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政教育網絡環境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網絡技術具有兩面性,不僅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在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具備完善的知識和較強的專業背景,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學習。但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能夠從網絡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知識儲備量正在逐漸縮小,教師的工作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第二,思政教育工作的思維方式受到了挑戰。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普遍采用“教師教學,學生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解的內容很少受到學生的質疑,因此,教師的思維方式是孤立的、靜止的。但是,在網絡時代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很多知識,對教師的講解內容產生更多的疑問,促使教師不斷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從而不斷地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第三,網絡時代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例如: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受網絡不良環境的影響進行違法犯罪等等。這些都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對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網絡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眾多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協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迎接網絡環境提供的機遇,同時避免網絡環境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網絡媒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趨勢。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該積極抓住這一機遇,不斷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網絡媒介,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在網絡時代下的發展。第一,加強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工作。校園網可以讓學生和教師方便地獲取信息,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而且,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建立對學生的管理網站,可以積極宣傳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內容,拓寬高校思政教育的傳播途徑。第二,建立師生的網上交流平臺。網絡環境下,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利用電子郵件和博客留言等方式,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第三,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網絡媒體,能夠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政教育的課堂效率。例如: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網絡讀物;教師建立精品課程,方便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等等。
(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原有的地位和思維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在網絡時代下順利開展。第一,加強教師對網絡教育的認同感,網絡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面對網絡提供的機遇,充分認識到網絡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不斷地學習。網絡環境下,知識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夠促進自身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第三,提高教師進行網絡教育的責任感。雖然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世界,但是教師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時,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責任感,避免發表和傳播過激、錯誤的言論。
(三)規范大學生的上網行為
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網絡環境中,一些不良的言論容易對大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必須要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加強大學生的法治和網絡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充分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避免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同時,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規范大學生在虛擬網絡中的行為。第二,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大學時期的校園生活是比較自由的,教師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也比較寬松,很多大學生無法抵抗網絡的誘惑,從而沉迷于網絡荒廢學業。因此必須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大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網絡,避免長時間上網等行為。第三,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交流,使得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對于出現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的治療和引導,避免其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四)凈化網絡思政教育環境
由于網絡環境為人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因此人們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言論。但是,大學生分辨是非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網絡環境下,一些錯誤的言論容易對大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所以需要對網絡思政教育環境進行凈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政府部門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對人們的上網行為進行約束,提高人們上網的自覺性,避免一些不良言論的產生;第二,有關部門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工作,避免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傳播,同時逐漸實現網絡的實名制,從而規范人們的上網行為;第三,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教材中引入與網絡的相關內容,培養和樹立大學生的良好上網習慣,同時能夠自覺抵制一些不良的上網行為;第四,促進公眾對網絡環境的監督工作。在凈化網絡思政教育環境方面,僅僅依靠執法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要樹立起公眾的責任感,積極舉報一些不健康網絡,從而為創造健康的上網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馬浩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