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室內設計中空間軸線的變更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室內趨向室外化
談室內與室外的關系,其實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一種關系。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漫長歷史中,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較小,人與自然保持著相對和諧的狀態。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后,人類改造自然、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從城市建設上來說,人類的過度改造導致城市急劇膨脹,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減少,大量先進的現代化設施的出現使人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大量高樓大廈的出現雖然解決了人類的居住問題卻無法滿足人們對自然的需求,生存現狀與社會壓力加劇了人們對室外自然環境的向往。正因為這種趨勢日漸顯著,室內空間中“墻體”的概念逐漸弱化,人們不再用四面實墻來限定室內空間,而是增加室內的開放性,盡可能的將室外風景引入室內。柯布西耶的薩伏耶別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薩伏耶別墅的總體氛圍是非居家的,引向外部的。建筑師重點強調水平方向的延伸,通過對“看”的方式加以限制比如在水平長窗前設置桌子,降低層高引導人們向外觀看。同時簡潔的室內布置也增強了“向外”的引導感。
2.建筑開窗形式多樣化
中國傳統建筑里常見開窗形式有短窗、景窗、隔扇和漏窗等。隔窗就是我們說的落地窗,開時為門,關時為窗。主要是由上隔堂、中隔堂、內芯子和外框四部分組成。其中上隔堂是隔扇主體,由木條組合成各種網格圖案的透空窗欞在傳統老手藝人的創作下如剪紙一般美麗,既美化了窗戶同時也有很好的通風與采光效果。設在半墻之上的是短窗又稱為半窗,它的高度在中隔堂之下。景窗顧名思義就是要與室外景致相配合,讓風景通過景窗入“畫框”中,景窗中間的鏤空窗框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方形、圓形、花型、六角形等。其中間窗框到外窗框間的圖案也是豐富多變的。漏窗是一種取墻外之景的洞口,是中國傳統園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離的遠可擋住墻外的視線,離的近可盡收墻內外的景色。這些不同的開窗形式為室內帶來了不同的氛圍感受,這正是影響室內空間軸線的一個因素?,F代技術更新與發展迅速,建筑的開窗形式也越來越多,相應影響著室內設計。室內開始借取窗外的景色來豐富室內氛圍。
3.人的心理需求轉變
隨著歷史的生長,人類社會性質的轉變。緊張的生活節湊壓得人喘不過氣,人們時刻都在為生活奔波,激烈的生活競爭、擁堵而吵鬧的街區、如鳥籠般的單元住宅,讓生活日漸乏味,人們身心俱疲。從未經砍鑿的原始洞穴,簡單的泥墻草頂的茅屋,從氣勢磅礴的殿閣到遍地生長的高樓大廈,人們通過創造來改變環境空間,滿足自身使用需求。本性的驅使讓人類同時向往著對大自然的回歸。于是,人們更希望身處室內就能欣賞室外的風景,開窗變大,室內與室外的界限日漸模糊。人們朝夕生活的室內環境也漸漸呈現著室外化的趨向。
(1)傳統建筑室內中的空間軸線由中國的天井和古羅馬的萬神廟可以看出在過去的建筑與室內空間中,從空間軸線的角度來說,以前更加強調縱向軸線上的天地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單一而“唯一”的空間,這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這樣的空間關系也體現出了當時人們注重天地關系是一種對天地的敬仰,對神的依賴。這樣的空間四周視線封閉,光源單一,也就更加烘托了這種神秘的氛圍。
(2)現代室內設計中的空間軸線共享空間在建筑中不具有具體文化功能,卻以開放的參與性特征在建筑空間的體驗感受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室內空間來說共享空間豐富了室內空間的設計手法。從使用上來講,共享空間是其它功能性空間的過渡,起著集散人流、協調空間組合的輔助交通空間,承上啟下。當建筑各功能空間中人流不平衡時,便可通過它進行自然的調節,是促進、諧調各空間和諧關系的有效工具。它使文化建筑整體保持良好的秩序,也是整體序列的交通節點空間,同時也將室內設計由單一表面裝飾設計提升到對空間的合理分配與改造。共享空間是空間軸線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體現,共享空間打破了傳統建筑室內空間中強調單一的縱向軸線,而更加強調橫向空間軸線在空間中的作用,與縱向軸線相配合,豐富室內的空間層次。
二、結語
空間軸線通常是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中的概念,但是在如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下,室內設計也開始注重空間的變化,所以室內的空間軸線也隨著設計師利用而更加多彩。研究室內空間軸線的轉變可以啟發人們對室內空間更多可能性的探討,讓室內設計正真實現對建筑空間的二次營造,而不僅僅只停留在表面裝飾。
作者:唐敏單位: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