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生態文明下水利風景區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作為生態文明當中的重要構成內容,水生態文明對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保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種倡導人和水和諧共處的文化倫理形態。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出發的水利風景區建設應緊緊圍繞水生態文明這一理念開展建設工作。為此,本文從水生態文明角度出發,就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問題展開了思考。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視角;水利風景區建設;思考
為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順應水利改革的發展趨勢和需要,讓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變為現實,水利工作的開展應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為指導,在統籌考慮水資源和環境、生態功能的基礎上,從合理開發、配置、節約和保護、科學管理水資源的角度出發合理建設水利風景區,在建設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又要注重水資源的開發保護。下面就如何以水生態文明為指導原則構建水利風景區做進一步探討。
1水利風景區由來及特征分析
2001年,水利部成立了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正式將“水利旅游區”更名為“水利風景區”。所謂水利風景區就是依托于水域或是水利工程,且具備一定規模、有較好風景資源和環境條件,能夠為人們提供觀光、娛樂和休閑、度假以及開展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空間的區域。水利風景區所依托的水利工程既是水利旅游的出發點,又是其落腳點,可以說沒有水利工程的支撐,就沒有水利風景區。為鼓勵水利旅游類型的多樣化發展,通常會以水利風景區所依托的景觀資源類別以及行業管理需要為依據把水利風景區劃分成六種類型,分別是水庫型、自然河湖型和城市河湖型、濕地型以及水土保持型與灌區型,其中以自然河流、湖泊為依托載體的之首自然河湖型的水利風景區,其余的均依托于不同類型的水利工程,是其與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最顯著的區別[1]。同時,依托于水利工程的水利風景區風景資源中有更多人工干預和創造的部分,以人造再生的風景資源為主導,主要的就是一些集結人類智慧結晶的水利設施、經過巧妙設計和改造的自然水系以及當地環境[2]。如,三峽水庫、葛洲壩水利工程等,這些經由人工改造過的自然水系與水資源不但在水利功能和生態功能上有所增強,還更具審美性,體現出了人類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與力量,同時,也是人與水、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此外,依托于水利工程建設起來的水利風景區在開發目標上也有著多元化的特點,比如,水利工程安全、水資源和景觀資源、自然保護與保障防汛供水、修復生態環境以及提升空間環境品質、塑造自然景觀美學與組織旅游觀光、科普教育、娛樂休閑等[3]。
2從水生態文明建設角度出發論述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原則
第一,保護優先。在建設水利風景區的過程中想要協調好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就要把水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劃入到考慮范圍之內,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對區域的生態狀況和水利設施功能、條件、當地的環境質量等情況都有所了解和把握,避免開發過度。第二,因水制宜。我國南北方和東部、西部、中部以及農村和城市之間在自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條件上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在建設水利風景區的時候應因地制宜,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水資源類型、特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真正做到以水定需和量水而行,把水利風景區建設上的地域特色凸顯出來。第三,統籌兼顧。所謂統籌兼顧就是把水利風景區建設地當前階段的建設情況和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未來發展、資源保護以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上游與下游、左岸與右岸之間的關系從宏觀角度出發進行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既要兼顧經營管理與改革發展,又要把工程措施同非工程措施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求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的協調統一。第四,融合發展。在建設水利風景區的過程中要把城市的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景觀的河道建設以及水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劃入發展規劃的考慮范圍之內,將水利風景區建設成不僅在河湖方面有生態性的景觀,而且還有利于對生態起到保護功能。我國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設都需要在興建、修建以及不斷的調整和改造的過程中進行完善,以此顯示出突出的經濟效益,聯合生態效益,共同得到進步和發展。建設成對國家影響比較大的水利風景區,以此形成在江河湖海以及水庫和渠道方面有效的主題水利框架[4]。
3基于水生態文明視角的水利風景區建設途徑
3.1做好項目的籌劃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建設。
水利發展不僅僅能夠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效益,同時還能讓社會效益有所增加。在十二五規劃發展過程中,要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代能就需要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加入生態文明以及低碳經濟的理念,以此作為專題和目標進行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力爭做到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那么此項工作的開展需要對全國的水利以及資源情況進行調查,然后按照因地制宜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有序的進行開發和建設,實行分級負責的管理方式,以此進行更加穩步的發展。設立建設的基本目標和方案,以此在方案的指引下籌劃工程工作,指導我國水利風景區建設的順利有序發展。
3.2審批程序嚴格化,以此保障水利風景區的質量。
水利風景區的質量不僅僅要體現出生態性和經濟性,還要著重的體現出社會效益,因此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可以利用江河湖海以及水庫和岸地、導語、林地以及建筑風景區等等對資源開展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例如,從這些資源入手,開展一些水利風景旅游項目。但是這些涉水項目需要嚴格的審批程序,在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影響下進一步做好政府申報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水利部門帶領和多個部門合作的基礎上,開展水利風景區的評審工作,不僅在數量上予以注重,還要在工程建設的質量以及速度上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建設目標的系統化和完善化。
3.3實施動態的監管,保障水利工程生態性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風景區的建設需要以水源為基礎,同時體現生態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那么在這方面需要比其他旅游區更加嚴格的監管。如果放松監管勢必對工程的質量產生影響,由此帶來的后果也不堪設想。那么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國家對一些省級的水利工程風景區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的指出,并且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以此強化建設人員對水利工程建設的認識和重視[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利風景工程建設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風景區建設所依據的原則,并且對建設的路徑也進行了闡述,除此以外,還需要強化人們對于水利工程景觀生態性保護的重視,希望在本文論述的基礎上能夠給相關建設人員一定的認識和啟示,逐步促進水文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管程程,張若愚,夏文菊等.水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利風景區建設初討[J].山東水利,2014(11):30-31.
[2]詹衛華,邵志忠,汪升華等.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水利,2013(4):7-9.
[3]張聞笛,郭利娜.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利風景區宣傳建議[J].水利發展研究,2015,15(7):34-36,47.
[4]管程程,張若愚,夏文菊等.水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水利風景區建設———以濟南市為例[C].2014:284-287.
[5]鐘林生,詹衛華,沈黎等.生態文明理念是水利風景區建設的靈魂[J].中國水利,2013(6):20-21,44.
作者:尹德強 畢林林 單位:泰來縣水資源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