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代際關系人口老齡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這種關系不僅表現在道德上——是否承認老年人曾經對社會的貢獻,當他們年老時,怎么去評價他們的社會地位;但是也更加突出的表現在社會利益上——資源和機會該如何實現代際轉移,權利和義務該怎么均衡,公共資源該如何分配等。在社會階層分化加劇和社會利益結構重新構造的轉型社會背景下,當公共資源分配不合理甚至存在傾斜的時候,當基礎性的社會制度安排、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尚未真正完善的時候,當優良的傳統社會道德被忘記的時候,老年人問題就已經植根其中了。
二、代際關系新走向
在上述社會背景下,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同時,代際關系也必然會發生顯著地變化。我國傳統的代際關系是基于孝道倫理的關系狀態,而在社會轉型期,中國的社會代際關系將呈現出新的走向,代際關系中的資源流轉出現了新的變化。
1.“貌分而實不離”的代際趨向
近年來,隨著社會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隨之發生變化,導致家庭模式變化顯著,逐步從“蜂巢式”向“鳥巢式”轉化。老年人選擇獨立居住的傾向要強于選擇與子女或后代居住的傾向,說明目前老年人愿意獨立居住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大量事實證明,分開居住而彼此仍然互相關照的形式既有助于維護我國尊老愛幼的倫理傳統,又適應兩代人各自的需求,并保持著和諧的代際關系。
2.代際關系的重心下移
近年來,出現了關注下一代甚于關注上一代的代際關系重心下移的現象,即表現為尊老不足而愛幼有余。在現實生活中具體表現為:對老人人格的不尊重、是對老年人基本權利的不尊重、是對老人精神、情感需求的不尊重。“隔代親”現象在當今中國家庭生活中表現的極為明顯。這一轉變的積極意義在于:消解了傳統的封建家長制,使當今家庭關系更加民主和諧融洽。而這一轉變的消極作用在于:在不少家庭中出現了愛幼不敬老的傾向,引發代際沖突,親子關系疏遠和孝親觀念的淡化。
三、建立正向的代際關系
一個事物的和諧恰似一首美曲,既要悠揚萬里,又會混沌起伏。代際關系的和諧是要通過代際關系的梳理跨越代溝,弱化代溝的消極影響,使其走向積極發展的道路。從家庭來講,在改善代際關系方面,首先要尊重父母。孝順的子女會改善原有的代際關系,并在一個更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代際關系。幫助父母與社會保持接觸,多與父母交談,照顧并鼓勵父母。子女多學習關于老年的知識,理解老年父母的感受。當父母的建立狀況下降,需要更多支持的時候,仍然可以嘗試改善與成年子女的關系。從而在家庭中建立互相依靠、彼此需要的代際關系。從社會來講,更需要依靠政府手段來促進代際關系的正向發展。完善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體系,建立適合社會發展的社會體系。
作者:鄭曉娜 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