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理念下園林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湖景天光”生態園林項目概述
潛江市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近年來的“唯GDP”發展觀念中,該市的不少資源被過度汲取,使其資源數量和儲備大幅降低,并且由此影響了植被生態系統,導致環境惡化。在此背景下規劃了“湖景天光”生態園林項目,該園林在潛江市省級開發區內,作為開發區核心區域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建設。
2、“湖景天光”生態園林低碳設計
2.1、設計思路
湖景天光的設計思路以低碳為主導,倡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園林整體設計上引入“活水環”和“碳素時空軸”的概念。首先,園林引入“活水環”。由于園林所在區域為典型的封閉場所,在低碳理念的倡導之下,園林自身的水體供給應盡量減少消耗能源,所以在水源選擇上,首選降雨和周邊的水源。眾所周知,此類水里往往有不少雜質,還有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有機物等,所以在園林中應該部署人工凈化水體的裝置。具體來講,結合園林的地形變化,使水體能夠從高到低自然地經過水體處理的各個步驟,在沉淀、滲濾等處理過程之后變成符合要求的水體,這種設計理念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顯著降低了能耗。“活水環”的水體處理模式,既可以使園林的水體得到及時有效的凈化,也能使園林中的游人在游覽過程中親自體會到水質恢復的全過程,樹立起“低碳環保”的觀念。其次是設計碳素時空軸。其本意是在園林中以時空軸線的模式,展示出碳元素隨著人類的發展而與人們的生活相生相伴的全過程。園林設計時,選取與人類最難以割裂的碳素承載物——煤。園林展示出在遠古時代人類就發現了煤,進而使之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至當代由于過度開采煤資源而導致資源告警,并由此轉而尋找另外的可替代綠色能源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引發觀者的現實思考,樹立起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的理念。在具體的模塊劃分上,以遠古時期、農耕時期、工業時期和新能源4個模塊將時間串聯起來,同時在設計元素的選取上,注入隸屬于不同時期的典型元素,給人一種視覺和認知的沖擊感。遠古時期:這個模塊設計位置是園林的入口,通過多種類的植被體現出該時期植物高大繁盛的特點,正是這些植物最終形成了煤炭資源。農耕時期:體現的是人類出現后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在園林設計中體現為大片的梯田和農作物,并且結合當地的民俗等因素,陳設了很多諸如面具、圖騰等雕塑,給人一種民俗文化的特色感覺。工業時期:人類逐漸進入工業革命,開始使用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對地球資源進行開采,隨著工業進程的加速,這種開采行為變得日益加劇,伴生資源的枯竭、能耗和污染的觸目驚心。這部分的主體是以煤礦生產的場景還原來表達。新能源:這個模塊代表了人類發展的未來,通過引入當今方興未艾的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潮汐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技術,使觀者能夠了解當前的低碳理念能為人類的未來帶來新的生活方式。
2.2、規劃方案
2.2.1、園林的地形規劃
在園林的地形規劃方面,考慮到地形能夠形成一座園林的骨架架構,所以對于地形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園林最終的布局和景觀效果。引入低碳設計理念,在場地的利用上應該讓地形和設計方案達到盡可能天然的契合,而諸如土方挖掘等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應盡可能降低對原本地形的破壞,盡可能減少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最終使地形的設計既能夠美化環境,又能減少能源消耗,符合環保要求。具體到“湖景天光”生態園林的選址,該區域的山體標高本身并不高,山勢的走向十分緩和,雖然很開闊,但并不高遠。與低碳的設計理念進行綜合考量,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既要體現出園林圖紙設計中的布局和景觀,又要以該區域的現有地形為主,因地制宜。例如可以將挖湖過程中產生的土方用來增高山體,使各類材料能夠物盡其用。
2.2.2、園林的交通設計
在園林的交通設計方面,“湖景天光”生態園林在設計中依舊遵循低碳理念,所以在路網的部署上能夠盡可能結合現有的路線進行微調,對場地內部本來已經具有的小路進行原樣改造利用,從而降低工程量,減少能源和材料的能耗,降低園林本身的造價。而考慮到園林的人性化功能,最終對所有的路網分為3個類別進行設計和建造:(1)木質棧道。此類路線最多出現于園林的出入口,還有一些地形起伏較大且十分便于布設的區域,木質棧道充滿了野趣,能夠給游覽者新奇的體驗。(2)石級道路。這個類型的道路主要設計在樹林中以及需要攀登的區域,游人能夠沿石階而上,且石階不必做太多的休憩,兼顧耐用。(3)緩坡道路。主要出現在坡度不大的地區,緩坡非常適合游人散步。以上幾種道路模式互相組合,為游覽者提供不同的體驗。
2.2.3、園林的綠化種植設計
在園林綠化種植設計方面,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湖景天光”生態園林注重突出古樸優雅的氛圍,使游人能夠體會到清新疏朗的生態感受。經過考察,此部分區域的原本植被量較大,但也有小部分區域植物十分稀少。其不足之處在于植物的品種比較少,難以自然形成林冠線。在色彩的布局上也不夠豐富,不同種類的植物之間無法形成彼此的呼應和點綴。在低碳理念的倡導下,對于場地中原有的植物應保留,既保持其原野氣息,也不破壞已經形成的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結合園林設計的一般規律,通過引入必要的植物來增強天際線視覺效果;引入充滿色彩的樹種為園林構造足夠豐富的色彩層次,為觀賞者帶來優美的視覺體驗。植物選擇應充分注重其碳匯能力。由于闊葉植物具有更佳的碳匯能力,因此在選擇時應使其優先于針葉樹種。不少常綠灌木和落葉喬木相比體現出更強的碳匯能力,所以在選擇時也應綜合考慮。除此之外還應充分考慮不同植物的固氮能力,
2.2.4、園林的建筑設計
在園林的建筑設計方面,遵循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則,在“湖景天光”生態園林中對建筑的模式也進行了特別的規劃和設計。園林中的酒吧區、茶座區和管理區等設置在彼此靠近的區域,因為這些設施及用房會消耗較多的能源,通過集中管理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電力、水源的管網布設,從而盡可能地減少成本。而建筑本身則充分發揮了其依山面水的特點,在采光和通風方面均因地制宜,減少能源消耗。在建筑材料的選取上,盡可能使用耗能不高的材料,從而降低材料的碳排放值。如果當地出產某種材料,則不選取外地的同類品,從而降低交通運輸費用。盡可能少用人工材料,選取天然材料以及可以循環使用的材料。在有條件的建筑中設置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和太陽能設備等。
2.2.5、園林小品設計
在園林小品的設計方面,既要滿足該小品的功能性,又要實現其美觀性和環保性。例如園林中的座椅、垃圾箱等元素,既要使其在美術效果上與園林風景融為一體,在材料的選擇上又要符合低碳環保的原則,注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2.6、園林的景觀水體設計
在園林的景觀水體設計方面,考慮到大量水體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而如果水體的設計與此區域本身的生態平衡相抵觸,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污染,所以最終選擇的設計理念是因地制宜,通過雨水收集、中水凈化、天然地表水源等來構建園林的水體。因為本區域屬于相對封閉的場地,所以主要的水源來自雨水收集和中水凈化。為了使水源盡可能重復利用,布設了自潔循環系統,“湖景天光”生態園林的駁岸也由各類生態建材所組成,在合理的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能夠使水體和景觀充分融合在一起。
2.2.7、園林的循環利用設計
在園林的循環利用設計方面,日常維護會產生一些廢棄物。而對于植物性的廢棄物,往往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能夠轉化為肥料。之所以沒有選擇廢棄物填埋的處理方式,是由于填埋涉及到較大的工程量,會消耗較多的能源,也會在某種程度上使園林的土質遭受污染。所以設置了廢棄物處理中心,通過處理,使絕大部分廢棄物轉化為能夠繼續利用的肥料。
3、結語
本文在詳盡分析潛江市“湖景天光”生態園林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的低碳理念,闡述了基于低碳的園林設計模式。當前,在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中,基于低碳理念的園林逐漸已經成為園林設計的新思路,也會成為未來園林的重要模式。動,將使用材料對當前生態系統帶來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實際景觀設計工作中,對生態系統的重視工作關系到整個地區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景觀的持續存在。在北京市園博園建設中,關于河流生態系統的規劃就是我國景觀設計中的一個亮點。在園博園建造之前,永定河多年斷流干涸、生態退化,盧溝曉月這一美景已消失長達30年之久。在園博園設計過程中,北京市水務局利用再生水、雨洪水、官廳水庫三方面的支援,在先期救活了永定河,重新恢復了自然的生態系統。同時為了讓水“活”起來,又專門設計由泵站和管道組成的循環系統,使得永定河中蓮石湖、門城湖、宛平湖、曉月湖、園博湖的水循環流動起來,并且人工設計落差,讓水逐級跌落,增加水體的含氧量。
3.2、合理利用景觀材料
景觀可以分為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對于硬質景觀我們在選擇材料時要盡量節約,并盡量選擇可以再生或循環利用的材料。對于軟質景觀而言,在選擇時盡量保持與當地水土環境的一致性。北京園博園對景觀設計區原有材料的利用,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體現。北京園博園內錦繡谷中的石籠設計,就是在節約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師充分考察園博園當地的原址遺跡,并充分地將遺址中的剩余材料規劃在設計中。整個石籠的建造中,大多數石料都是源于遺址的剩余。整個石籠的設計與建造既重新開發了當地的現有資源,又為整個景觀建造工作節省了大部分材料,將資源循環與節約的理念結合起來,融入到景觀設計的實際工作中。20世紀70年代后期,工業的發展速度尤為迅速,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廢棄的工業用地。在面臨這些工業用地時,以可持續發展及節約的眼光對其進行設計與處理,在設計區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工作,不僅減少了對大自然的損壞,而且可以變廢為寶,對社會的進步及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都具有積極作用。
3.3、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的能量遠超出人類的想象,尤其是一些自然奇景以及大自然自身的凈化系統功能。景觀設計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大自然自身形成的景物特征,以自然為基礎,設計帶給人美感的景觀。另一方面也應當順應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保持自然原貌,即保持自然的自我凈化能力,使帶有美感的景觀能夠一直保持。北京園博園內石籠的設計不僅體現了原址材料的再利用與節約,在自然力量的借用中也頗有亮點。設計師在石籠建設過程中,除采用原來的石料,整個設計也保持石料原有的造型。雖然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人類不可避免地會對大自然產生一些危害,但是只要這種危害行為所產生的速度小于大自然恢復及更新的速度,那么景觀設計就會滿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4、加強景觀設計的管理
在進行景觀設計時,節約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1)加強節水設計能力,用最少的水設計出最好的風景。(2)節約用能,在設計上優先使用一些能耗低的材料和設施。為了保證持續性和科學性,規劃設計必須與管理科學進行合理融合。因為在當前的景觀設計中會面臨一些復雜的環境問題,需要運用管理手段來解決,因此將二者有機結合以達到最佳的管理模式。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引導變化,以便能夠維持那些很重要的過程和部分景觀系統。在規劃設計時,要進行充分論證和分析,注重策略和創新,注重每個過程及各方面的協調,并在施工時注重設計跟蹤和監督,充分發揮規劃管理的作用,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4、結語
景觀的可持續設計將會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模式和設計思路,它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也是對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必將綻放出更燦爛的光芒。
作者:唐海燕 單位: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