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符號學理論與平面設計語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符號學視角中平面設計語言應有的界定
平面設計一詞來源于英文“graphicdesign”。平面設計作為設計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其范疇應該包含所有二維空間中,除影視設計活動之外的各個方面。近些年來,平面設計領域的迅猛發展固然與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密切關聯,使平面設計從設計工具衍變為一種設計理念,平面設計的數字化已經成為平面設計在當代的重要應用成果。但從平面設計語言構建的機理與本質來看,符號學的相關理論對平面設計語言做出了新視角的解析和界定。首先,平面設計憑借代表某種語言的符號,完成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成為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這種溝通的順暢和精確依賴于設計師對作品所要傳達觀點的準確把控。其次,平面設計從最初的圖形簡單刻畫到創造某種符號,從圖像的形成到構建完整的圖像符號體系,設計的形式和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其精髓都是運用設計思維來創造并使用視覺符號。最后,平面設計活動就是創造符號,并利用符號來建立視覺作品體系的過程。從古至今人類對于視覺信息交流的方法大致如此:利用現成的符號或創造新的符號來構建完整的圖像符號系統,并利用所構建的符號系統實現設計者與受眾的溝通。科技的進步使得視覺傳達的圖案由簡單粗糙到豐富多樣,形成具有寬泛符號意義的復雜圖像系統。雖然時代不同,視覺傳達的本質都是以“符號”為依托,并通過符號學的方法加以傳播和解讀。
二、符號學對平面設計語言的意義
(一)符號使平面設計語言融通古今文化成為可能
在平面設計語言中,如何解決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傳承關系,如何提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用于現代平面的設計中,符號的永恒性與動態性、社會性與個體性、能指與所指等特性使古今文化、藝術的承傳與融通成為可能。譬如中國古代設計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為現代設計留下了大量可供借鑒的精美圖案和考究的紋理。在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設計里,五個福娃的設計靈感就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其頭部的紋理分別采用了中國石器時代的魚紋、敦煌壁畫的火焰圖樣和宋代瓷器中常見的蓮花造型等,這些傳統紋飾都是中華文化符號的代表,意謂祥和、昌盛。對傳統圖案符號意謂的研究,將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嘗試。
(二)符號使平面設計語言溝通種族文化成為現實
借助平面設計的符號,藝術作品可以突破國家和種族文化的限制,實現互認共享。平面設計中的符號可以跨越地域,把本土化的符號進行國際化的編碼,使平面設計作品得到國際認同。上海世博會會徽(見圖2)的創意原型來源于漢字的“世”,是數字2010與“世”以及英文字體“EXPO”“SHANGHAICHINA”的合理組合,表達出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一)平面設計語言要準確引入符號層級的概念
在平面設計中,根據符號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作用大小,可將其分為符號、指號、信號三個層級。符號通常由設計師創造,并在其中賦予一定的意謂,這種意謂在受眾當中能引起共鳴,使受眾能對這種意謂產生新的解釋或意謂。如果符號僅僅作為某樣事物的替代品,并不能使受眾產生聯想或者新的意謂,那么這樣的符號是不完整的,而被稱作指號。指號有具體的指稱但不具有意謂。信號在平面設計中是最低級的符號,在多數場合下,信號的作用是引起受眾對事物表征的注意,并無具體含義,僅僅起到標記的作用。設計語言在視覺傳達中的作用,可以看作能表達完整意義的符號、表達部分意義的指號以及吸引注意的信號之應用。在平面設計中,若希望作品完整表達設計師賦予圖形的意謂并引起受眾的共鳴,激發其豐富想象,需充分考慮和應用符號的功能;若希望作品部分表達圖形符號的意謂,僅僅是對現實事物的簡單還原,需認真考慮和應用指號的功能;若希望作品只要引起人們的注意,需要慎重考慮和應用信號的功能。在圖3所示的倡導低碳生活的海報設計中,作為符號的設計元素包括:站在浮冰上的企鵝和其幼子、一盞照明燈、電源插座與插頭、簡略的文字說明,畫面的所有內容都通過這些符號元素展現出來。兩只企鵝站在即將融化的冰面上,意謂全球變暖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開啟的照明燈意謂人類肆意浪費電力資源;企鵝在奮力拔出插頭,暗示著節約用電,保護環境已經刻不容緩。作者通過擬人的手法,把想要表達的環保思想通過企鵝的動作行為表達出來,所有的符號經過作者的精心處理,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并讓受眾產生更多的聯想。
(二)平面設計語言要高度重視符號的公有意謂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公有意謂是指甲產生的符號,具備乙產生類似符號所擁有的那種同樣的意謂,那么甲乙之間就存在這種符號的公有意謂。平面設計語言在符號的意謂表達中,必須對相互社會行為的符號交流給于足夠的重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機體之間存在的相互刺激稱為相互社會行為,反之則是非相互社會行為。符號作為機體間相互刺激的中介,意味著設計是在設計師和受眾的交匯中逐漸完善的,設計師是為了大眾的需求而創作,受眾的反饋可以進一步幫助設計師完善設計。新的平面設計評價標準要求設計作品需要具備公有意謂,因為公有意謂是保證符號能在設計師和受眾間順利傳遞的前提。如果作品所運用的符號只有少數人知曉,那么就會影響作品的公共有效性,致使受眾對于作品的理解偏差甚至完全不能解讀,最終造成符號意謂傳遞的失敗。我們在平面設計的案例中經常能發現設計作品公有意謂缺失所引發的問題。一款為兒童服飾所做的廣告設計,卻大量使用了成人世界的設計語言,這種設計符號的意謂表達,盡力表現出一種成熟穩重、超凡脫俗的風格特征,這不僅不符合兒童服飾宣傳對象的心理水平,還超出了人們對兒童群體服飾所儲備的符號特征,最終形成平面廣告符號的傳達與接收脫離,以致影響童裝銷售。
(三)平面設計語言要充分體現符號的情感元素
設計離不開藝術,卓越的設計作品總是蘊含著極致的藝術品格。蘇珊•朗格認為藝術符號的創造來源于人類的情感,而人類情感在藝術中的符號創造,為設計符號的體系構建加入了一種別致的美學概念。德國著名平面設計師岡特•蘭堡在大部分的平面設計作品中,把形狀各異的土豆作為海報的主要視覺符號。在他為MuseumWiesbaden的個展所做的海報設計中,亦把土豆作為主體圖形,力圖使受眾能與土豆進行溝通和交流,他對土豆元素的使用并不是簡單的外形重復,而是對土豆內部進行上色并加以切割,產生了非同尋常的視覺體驗。表面上看,岡特•蘭堡的藝術創作僅僅是偏愛土豆產生的視覺效果,實際上是在土豆這一視覺符號中注入了大量的個人情感。在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的物資極其缺乏,需從美國進口土豆拯救饑餓中的德國民眾,生長在那個時代的岡特•蘭堡對土豆產生了特別的感情,是土豆給予他生的希望,并為他未來的創作生涯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土豆元素的重復使用讓海報作品擁有與眾不同的生命力和文化內涵,這正是符號內在情感元素的表現。
作者:易敏哲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