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內河環境問題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城市環島效應加劇
城市環島效應主要包括熱島、干島、濕島、雨島和渾濁島等。以熱島效應為例,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部份的氣溫都比周邊地區異常的高,并容易產生霧氣。水體具有高熱容性,在炎熱的夏季,能夠在太陽照耀下吸收熱量,其蒸發作用也在吸收熱量,從而能夠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城市內河水的高熱容性、流動性以及河道風的流暢性,對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具有明顯作用,內河對調節城市小氣候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城市溫度的季節變化尤其是日變化的劇烈幅度在城市水體的抑制下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然而,城市建設占用大量的內河空間,部分直接占用內河河道,部分變河道周邊綠地為建設用地,這就導致內河水域面積驟減,內河流動性和河道風的流暢性減弱,從而使城市熱島效應加劇。
(2)泄洪排洪能力下降
城市內河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具有防洪、排水功能。但河道被侵占,溝塘被填埋,大量的農田菜地變成了高樓和道路,這些土地被硬化不透水,使得城市滯水空間縮小,降雨徑流系數增大,匯流時間加快,大大增加暴雨產澇量,而原來天然的蓄排體系不再有。建設占用天然河道,主河道被擠占,過水能力下降;天然邊坡改為直墻,縮窄河面寬度;管道布設在河邊,造成阻水;相當多的河段淤積,使內河水位抬升,雨水管受頂托不能排水,暴雨洪水排水受阻,引起城區內邊積水,增加了城市洪水風險,內澇變的頻繁。
(3)河道污染問題嚴重
根據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受到監測的我國十大流域,有9%的河流是嚴重污染(劣V類),而這些污染嚴重的河道幾乎全是城市河道或者內湖。在內河整治中,河岸、河底基本上采取混凝土、砌石等硬質材料。這樣就人為地割斷了水、陸生物的聯系,水邊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沒法形成,失去自凈能力的河道只會導致水質的進一步惡化。生活污水排放到水體中,其中的氨氮可以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而其中各種洗滌劑所含的營養鹽會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進程,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促使藻類在水體表層大量繁殖,促使水華生成。沿內河道路上的樹葉、垃圾、砂石也會被風吹入、被水沖入內河。這些垃圾如果清理不及時,沉在河底而腐爛,其中的營養物質會在水中消耗大量氧氣來進行降解。同時這種降解過程還會產生一些其它如氨氣、硫化氫等污染物,這些氣體的釋放亦會加重河流中水體和底質的污染。部分河道由于被填埋,形成不折不扣的斷頭河,原來流動的河水變成了靜止不動的死水,最終形成臭水溝。
(4)影響城市容貌整潔
城市內河普遍存在河道萎縮淤積、河水受到污染、季節性缺水、部分功能退化等問題。城市內河由于污染嚴重,水環境惡化,喪失城市內河的原有功能,造成城市景觀環境低下,嚴重影響城市生態系統的安全,影響城市內河沿岸居民的身心健康。沿內河道路上的樹葉、垃圾、砂石也會被風吹入、被水沖入內河,這些垃圾如果清理不及時,會影響內河整體的景觀形象。
二改善城市內河環境的措施分析
城市內河環境改善,需要從長遠規劃,采取“通、動、自然,植、截、管理”標本兼治的治理措施,才能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才能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1)拉動相互連通
城市內河流動性相對較差,部分“斷頭河”變為“死水”一灘。改善城市內河環境,要拉動內河相互連通,如打通內河與主要江河或水庫的連接,創造條件形成活水源頭,為引水補水提供保障。
(2)促使水體流動
按照“流水不腐”的原理,在城市內河相互互通的基礎上,采取引水補水工程措施,使內河水體流動起來,變“死水”為活水。如建立泵站,強制拉動內河水循環,對水體進行曝氣,提高水體的復氧能力,通過復氧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等。
(3)還原自然狀態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要強化生態護岸理念,不用或少用高大直立式擋墻,在水力穩定的前提下,還原自然生態,建立穩定、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和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開放性生態系統岸坡。
(4)種植水生植物
種植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的再釋放,以利于水體的生態平衡。
(5)截留污水入河
加快建設城區污水管道及污水處理廠,改善地下雨水管道,采取措施避免雨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流入內河,減緩城市徑流對內河的污染負荷。實施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對城區污水管道進行全面截流,并對污水進行處理達到達標排放。
(6)管理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內河管理制度,加強宣傳教育和管理力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及時打撈水面上漂浮物,防止河岸垃圾入河,定期進行河底清淤。
三結語
本文重點探討了城市內河隨著城市建設發生變化而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然后提出拉動相互連通、促使水體流動、還原自然狀態、種植水生植物、截留污水入河、管理制度健全的標本兼治的治理措施,目的是為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整治內河改善環境提供參考。
作者:黃文丹單位: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建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