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質檢測論文:湯遜湖水質檢測與改良方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徐帥何東保韓明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
水質污染的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湯遜湖水體的特征自身的變化,季節性循環周期的更替,各類動物的遷徙,所處地質環境與氣候環境的性質都可能對水體的水質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可能形成一定的內污染[9]。
2人為因素
1)城鎮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近些年來,由于江夏區城鎮化進程的加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成為湯遜湖主要的污染來源之一。例如含P含N的洗滌劑,化肥等生活農業用品的過量使用,都會影響湯遜湖周邊的土壤環境,是大量湖邊土地變成鹽堿地,進而影響到湯遜湖的水質狀況,尤其是部分生活在湯遜湖周邊的群眾將大量的富含N,P等物質的生活農業用水直接排入湖中,對湯遜湖水質造成了不小的危害。由此可見,生活污水的過量排放及周圍高校實驗室污水的排放是湯遜湖的重大污染源之一。
3工業污染
工業廢水中氮磷物質是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來源[9],湯遜湖水質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周邊工業區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武漢廟山經濟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流芳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在湯遜湖周邊星羅棋布。雖然經過武漢市政府幾年的有效治理,有毒性化學物質含量嚴重超標的工業廢水向湯遜湖中直接排放得現象有所減小,但仍有一些小規模企業為了節約成本而忽視了污水處理程序。
4農業污染
農業污染主要來自于農田徑流污染和水產養殖污染[4]。徑流污染主要來自居民生活用水和種養殖業,林地表徑流和大氣降塵降水[6]。湯遜湖周圍沿農田地表徑流,融雪和降雨沖刷的化學肥料、糞便、農藥、除草劑等易溶入水體的物質會對水質的惡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尤其是氮和磷等營養物質有部分沉積在底層淤泥中,并可能通過二次懸浮,溶解的方式返回水體中構成對水源的再次污染[10]。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在湯遜湖周圍圍網養殖的現象屢禁不止,情況不容樂觀。湯遜湖水產養殖的過度發展已對湯遜湖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魚,蚌的養殖過程中不斷地向湖泊,水庫中投放大量人畜廢便,化肥等,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永久破壞。
對湯遜湖水環境污染治理對策的新思考
傳統單純的化學物理生物方法對水質的改良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成效,但對水質的進一步可持續治理也增加了許多的不安定因素,同時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經濟條件下的環境發展模式,建立多元化環境投資機制,培養環保資本市場和服務市場,推動環境保護步入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軌道,是新世紀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國外水環境保護市場現狀
目前,當今發達國家的水環境保護產業的產值大多數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及以上;而其就業人數小于全國總就業人數的0.8%~1.5%;水環境保護產業的人均產值則為全國就業人均產值的4倍左右,而由于科技,工藝的迅猛發展,其成本逐年降低。這些數字顯示了水環境保護作業已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發達國家所起到的作用,而未來幾十水環境保護產業年創造的產值則很有可能與現在風頭正盛的房地產業,制藥業,信息產業持平。發達國家水環境保護市場的迅猛發展主要依靠于環保技術和產品的高科技化。如英國開發研制的超過濾設備已被世界70余個國家廣泛用于造紙,食品等工業用水的深度處理中;美國目前大約有10個反滲透和超過濾系統用于本國的核工廠,大大增加了核電的安全性。由此可見,水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也間接地推動了水環境保護科學工藝的進步和發展[5]。
2湯遜湖水環境改良市場化具體措施
1)環境治理設施的企業化,實施“治”“監”“管”分離。湯遜湖水質污染的治理長期依靠政府的專項補貼,給地方財政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并且在短期內也無法看到明顯效果。這種做法很難維持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轉,直接影響到了湯遜湖水質治理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在湯遜湖環保設施的運營方面進行改革,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專業化社會化企業化是環保設施的發展方向。將監測依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治理靠企業;管理,驗收查處污染源靠政府環保部門是一條比較好的思路。在國外的一些國家進行了多年實踐,效果良好。因此對湯遜湖水質的治理如選用這樣一條方式進行治理,相信不久之后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同時,工業,生活,農業廢水的處理涉及到諸多因素,其復雜性要求營運企業必須具備很高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但又不能將治理工作分擔給太多的企業,因此可以采用成立一個集團公司由6家企業參股組成,分擔負責運輸,管理,運營,設備等。2)開展生態旅游項目。近年來,由于原生態旅游熱的興趣,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到城郊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湯遜湖處于武漢市市郊。每年3月~9月有大量的游客到湯遜湖游玩。龐大的人群對湯遜湖的水質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變害為利,開展以環保為目的的旅游項目是一條比較好的方法。比如在清明、五一等小長假期間,在特定區域向游人出售樹種,并提供種植工具,讓游客在特定區域內種下樹種。讓游客既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起到了固化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對湯遜湖水質影響的左右。同時也可以在湖邊開設環保農家樂等活動,并把這些職位提供給部分原來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這樣既減輕了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也增加了游人的游玩樂趣,創造了一定的旅游經濟收益。同時也應鼓勵部分游客、原住民種植人工水草來改善湯遜湖污染的現狀!但是由于我國的環境保護產業法制的不健全,管理還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因此環保旅游項目的開發最好是由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進行。3)嘗試有限開放湯遜湖水資源產權市場。按我國憲法規定,我國水資源歸國家,全民所有。這種安排在傳統體制下必將演化為國家中的不同利益主體擁有使用權的結果。現實情況下國家這一所有者代表經常缺位從而導致對水資源使用者的管理不完善,表現在使用無償占有或使用本應屬于全體公民的水資源,對破壞水資源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因此對湯遜湖的治理可以將部分的水資源產權暫時承包給企業管理,實行“大包干”式管理經營制度。這樣做一可以解決地方政府對湯遜湖管理的財政負擔,二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湯遜湖水環境保護及治理的良性發展。引入的企業做好是環保類企業。當然步子也不可以邁得過大,要充分考慮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自我調節作用對湯遜湖水質改良應當是有利的。除了進行市場化改革的探索之外,政府還應加大宣傳教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調度、堅決治理、統籌規劃,使人民群眾對治理湯遜湖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宣傳保護湯遜湖的水質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關系,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政府治理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增強群眾的環保意識,營造保護和治理湯遜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