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鄉發展環境問題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問題一是農村常住人口大大減少
在城鄉發展轉型進程中,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務工、創業,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也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村住宅擴張現象突出,空心化問題嚴重。由于農村與新房擴建面積增加,人走房空的現象非常突出,資源閑置浪費問題比較普遍。二是城市壓力太大。在城鄉發展轉型中,使城市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表現在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等方面,導致城市的土地資源、水電資源等方面的壓力急劇增加,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排放量。
2原因長期以來,我國是城鄉二元制結構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因為資源豐富、勞動力多、勞動成本低廉,由此引進了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但是,這些產業在極大助推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因為能耗高、污染高、投入高的問題,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由于重經濟發展而輕環境保護,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導致現在的城鄉發展轉型面臨著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甚至不惜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的方式來促進經濟的增長,被稱為“帶血的GDP”。在城鄉二元制背景下,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很多就業、收入分配等政策都是以戶口進行落實的,也就導致了城鄉的巨大差異。在這種貧富差異下,也導致農村的農民采用砍伐森林、濫采礦產等行為,從而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作為城市發展資源后方的農村地區,在對城市發展支持的過程中,采用粗放的方式,造成了土地、水資源的嚴重污染和浪費,導致環境負擔加重。從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來看,城市比農村要優越得多,農村資源與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制約著城鄉發展轉型。從農村的環境管理來看,由于管理機制的薄弱,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轉移到農村,使農村遭受了嚴重的污染。從城市地區來看,其資源環境所承載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農村地區來看,也出現了自然資源破壞、水污染、土地荒廢等諸多問題。隨著生產要素流動,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也逐漸向農村地區轉移。同時,城鎮也由于農村人口的劇增而導致住房、交通等壓力越來越大,嚴重制約了城鄉發展轉型的有力推進。
二.解決策略在城鄉二元制的模式下,生產要素的聚集與流動是影響
城鄉發展轉型中產生資源與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下,我國城鄉發展轉型的重要任務就是推動生產要素聚集與流動。在當前處于十分重要的轉型期,非農產業在農村的發展導致資源被大大消耗。這些大量中小企業的工藝技術相對落后,加上管理薄弱、監察不到位,導致農村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壓力急劇增加。因此,加強對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聚集與流動,可以使城鄉轉型時期資源與環境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一是要充分發揮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作為位于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小城鎮,是城鄉結合部,是城市與農村的橋梁,是城市與農村之間重要過渡區。要堅持以保護農民利益為中心,著力推動集體產權改革,對集體土地進行科學規劃和整合利用,推動產業的聚集與發展,讓農民成為有資產的新市民。同時加快城區公共設施向城鄉結合部延伸覆蓋。要多途徑推進城鄉發展轉型,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科學進行總體規劃布局,要重點做好土地儲備、產業園區的發展,對于符合自主建設條件的,要充分尊重農民,充分發揮農民在城鄉發展轉型中的自主作用。要逐步突破城鄉發展轉型中的制度障礙,著力優化規劃方案,正確處理好資源環境的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穩妥推進試點建設。加強集體土地的確權發證,為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用地流轉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強城鄉協調統籌發展。針對當前城鄉發展轉型中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過大,從而導致城鄉發展很不均衡,也使生產要素的聚集與流動不平衡,從而誘導致了城鄉之間的資源與環境問題頻發。因此,必須從加強城鄉經濟統籌協調的角度入手,堅持產業帶動戰略,重新構建產業發展格局,加強對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發展新興商貿業態、金融服務業、旅游、物流等產業。三是加強促進城鄉發展轉型的法律法規建設,通過立法來加強制度調控與社會管理,在經濟發展中通過規范執法,加強對資源環境的約束,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鄉發展轉型中,要高度重視資源與環境問題,從統籌協調發展的角度入手,要充分發揮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著力健全有利于促使城鄉發展轉型的政策、法規、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加強政策導向,堅持項目帶動,盡可能地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促使城鄉均衡發展。
作者:曾其程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