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于倫理學的室內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 要:本文首先針對目前家裝行業的混亂、人們居住環境呆板等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然后運用設計倫理學的觀點與發展規律探討居住空間設計應做出的改變,提出基于倫理學的居住空間設計研究策略。將設計倫理學引入居住空間設計中,可以規范現存的問題,喚起人們對設計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討論。
關鍵詞:倫理學;居住空間;設計
1倫理學概述
20世紀70年代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納克首先提出了設計倫理的概念,在他的《為真實世界的設計》這本書中提出設計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設計應該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二是設計是為不同能力的人服務的;三是設計還應該認真考慮地球的資源有限問題,為保護我們有限的地球資源而服務。倫理學已成為設計要遵循的第四條原則――設計的倫理原則[1]。設計的倫理原則就是設計師在從事設計活動時應該遵守的道德法則和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規范[1]。這對于設計師來說既是一條規范約束,又是道德感的營造,有助于設計師在設計活動中平衡“利”“義”的關系。
2目前居住空間設計存在問題
設計師是設計的主體,對居住空間設計的研究不能脫離設計主體而單獨討論,所以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從設計師與居住空間設計兩方面展開。
2.1設計師存在的問題
2.1.1專業知識薄弱
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的高度需求,以及高額的收入,致使室內設計行業漸漸發展成流水線作業的形式。不同行業、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只要學會室內設計行業所需的軟件知識就可進入這個領域。但是,室內設計是現代設計的分支,現代設計又是現代科學、藝術、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交融結合,這決定了設計師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精神品質[2]。
2.1.2缺少創造性思維
創新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掌握基礎的設計知識只能滿足設計的初級階段,常規的設計思維不足以支持設計師長遠的發展。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給室內設計行業帶來了很多的新機遇,提供了許多新材料、新技藝,若設計師不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沒有探索性的意識想法,就會與人類的需求脫節,止步不前。
2.1.3社會責任感的丟失
設計師是設計的主體,掌握著設計的風向,必然要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以居住空間設計為例,設計師為了節省設計時間,批量化處理設計,不同的建筑結構選用一樣的設計方案,不同脾性的家庭選用相同的顏色等。另外,選用一些對人體、對環境有害的不可循環利用的材料。這些都違背了倫理學的原則,不利于設計師的長久發展,也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2.1.4缺失關懷設計
雖然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關懷設計的案例,但是多聚集在產品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專業,在進行居住空間設計時,設計師多缺乏考慮。以老年居住空間為例,根據《中國發展報告2020》,我國到2022年左右,老齡化將占總人口的14%,其中僅約有15%的老年人選擇進入養老機構,41%的人選擇居家養老。由此可見,家庭場所是老年人最愿意居住養老的地方,但是在其所設計的空間內,規劃設計與軟裝設計、家具的選用等方面卻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沒有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便利。
2.2居住空間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2.1過分追求外在形式
從古至今,人們對美的追求一直都在,表達美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審美方式也存在差異。設計風格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如此多的要求,就需要設計師靈活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調和技術與藝術的沖突,把握住戶需求精髓,創造一個功能合理、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但是現代市場上蔓延著各種裝飾材料,追求外表形式,將多種設計風格不加思考的整合在一起,造成裝飾過度的局面。上文中提到室內設計流水線作業大面積的套用模板致使人們的居住空間呆板、機械,不同顏色任意搭配,裝飾品濫用。為了展示富麗堂皇的效果,隨意搭配,更別提展現所謂的“設計感”,甚者是連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達不到。
2.2.2選擇有害與不可循環的設計材料
部分設計公司與材料市場為了降低成本選擇有害的、不可循環利用的材料,盲目追求商業利益,喪失正確的價值觀,損害了人類的身體健康,破壞了生態環境。
3基于倫理學的居住空間設計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人類大約80%的時間會在室內度過,從基本生活需求到公共活動娛樂。《設計學概論》這本書中也提到,室內設計是所有設計中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門類。同時其面對的人群類型也各不相同,需滿足的人類要求也多種多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將倫理學引入室內設計之中,有助于對設計師以及設計師的活動形成規范性的約束,減少設計中出現的利己主義,使設計更加關注人類主體。
4基于倫理學的居住空間設計策略
4.1基于設計師角度的設計策略
4.1.1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在現今經濟主導的社會發展大趨勢中,人類的各個領域都遭受著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設計行業也逐漸淪為商業企業的盈利目標而服務的角色[3]。但是,設計在整個人類的生活中卻占據了很大的地位,衣食住行,無一例外。面對如此巨大的社會需求,就要求設計師謹守道德之“律”,道德之“律”,一是指自律,二是指他律,堅守內心的同時,也要遵守相關的法律規范,聽取他人的意見。價值觀是人類看待世界的一種思考方式,作為一名設計師,應樹立服務社會的正確價值觀念,努力平衡內心對利益的追求。
4.1.2設計中的關懷設計
設計不是設計師的自我表達,也不是與特定的社會宗旨相矛盾,而是符合傳統社會觀念,關心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與生存情況,協調設計的內外因素,促進人的生命力與創造力[4]。1)關心不同能力的人。美國教授馬克•哈里森提出了“全設計”理念,設計是為不同能力的人所服務的,這其中包括能力衰弱的老年人,能力不足的幼小兒童與能力缺失的殘疾人。他提出了“全設計”的七條原則:平等使用、靈活使用、簡單直觀、信息感知清晰、容錯、少費力、尺寸與空間適合使用。這幾條原則同樣也適用于居住空間設計,以“少費力”為例,當我們的設計面向殘疾人或者老年人的時候,就應該思考如何在滿足功能的同時盡可能減少體能消耗。居住空間設計在進行空間規劃的時候可以嘗試縮短臥室與衛生間的距離,或使用人工智能設備給這些不同能力的人帶來便利。2)關注不同地域背景的人。中國是世界上疆土面積排第三的國家,以秦嶺淮河一線分成南方北方,五十六個民族也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傳統。不同的地域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此時的居住空間設計不僅在規劃、選材方面做出改變,在空間氛圍的營造,裝飾品的選用上也要因地制宜。北方人的居住空間氛圍應以豪邁、外露為主,而南方人的居住空間多以溫情、典雅為主。3)關注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雖然在2020年我國已進入全面小康階段,但是偏遠山區不乏貧困、居無定所之人。他們的居住環境惡劣,存在很大的風險;當遇到泥石流,臺風這樣的自然災害,則會損傷很多人。所以設計師應大膽試用各種材料,或進行創新。當具有責任感的設計師嘗試走向鄉村,走向山區,那時我們的社會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4.1.3致力終身學習的信念
居住空間設計應以人為中心,向四周展開,考慮設計對象的個人喜好、功能要求、精神追求、地域條件。由此再考慮施工能用到的材料、施工工藝與最終的家具設施、室內軟裝搭配等。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設計不是簡單的想法構思,還涉及材料、工藝、家電、色彩、軟裝等方面。同時,社會迭代更新快速,新材料、新技藝、新科技疊出不窮。綜上所述,設計師若止步于眼前,不注重基礎知識,不緊跟時展,必然會被淘汰。
4.2基于居住空間的設計策略
4.2.1合理進行空間規劃
空間規劃是設計的第一階段,作為居住空間,首先要合理規劃每一部分,充分考慮通過何種布局才會讓居住者的生活更加的便捷與高效。其次是要避免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的交叉組合,注重保護人的隱私,給人以安全感。最后是符合建筑設計的工程規范,留出足夠的通風面積,與采光要求。通風面積不得小于建筑面積的5%[5],室內光照度不得小于300lx[6],盡量保證室內是直流通風。風和陽光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有很大的關系,溫暖舒適的陽光使人愉悅,足夠的通風保證了室內的空氣質量,避免了有害氣體的長期留存。
4.2.2選擇安全環保材料
據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告,受環境和家庭空氣污染的綜合影響,每年約造成700萬人的死亡,家庭空氣污染威脅著大約28億人的健康。室內環境的污染會造成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或急性呼吸系統疾病風險增大,給人體帶來多種危害。雖然家庭空氣質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室內的材料安全系數卻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質量過差的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甲醛、苯、甲苯等有害氣體,人長期的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就會增加患病的幾率。因而,設計師一方面要遵循健康環保、經濟節約、美觀大方的原則,站在居住者的角度,選用適合的材料;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材料是否可循環利用。綠色設計理念的核心原則即3R原則,第三條就是再循環原則,設計應考慮產品材料的可回收,延長住宅的使用年限,方便后期住宅的翻修與拆除,也應避免過分的形式追求而忽視了功能性的滿足。
5結語
綜上所述,設計倫理學就是站在設計的最高點,以哲學的角度,探討設計與人與環境的關系,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將倫理學引入居住空間設計中的重要意義。從生理層面上,滿足各類人的需求,使設計中充滿了真善的價值觀;從心理層面上,符合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對美的向往。
參考文獻
[1]姜松榮.姜松榮:設計的“倫理原則”[J].設計,2019(24):70-71.
[2]雍建華.關于我國現代設計師素養的幾點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04):100-101.
[3]王海明.新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5.
[3]于洋,劉劍虹.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的表達與呈現[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93-95.
[4]GB50096-19991住宅設計規范[S].
[5]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S].
作者:黃榮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