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霧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通過對霧霾的成因及其危害進行分析,指出霧霾給社會生活及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并解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霧霾;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
1引言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主席強調了“要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1]。環境保護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與環境相關,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人類生存則無處談起。近幾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城市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霧霾成為了影響城市最大的“殺手”之一。2013年,霧霾首次成為年度關鍵詞。2013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了全國30個省市,在首都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氣;2014年,國家減災辦和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到自然災情進行通報;2016年12月,入冬來最持久霧霾天氣來臨,全國11個省市被重重霧霾侵襲,人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霧霾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眾所周知,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霧霾的組成成分十分復雜,包括細菌、病毒、灰塵等,還有PM2.5細微顆粒物。霧霾中的PM2.5也被稱為入肺顆粒物,是造成霧霾污染的首要成分。霧霾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一方面,霧霾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霧霾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容易引起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哮喘、肺炎,并由此誘發慢性支氣管炎等。如果人長期處在這種惡劣環境中,還會誘發肺癌。此外,霧霾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嚴重的影響。霧霾發生時,往往氣壓與氣溫較低,一些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在室內與室外進行活動時,由于溫差較大,極易血管熱脹冷縮,導致血壓升高,誘發中風和心肌梗死。另一方面,霧霾也影響人的心理健康。霧霾發生時,光線較弱,氣壓偏低,持續的霧霾天給人一種沉悶抑郁的感受,心情也比較灰暗,會使心理抑郁加劇并使情緒低落加深,產生精神渙散,精神緊張。長此以往,極易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3霧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社會。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民經濟各方面取得的快速的發展,人民物質水平顯著提高,但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霧霾天氣就是大自然給予我們違反客觀規律的懲罰。所以,我們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3.1完善法律制度,強化生態意識
在工業化進程中,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大氣污染現象。比如英國1956年頒布的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修訂了《空氣清潔法案》,治理二氧化硫的排放等。在我國,1998年6月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是最主要的大氣環境治理立法,該法已在2015年8月修訂。該法修改按照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強調要堅持源頭治理,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特別增設專章規定了重污染天氣的應對,以及加大對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2013年9月,環保部等6部門聯合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對該地區每個省份防治目標均提出明確要求,同時環保部還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養(試行)》,鄭州市《“藍天”工程白皮書》等等”[2]。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體公民自身提高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更需要政府和權力機構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保障。通過完善大氣污染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各地方性法規的實施,將立法和管理相結合,明確全體社會成員的責任與義務,以體現了依法治國,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法制國家的建設。
3.2強調科技創新,控制污染源頭
霧霾的直接誘因來自于氣象條件,但污染物的排放超承載力,才是霧霾頻發的根源所在。一直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都是辯證統一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漸漸地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當經濟利益擺在眼前之中,很多人還是選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人類獲取能源、資源、空間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動了人類發展從以狩獵采集為生的原始文明,歷經以農耕為主的農業文明,發展到以掠奪式開發利用自然的傳統工業文明。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科技進步在支撐工業化發展、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自然資源迅速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直接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3]。我們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加強環境科技創新能力。我國目前的環境科技發展暫不能適應環境發展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全面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推動環境科技事業的發展。首先,應該推動能源與礦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發展,建設國家級能源基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清潔生產,形在循環鏈接的產業體系。其次,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主抓生態產業發展,建立綠色GDP。最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優化產業結構,才能從源頭控制污染,這是解決霧霾的治本之方。
3.3改變生活方式,注重節能減排
隨著世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口減加,污染排放也越來越大,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社會的主體是人,節能減排的主體也必須是人,節能減排必須從每一個人抓起。我們想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的世界中,就要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加要付諸于行動,培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并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一方面,我們要推動節能環保、能源、基礎設施、農業、畜牧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倡導公民多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盡可能減少廢氣的排放,工業中所產生的廢氣要經過加工和過濾,方可排放,開展生態保護戰略,加強治理沙漠化,切實地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減少廢氣的排放,霧霾的形成跟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排放有關。我們要完善城市交通系統,大力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將公交系統與鐵路、輕軌、地鐵、高速等公共交通系統進行無縫連接,方便公民出行,引導公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最后,改變生活習慣,倡導理智消費,抵制浪費性消費,實現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在公路旁多種植樹林,因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要求公民不焚燒樹葉、秸稈,禁止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等,爭做綠色文明使者。
4結論
建設生態文明,減少環境污染,控制霧霾天氣,這是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也是我國政府任重而道遠的大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是民生問題,它不僅關系公民的身體健康,還直接關乎整個國家的經濟。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密切,是辯證統一的。減少霧霾,保護環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為建設天藍水清的美麗家園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新華網.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EB/OL].
[2]譚霞.霧霾現象對我國生態建設的啟示[J].廣角鏡,2013,(11):47.
[3]馬燕合.重視科技創新支撐生態文明建設[N].科技日報,2013-08-29.
作者:丁寧寧 單位:沈陽汽車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