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可持續發展下設計創新與設計共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首先論述了設計驅動式創新的理論背景和理論意義,并運用案例展示的方法深入探討其所引發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談到可持續發展,結合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發展歷程和可持續發展性的人文主義設計思想,最終提出在倡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今天,二者引發的在商業領域和產品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對未來的社會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創新方法和思路上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設計驅動式創新;精神需求;人文主義
1“設計驅動式創新”解讀
1.1顛覆傳統挖掘產品內在意義
以往傳統的設計創新方式是根據用戶的訴求及痛點,由設計團隊進行訪談調研分析得到用戶核心需求和設計機會點,在此基礎上確定設計定位和設計方向,解決的大多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表面性問題。究其根本,并不能為用戶帶來顛覆式的體驗和完全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當然,在以“產品經濟”為主導的批量化生產狀況下,由于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現象繁多導致用戶對于產品的創新要求往往也不會太苛刻,因此設計團隊大多都采用類似的創新方法去引導和輸出這樣一種創新成果。當然從以往的市場狀況來看似乎問題不大,但是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社交需求(Socialneeds)、尊重需求(Respectneeds)、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如圖1所示。隨著社會經濟和消費規模的增長,用戶的消費需求也正在由以往單純的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層面上升,因為在設計創新過程中人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產品和用戶的基本需求或者說是需求表象,作為設計師更要關注用戶隱性的情感需要,打造更加卓越的用戶體驗。基于這樣的發展趨勢,在消費市場中商業模式和產品研發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各領域專家學者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其中,由權威學者VERGANTI教授提出的設計驅動式創新,是一種除技術革命驅動式創新和市場需求推動的漸進式創新外的第三種創新模式[1]。設計驅動式創新要求企業先要勾勒出未來發展的藍圖,描繪出全新的經營理念,然后通過產品將品牌和理念傳遞給消費者。在設計驅動式創新中VERGANTI教授提到了其理論思想對于商業發展中的產品創新的顛覆性解讀,要求設計工作者跳出自己的設計領域,破除設計中經常提到的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枷鎖去做設計。
1.2破除“以人為本”設計理念中的枷鎖
20世紀60年代“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被提出,并廣泛應用到了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建筑環境設計、風景園林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在內的各設計領域,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最初要求人們在做設計時要以人為主要設計服務對象,講究一切設計服務于人[2]。在設計驅動式創新中,VERGANTI教授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作出了新的詮釋,認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并不是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時刻保持以用戶的個人需求為主要研究對象,相反,在規劃企業發展藍圖和品牌理念時,設計者要刨除以用戶為主導的設計思想,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全面地深入到企業所需要創新的產品內涵和意義層面,這就是人們時常提到的跳出圈子從外部看,多角度地看,你會發現更好的世界。這樣一種新的創新方式的提出,著實顛覆了以往的設計傳統,其對于設計師和相關的研究人員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挑戰。設計驅動式創新要求設計師要和參與產品研發的各相關領域研究人員一起協同配合,統一目標,緊密配合,共同研發,并闡述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總結,以尋求一種最佳的方式方法來定義未來,這種跳過用戶卻帶給了用戶最佳體驗的創新方式令人意想不到。
1.3設計驅動式創新引發可持續發展價值——案例
“iTunes&AppStore”其實早在2000年左右,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就已經意識到了企業的發展和產品的創新應該共同考慮,倡導多領域的研究人員協同合作,多角度思考企業、產品、市場的未來可持續發展。就拿2001年iPod的問世來說,在當時的音樂播放器市場并不新鮮,早在1998年數字音樂播放器就已經被一家名為“鉆石多媒體”的公司推出,比蘋果公司早了整整3年,因此iPod的出現并沒有引起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3]。然而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喬布斯做了大動作,直到2003年大家才真正意識到了蘋果推出iPod的深遠意義,2003年蘋果公司宣布iTunes問世,iTunes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音樂傳播和購買方式,人們可以通過iTunes很方便地下載購買喜歡的音樂并通過iPod播放,如今,iTunes作為蘋果終端的管理平臺,iPod、iPhone、iPad都可以通過iTunes進行管理,可以說iTunes是蘋果的創新樞紐,絕不只是一款軟件產品那么簡單,它的出現意味著蘋果轉型的開始。iTunes的成功引發了人們對于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包括之后蘋果公司推出的引領手機革命的產品iPhone和AppStore也是如此[4],在倡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通過設計驅動式創新引發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值得人們研究和借鑒。
2可持續設計——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探索
2.1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發展歷程
近年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熱潮引起了人們對于北歐設計的關注,北歐設計又稱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的最大半島,斯堪的納維亞一詞源于19世紀的一場斯堪的納維亞政治運動[5]。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崛起于19世紀二三十年代,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6],形成了影響十分廣泛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又稱“納維亞風格”。因其具有人文主義情懷和促進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特點,受到了可持續設計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1925年巴黎國際博覽會,由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保羅•漢寧森設計的照明燈具被認為是該屆博覽會上唯一可以與柯布西耶的“新精神館”相媲美的優秀作品,該燈具依據照明的科學原理,從照明問題出發設計產品,克制單純迎合市場的反復性裝飾設計,欣賞自然材料,體現了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人文主義情懷設計特點。
2.2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中的人文情懷——可持續設計
結合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與傳統設計文化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既強調功能注重實用性又強調人文情懷,避免冷酷呆板的設計風格,形成了一種極具人情味的現代設計美學,備受歡迎。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由于受到自然資源和能源匱乏的限制,造成了設計上的考究以及對資源節約保護的特色,他們最為豐富的應屬林業資源,所以很多設計上普遍采用木材這一可再生資源。如今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以功能主義為第一要素,在遵循功能性的同時恰當運用自然材料,并在功能與形式之間尋找平衡,始終保持了淳樸自然的設計風格,從設計上重新審視自然界與人類的共生方式,因此每當人們去感受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時,總能感受到其產品內在的溫軟。
3設計驅動式創新和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助力可持續發展——共性分析
設計驅動式創新從商業發展的角度定義企業和產品,不僅做到了顛覆傳統的創新,而且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做到了以商業價值賦能產品創新,為用戶帶來了更為良好的體驗,從商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引領行業發展,在國家提倡產業轉型發展的今天,這的確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學習。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不僅要學會可持續創新,還要在產品可持續的探索道路上深入落實,當回顧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時,回顧保羅•漢寧森的PH燈具時,人們被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們在探索富有人文情懷的可持續產品設計道路上的堅持所感動,現在的設計師們在做設計時大多考慮的都是形式的問題,浪費材料,一味推崇高科技,其實人們真正需要的是燈光給予的溫暖和舒適,這才是燈具產品的本質所在。兼具人情味和可持續發展價值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現代社會的人們所需要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增長,社會生態發展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是社會的可持續創新如何為人們創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就是人們應該如何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設計驅動式創新和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契合也預示著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需要企業和設計師共同思考協同作戰。
參考文獻:
[1]徐蕾,倪嘉君.網絡異質性如何提升創新績效?——基于設計驅動型創新解析視角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9,37(7):1334.
[2]蔣璐珺.淺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J].CAD/CAM與制造業信息化,2014(4):41-42.
[3]方圓.創造與眾不同的市場——“蘋果”出新招[J].科技與企業,2010(10):32-34.
[4]唐承林,劉琳,錢永貴.基于體驗價值的顧客價值模型構造與分析[J].中國商貿,2013(30):19-21.
[5]唐嘯.參與式設計視角下的社會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7.
[6]楊候鈞.工業設計的發展與展望[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59.
作者:趙四方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