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混凝土結構原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為了產生“潤物無聲”的思政育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針對課程10個章節深度挖掘“思政映射點”,將文化自信、強國意識和社會責任的思政目標融入到課程教學目標中,可為土木工程其他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些重要講話為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為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教師的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用于專業學習,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結合學科專業建設特點,對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一、課程簡介
(一)課程基本情況
《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明確指出:“學生應掌握工程結構的基本原理,能正確設計土木工程基本構件。”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該課程具有理論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特點,既有很強的工程性,又有系統的科學體系;既是先修的力學類課程的實際應用,又是后續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通過本課程學習,可以使學生在知識層次、能力層次以及思維層次上都得到提高。因此,該課程非常適合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深度挖掘“思政映射與融入點”,適時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學國工匠精神,心懷家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
(二)課程目標和畢業要求
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全國高等教育發展形勢,依據自身基礎和發展要求,確定了現階段學校辦學定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按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要求,培養“德才兼備、能力卓越、自覺服務國家的骨干與領軍人才”的人才培養總目標。土木工程專業堅持“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堅持學校培養總目標,彰顯“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人才培養特色,以“為江河安瀾,為廣廈萬千”為辦學理念,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1)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
(2)能夠勝任土木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咨詢和技術管理工作。
(3)能夠在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主要研究型大學繼續深造。
(4)具有獲得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的執業資質的能力。
(5)具有能夠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潛質。
(6)具有國際視野與從事國際工程建設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能夠隨著行業和職業發展需求終身學習的能力。專業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了育人和育才相統一,不僅僅重視專業能力培養,更加重視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也充分體現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應融入到專業培養目標中[3-4]。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專業能力培養,也是顯性的。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目標:
(1)掌握分析鋼筋混凝土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結構的基本概念、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基本受力構件設計原理等。
(2)理解并熟練掌握各種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在承載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計算設計方法,能夠根據規范要求設計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
(3)能運用土木工程實驗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實驗設計、操作和結果分析,具有解決土木工程領域復雜問題的創新綜合能力。
二、課程思政目標
課程思政設計應結合上述教學目標進行有機融合,用好隱性教育渠道,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產生“潤物無聲”的思政育人效果[5],本課程思政目標:
(1)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國自信意識,樹立為國家、社會發展做貢獻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2)強國意識:激發學生堅忍不拔、立志突破“卡脖子”問題的科研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社會責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高尚的品德修養與職業操守,理解土木工程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本課程共計10個章節,64學時,其中8個學時為試驗課時,為了實現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課程各環節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教學過程采用知識結構體系與思政教育體系雙線并行,內容上以工程實例為依托,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強國意識和社會責任,形式上以案例講解、小組協作學習、學生自評互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融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格、三觀養成及思政原理在工科思維中的應用能力,其思政映射點建設如表1所示。
四、結束語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理論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特點,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針對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10個章節深度挖掘“思政映射點”,將文化自信、強國意識和社會責任的思政目標融入到專業培養目標中,以期為土木工程其他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夏紅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1):83-87.
[2]徐騰飛,楊成,趙人達,等.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82-189.
[3]彭亞萍,胡大柱,茍小泉,等.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2):128-129+132.
[4]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5]胡大柱,彭亞萍,朱柳娟.《建筑結構抗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2):158-160.
作者:蔣慶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