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新城規劃設計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這就要求轉換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來促進城市化發展,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我們需要引進低碳生態城市設計理念,以構建出多功能、節能生態的公共空間和環境。本文以賀州生態新城規劃為例,針對生態新城規劃設計中相關要點進行了詳細地分析,旨在為了實現我國城市的生態化與低碳化的目標。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構思;空間布局;交通規劃
1項目概況
賀州,是廣西東北的橋頭堡。是“廣-貴”旅游商貿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珠江-西江經濟帶的輻射區域。生態新城是“賀八平鐘”協調發展區的空間核心。這里山水俊秀、民風淳樸,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與“美麗中國”生態建設的推動下。隨著區域交通、經濟條件的不斷提升,賀州城市發展將迎來全新的機遇和定位。賀州生態新城,正是引領賀州在新時期騰飛的重要引擎,是展現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商貿集聚、生活休閑新風貌的重要門戶。
2規劃構思
1)梳理賀江及現狀河涌水網,建立“江、湖、田、濕地”的多樣性水景觀,各具特色的水系向蓮花湖及太陽湖匯聚,形成向心滲透的景觀體系。2)生態優先,打通聯系賀江與周圍山體的生態廊道,落實廊道控制寬度與建設要求,形成顯山漏水的流動的城市生態格局。3)依托老城發展軸及高鐵發展軸,構筑兩條城市中央活力帶,凝聚城市活力。4)沿賀江打造一條集“旅游、休閑、文化、生態科普”等多樣化的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河岸。
3規劃結構及功能分區
3.1規劃結構
根據生態城自身的山水格局及發展需求,規劃形成“一核一心、一帶四軸,綠楔滲透,多組團片區”的空間結構。一核一心:北部的集行政,商務辦公,民俗文化,園博園,文體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核心。南部為集休閑養生,娛樂康體,醫療管理,健康培訓等功能健康小鎮服務中心。一帶四軸:一帶指生態城中部的賀江濱水活力岸線,四軸包括高鐵發展軸線,新老城發展軸,產業發展軸,健康產業發展軸。
3.2功能分區
(1)生態涵養區。主要包括賀江以及賀江南岸的主要山體,以及重要的保留農田,共同形成生態新城的綠核。兼生態涵養,旅游休閑等功能。(2)綜合服務區。位于片區中部偏北,在城市兩條重要的發展軸線上。以園博園為核心、市民服務中心,旅游休閑,文藝中心,酒店會展,體育中心等功能。(3)旅游接待區。依托高鐵站,觀音巖公園,集旅游接待,酒店住宿,休閑購物,居住等功能,為游客提供便捷服務。(4)商務展貿區。依托火車站,及商務辦公,會議展貿,酒店住宿等功能,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區域,也是展示城市風貌的重要節點。(5)教育組團。以賀州學院,桂東職業學校為主要組成部分,以學校為依托,發展居住,酒店等功能。
4規劃設計策略
4.1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
(1)生態新城生態架構。區域山水架構:以賀江為主要廊道、以天堂嶺、鳳凰嶺、大松山、規劃人工濕地為主要節點,形成與外圍群山(如老寨山、將軍山、大鐘山等)聯系的三條主要廊道——賀江生態廊道、高鐵站前廊道、大松山-江南新城廊道,成為基地內生態主骨架(2)生態新城生態空間布局。規劃結合新城生態網絡,融合“山-水-城”特征,構建生態型空間節點,彰顯新城景觀特色和生態特質。賀江生態廊道(城市生活型):體育公園、文化長洲、水上樂園、繽紛水岸。高鐵站前廊道(生態景觀型):溪水花卉園、生態花田、溪水田園、生態綠島、濕地公園。大松山—江南新城廊道(健康養生型):濱江植物園、療養小鎮、山林莊園、近郊公園。
4.2生態水系規劃
水系功能劃分。規劃范圍內的水系以賀江,及其支流水系為主。在規劃范圍內,賀江左岸有一條支流,在八步鎮處匯入賀江;賀江右岸有兩條支流。
4.3綠色基礎設施規劃
(1)供水規劃。新建供水管網以及供水設施,與賀州老城區實現對接。全面建立供水信息管理,調度平臺,實現實時監控、調度、管理(包括自動抄表系統、水質實時監測等)。(2)排水規劃。根據賀江本段水環境容量,對規劃區內產業類型、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控制要求。嚴格控制水污染嚴重的、耗水量大的產業。提高污水回用率,降低污水排放系數。(3)智能化信息系統。完善通信設施建設,規劃區電信容量為25萬門,設置四個電信端局。三網融合: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三網融合可實現網絡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形成適應性廣、容易維護、費用低的高速寬帶的多媒體基礎平臺。
4.4綜合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鐵路:賀州生態新城東北部為賀州火車站,是貴廣高鐵、洛湛鐵路、柳韶鐵路在賀州的客運站,三條鐵路是國家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賀州與其他省份,特別是與珠三角地區的聯系增強,尤其貴廣高鐵的開通使賀州進入了廣州2小時交通圈,勢必為賀州帶來較多旅游人口,為賀州的旅游業發展帶來契機。公路:廣賀高速、永賀高速支線、327省道、323國道、207國道從賀州生態新城周邊經過,能夠實現與廣州、永州、桂林等城市的快速聯系。加強內部道路與賀州市域的聯系,通過“五橫三縱”的高快速路實現與廣州、桂林、賀州市域其它城市及賀州老城等區域的快速聯系。(2)內部道路系統。“井字”的交通性骨架路網串聯次級組團式道路的結構。“井字”:站前大道、八達西路、公達路、中心景觀大道,加強片區南北向、東西向的快捷聯系,以及片區與老城區、平桂管理區的快速聯系。“組團式”:結合山體、水系及各功能區,規劃順應自然環境的組團式路網,體現田園生態原則。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地球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生態保護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需要考慮的要素,尤其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更應該將生態和環境因素。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了生態新城規劃設計的策略,將生態、低碳理念充分地融匯到城市規劃建設當中,以打造出名副其實的生態新城。
參考文獻
[1]楊志峰,徐琳瑜.城市生態規劃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楊榮金.生態城市建設與規劃[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49).
作者:何政康 劉思貝 單位: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可持續與環境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