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控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水產養殖的對環境的常見污染類型與原因
1.1水產養殖密度偏高導致的自身污染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與民眾生活條件改善,社會生活中對于水產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不斷增長。許多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為了片面提高產量、追求效益,盲目地進行高密度投產放養。這樣超出合理范圍的高密度、高產量的養殖模式,導致了飼料量、藥量和換水量的大量增加,也造成了水產類殘餌、排泄物、病死水產尸體的增加,從而使水域負擔加大,提高了日換水量,污染了水質環境。
1.2水域養殖布局不合理導致的水環境污染由于部分水產養殖地區不懂得合理規劃當地水源與養殖品種、密度分布,導致放養密度或品種生態特點遠遠超過當地水環境承受能力,從而導致一些大型水庫、湖泊的水環境惡化、水質超標。
1.3無視本地環境條件,盲目引進高經濟價值水產品種,導致引進品種與當地水土環境不適宜近兩年,由于河豚等水產物種市場價格較高,部分地區水產養殖者無論有無條件都盲目引進,在當地建工廠式養魚池,過度開采有限的地下水資源,導致地下水資源循環被破壞,影響了當地環境和生態平衡。
1.4部分地區養殖人員缺乏基本養殖知識部分地區養殖技術落后,不懂養殖模式,養殖人員文化素質較低,欠缺水產養殖所必須的知識,不能合理控制養殖水域生態系統,在養殖過程中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劑,導致水產生物感染;且養殖區域進水與排水不分開,導致交叉感染。
1.5水產苗種使用缺陷我國農業部于2005年頒布了《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對水產苗種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提出了明確規定。但仍然有部分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貪圖表面價格或不懂得專業知識,使用了違規的近親繁殖苗種、健康檢驗不合格苗種和帶病毒苗種。這樣的不合格苗種普遍先天體質弱,環境適應能力差,容易受病害侵襲,死亡率較高。有些甚至先天性就攜帶有病毒病菌,容易引起群發性魚病。一旦爆發魚病,就會超量使用魚藥,引起了養殖水域的生態環境失衡,導致水環境污染。
1.6違規超量使用消毒劑造成的污染部分水產養殖地區大量過量使用消毒劑對養殖水域進行消毒,結果導致嚴重污染了水質,破壞對當地水域的生態平衡,也影響了水產產品質量。
2關于預防和控制水產養殖對環境污染影響的策略與建議措施
2.1建立執行水產養殖規范制度由政府相關部門派遣專家對水產養殖區域進行全面規劃與評估,確定水產養殖區域分布、養殖規模、養殖方式與品種、苗種規范等。不允許盲目進行水產養殖。水產養殖者必須申報規模與取得養殖許可證,才能進行水產養殖工作。
2.2制定水產養殖用水排放標準目前,部分養殖單位已經向著規?;?、工廠化的生產模式發展,其養殖經營已經越來越具有工業化特點。因此,在針對這類水產養殖單位制定污水排放標準時,可以參照對工廠排放污水的管制辦法,要求養殖單位對廢水排放進行控制,對超標排放者進行處罰。
2.3規范健全水產養殖的行業標準規范與法律法規各地政府應當建立完善的水產養殖行業標準與法律法規,加強對水產養殖行業的監管與糾正力度。在法律法規方面。目前,相關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漁業法》等,但尚需要解決具體執法中的細節問題。此外,還需規范水產養殖行業的污水排放制度與排放標準。
2.4加強水產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培訓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總體文化程度偏低,也缺乏正規行業培訓,結果導致不僅養殖技術落后欠缺,而且環境與法律意識淡薄。各地政府部門可以考慮聯合專業培訓學校開辦相關的培訓班,定期到農村養殖戶中組織培訓講課,教授養殖技術、環境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帶給他們。
2.5改進餌料配方,合理使用飼料,控制其對水質的影響飼料生產要注意營養元素要科學配比,養殖人員應學會根據不同品種、水產的不同生長周期、不同水域環境等差異采取不同的飼料配比方法,并注意合理投放飼料,及時清理殘余飼料,以增強水產體質、提高水產抗病免疫能力,從而減少飼料對污染,避免藥物過量使用,減少對水質的污染。
2.6規范養殖模式與養殖密度,合理引進養殖品種水產養殖應當注意合理規劃養殖密度,采取科學的養殖模式,合理安排養殖的水產種類,保持良好的水產生態環境,避免對水域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水產養殖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作者:雷志剛單位:湖南省寧遠縣太平鎮農林水利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