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掌媒時代插畫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傳播載體改變所帶來的插畫新形式特點。《辭海》對插畫的解釋是:“指插附在書刊中的圖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的方式,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雖然這是對書籍類插畫所做的狹義注解,但是從中不難看出,插畫的形式受制于它傳播載體的形式。這種載體的形式又具體表現在規格、尺度、閱讀模式等三個方面。首先,規格與尺度因插畫載體(圖書)開本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大小與畫面精細程度。傳統書籍報刊一般可以分為大型本(12開及以上)、中型本(16-32開)和小型本(36開及以下)。一般來說,插畫的規格、尺度要與圖書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有所發揮或控制。但是一般掌上媒體的閱讀尺寸變化較小,如一般智能手機的屏幕大小為3.5-5.5寸,平板電腦的屏幕尺寸為7-10.1寸。甚至因為掌媒設備尺寸的限制,催生出一種獨特的插畫規格,即長條形分格漫畫形式,這種形式的畫面更加適合使用觸摸屏滾屏瀏覽。所以畫面的規格和尺度,對基于數字傳輸的掌媒來說會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其次,進入掌媒時代后讀者的閱讀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傳統閱讀模式向多媒體互動閱讀發展,這也是掌媒時代插畫設計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例如由陳倩茹創作的《山海經繪卷之南山經》及由Ryanwoodwardart&Animation創作的首部動態圖像小說bottomof9th都是互動掌上媒介互動閱讀的優秀案例。
第二,讀者群體的改變使插畫具有新類型特點。插畫的類型與形式取決于讀者群體的需求。在掌媒時代,因為終端設備的普及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網民大軍中,插畫的內容與類型也從傳統的書籍插圖、連載漫畫、文學插畫、各類繪本,逐漸衍生出適合各種閱讀需求或各種年齡層次的插畫新類型、新內容,而不局限為簡單的傳統紙媒插畫的電子化,這種改變也正是源于讀者群體的迅速擴張。另外,隨著掌上信息消費的普及,掌媒應用群體由以學生為主逐漸向以商務、辦公人士為主的主流人群變遷,18-40歲青年手機網民占整體網民的比重快速提高,手機網民趨于高品質化、普及化,用戶的廣告投放價值日漸提高。插畫類型與內容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目的性”轉移。
第三,傳播速度及“泛閱讀”造成插畫具有流行性的特點。掌媒時代的特征之一是高度信息化。網絡使信息的傳遞極為便利與迅速,使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同時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各類圖像、圖片、圖形、文字等視覺、聽覺符號均成為當前讀者閱讀的主要對象。而這場信息革命大大擴展和延伸了讀者的時間和空間,使讀者最大限度地獲取豐富的信息成為可能。正是這種“對信息過載的焦慮和對未來充滿了狂熱期盼的矛盾心情成為了‘淺閱讀’生長的溫床,毫無防備之下資訊浪潮已經迎面撲來。”插畫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在信息革命的大環境中必然受到影響。大部分基于掌媒傳播的插畫作品迅速流行,迅速淡出,成為“快餐文化”或“流行文化”消費品,只有小部分插畫作品成為經典,具有長久生命力。
二、掌媒時代語境下插畫設計教學策略
掌媒時代語境下插畫設計教學區別于傳統插畫教學,根據上文對掌媒時代語境下插圖設計的特點分析,我們可以整理出一條明確的教學思路以應對掌媒時代對傳統插畫教學的影響。
(一)與時俱進
設立電子媒體插畫設計課題與時俱進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將電子媒體特別是掌上媒介的相關特性融合進教學內容中。在插畫設計課程中,在講授傳統插畫的概念定義、各類插畫風格、繪畫制作技巧以外,還可以在實踐課時中設計基于掌上媒體傳播的插畫設計課題。使學生在接觸插畫設計之初就能夠意識到在當下掌上媒體流行的時代,插畫設計如何在傳統媒介與各類數碼媒介以及掌上媒介間相互融合與轉化。然而,對于掌上媒體插畫設計的課題設置可以有兩種考慮,一種是獨立設計專門的掌上媒體課題,從插畫設計源頭開始考慮,從設計之初就將各種掌上媒體的特性考慮到位。另一種是在前期傳統媒介插畫設計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掌上媒體的數字化改編。至于在教學中具體使用哪一種課題設計方法,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而定。
(二)變靜為動
為插畫課程增加動畫基礎學習內容由上文可知,在當下掌上媒體上傳播的部分插畫作品結合了多種技術表現手段,在原有純靜態視覺的形式上,加上了豐富的動態畫面及聲音元素,使讀者的閱讀過程更加具有趣味。特別是針對兒童讀者群體的圖畫故事書類型中,這種特征顯得尤為突出。為了使插畫教學更好地適應這種情況的變化,可以在插畫專業的課程中適當添加動畫基礎課程訓練。如果學生在前期課程中學習過相關課程則需要引導他們將諸如動畫運動規律、flash軟件應用等課程所學知識適當運用進插畫設計課程中來。要注意的是,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抓住課題設計的中心思想,切不可喧賓奪主將“插畫課程”變為了“動畫課程”,那樣就偏離了我們的教學初衷。
(三)讀者參與
為插畫設計添加互動項目“傳統媒體是單向的,信息是從媒體向受眾單向流動,而互動媒體的信息流動是雙向的。”掌上媒體是互動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掌媒時代中的插畫設計教學中建立學生的雙向信息流動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在掌上媒體中閱讀的插畫很可能改變了讀者原有的閱讀模式,從單一的線性閱讀習慣變為非線性閱讀或者跳躍式閱讀。甚至可以在敘事性的插畫繪本中,讓讀者根據情節的發展做出選擇,來參與決定故事的結局。這樣,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參與到插畫“創作”中,與作者及作品產生互動。這要求,在插畫設計之初要對設計方案進行既嚴格又不失巧妙的邏輯設定。這一點在傳統的插畫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是較為少見的。例如學生作品《被雨討厭的男孩和喜歡上男孩的云》結合下雨時的情境,在插畫首頁設置了一個“玻璃起霧”的效果并配以下雨的音樂,讀者需要用手指在掌上設備上滑動把水霧擦掉,音畫元素與讀者互動配置合理,可謂十分巧妙。
(四)本質堅守
堅持插畫設計教學的客觀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在創作時,過分依賴電腦。不出方案,不畫草圖,直接上機操作,往往得到的是僵硬的線條和生硬的畫面,根本談不上藝術審美。正所謂,“科技也是雙刃劍,一些純粹由電腦繪圖技術完成的作品往往顯得缺乏人性味,機械、生硬、冷漠而千篇一律,即使有好的創意,也經常被牽強的圖片堆積所淹沒。”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掌媒時代下的插畫設計呈現出的科技性是其結果的展現,但并不代表插畫設計的整個創作活動。插畫作品無論以何種媒介為載體傳播均不會脫離插畫的本質,創造性、審美性是插畫設計永恒的核心。所以,堅守插畫教學的客觀規律,以創意為基準點,立足豐富的傳統插畫繪制、設計表現技法,獲得審美、科技、人文的三重肯定,方能使學生在信息浪潮與掌媒科技的沖擊中保持清醒的認識,使之在插畫課程學習后創作的插畫作品具有長久頑強的生命力。
作者:高潔單位:南京大學金陵學院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