脈相承,相互交流,水乳交融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當前,我們實施統戰文化構思,一定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世界文化多樣性賴以生存的基礎的重要地位,開展文化統戰工作。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潛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實踐證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能使世界華人所崇拜,所自豪。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文化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是溝通華夏兒女情感的橋梁,是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條件,是團結各族人民推動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的精神力量。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能把全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上來,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這些年各地都進行了利用少數民族文化開展文化統戰的探索,比如劉三姐文化、巴馬長壽文化、桂東客家文化、壯族天琴等,采取“走出去”的戰略在世界各地廣為宣傳,引起強烈的反響。這充分顯現了文化統戰的巨大作用。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廣泛地影響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以及自然界,深深滲透并作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每個中華兒女內心都懷抱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激情與敬意”,以至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在什么國度里,都能轉化為一種熾烈情愫,正是由于這種摯愛之心,每個中國人都對今天的中華民族充滿豪邁的信心。我們統一戰線工作要抓住這根筋,把好這個脈,用好這種情,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融于統戰工作之中,不斷推進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順利發展,確實發揮先進文化對于統戰工作的助推作用,形成"大文化、大統戰"的機制,奮力開創文化統戰工作新局面。神州文化
作者:寇永勝單位:遼寧省朝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