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動態細菌學監測空氣污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無層流手術間兩間,面積35m2,高度3m,室溫22~24℃,濕度55%~70%。選擇40例接臺Ⅰ類切口手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觀察組第一臺手術結束清潔手術間后,空氣消毒機消毒20min后接臺。對照組第一臺手術結束清潔手術間后不做任何處理20min后接臺。連續兩臺手術時間均在2~3h擇期無菌手術為對象,采用平板沉降法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空氣采樣。兩組的手術種類和參加人數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手術室采樣物品與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相對處于靜止潔凈狀態下和連臺手術間隙,空氣消毒前后的手術間進行空氣采樣。空氣中細菌總數檢測方法:測定空氣中動態監測下的細菌總數。采用平板暴露法:房間30m2以上,于東、西、南、北(距墻1米處)、中五點,高度均在1.5米處采樣,將普通營養瓊脂平板(9cm直徑)按上述采樣點和高度布放,暴露5min后送檢培養。標本取樣均為觀察日第一臺手術清晨接入患者前20min、手術結束后與第二臺手術開始取樣,采樣人員由同一固定人員執行。
1.3檢驗科細菌學檢測儀器、試劑與檢驗方法
采樣后將標本及時送往檢驗科,平板置于37℃恒溫箱48h,以國家制定的“消毒技術規范”進行菌落計數。即細菌總數cfu/m3=50000N/AT,其中N為平均每個平板的菌落數、A為平板面積、T暴露時間,檢驗操作由同一固定人員完成。
1.4評判指標
實驗日第一臺手術清晨接患者前20min、第一臺手術結束后、第二臺手術開始時空氣中細菌總數檢測。
1.5評判標準
WHO規定普通手術室空氣中菌落數<200cfu/m3為合格。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第一臺手術清晨接患者前20min、手術結束后相對靜止潔凈狀態下,觀察組空氣細菌含量為(115.400±22.626)cfu/m3,對照組空氣細菌含量為(116.600±28.638)cfu/m3(WHO規定標準為<200cfu/m3)。對照組與觀察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第二臺手術開始取樣,觀察組空氣細菌含量為(15.150±12.495)cfu/m3,對照組空氣細菌含量為(438.550±97.484)cfu/m3,兩組空氣細菌含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手術室是一個對空氣質量有著特殊要求的高危場所,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直接影響手術的成敗和患者的預后,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手術室院內感染的控制水平已經成為反映一個醫院醫療質量和護理水平高低的金標準。因此,扎扎實實控制好手術室的空氣質量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之一。每月進行空氣微生物監測,無菌手術間的空氣細菌數≤200cfu/m3,如超過標準應及時分析原因,改進消毒方法及措施。當前形勢下,手術室接送病人的推車既去病房又進手術房間,醫生和護士的頻繁出入造成污染機會增加。第一臺手術消毒比較徹底,而連臺手術術中空氣多長時間再次消毒,目前尚無明確規定。
3.2動態細菌學監測連臺手術空氣污染的結果及處理方法
動態細菌學監測連臺手術空氣污染的結果表明,第一臺手術結束后未進行二次消毒處理,接臺手術開始時空氣細菌學指標(438.550±97.484)cfu/m3,超過WHO規定標準的水平。有研究表明,當空氣中浮游菌總數達700~1800cfu/m3時,手術切口感染率顯著增加,若降至180cfu/m3以下,感染的危險性大為降低。本研究發現未進行二次消毒處理時空氣細菌學指標為(438.550±97.484)cfu/m3,感染的機率有增加的風險。采用空氣消毒機在第一臺手術結束后在連臺手術間隙消毒20min后,第二臺手術開始取樣監測結果為(15.150±12.495)cfu/m3,可使空氣中細菌控制達到手術室衛生學標準,遠遠低于WHO規定標準的水平,在連臺手術間隙進行空氣消毒可以減少手術感染率。接臺手術未進行二次消毒處理,細菌菌落增多的原因是第一臺手術術前準備、術中操作以及術后整理用物造成氣流紊亂,使手術間空氣菌落數增多,手術間的潔凈度下降,連臺手術時細菌菌落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刀口機會增加,容易引起刀口感染。減少感染因素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手術中開關門時輕拉輕關,減少室內人員流動,以減少空氣互相流通污染。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準備工作和術后整理時動作要輕柔、適度。空氣消毒機消毒20min后接臺都可以減少連臺手術間的空氣污染程度。
3.3動態細菌學監測連臺手術空氣污染的臨床應用價值
影響空氣中細菌增多的因素較多,細菌在手術進行到4~5小時左右繁殖較多。動態細菌學監測連臺手術空氣污染的臨床應用價值在于可制定完善的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如嚴格遵循先Ⅰ類切口手術,再Ⅱ類切口手術,次Ⅲ類切口手術的安排順序,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手術前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手部消毒措施,保證消毒的時間,提升消毒的效果,嚴格執行科學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等,對進行的接臺手術登記準確,有可追溯機制,定期與不定期地配合檢驗科進行動態細菌學監測,從而不斷完善接臺手術的管理,以保證在符合國家對普通手術室的要求標準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4結語
總之,第一和第二臺連臺手術之間在采取消毒措施后可以大大減少院內感染的機會,未采取消毒措施會增加感染風險,但連臺手術之間感染風險有多大,有待同行們共同研究解決,以指導手術室的管理,進一步規范連臺手術的消毒工作,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作者:甘院梅 賈繼芳 單位: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室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