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環境污染狀況及保護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掌鳩河水環境現狀
1水環境功能區劃上游
(武一電站—發源地對車村)主要水環境功能以人畜飲水及農業灌溉為主,以地表水質量GB3838-2012中Ⅱ類水質為保護目標;下游(武一電站—岔河電),主要水環境功能以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縣城景觀用水、工業生產為主,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12中Ⅲ類水質作為保護目標。
2掌鳩河水源水質評價
評價的主要污染因子為T-N、T-P、NH3-N、CODCr,根據祿勸縣環境監測站2014年全年對掌鳩河水質監測結果分析,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12評價。旱季(12月—5月):上游在檢測的22項指標中沒有出現超標因子,水質符合Ⅱ類水質量標準,水質良好;下游在檢測的22項指標中除T-N、NH3-N及T-P出現超標現象外,其余指標均符合Ⅲ類水質量標準,水質已發生輕度污染。雨季(6月—11月):上游在檢測的22項指標中T-N、T-P、NH3-N、CODCr水質達到Ⅳ類水質量標準;下游在檢測的22項指標中T-N、T-P、NH3-N、CODCr達到Ⅴ類水質量標準,水質已發生嚴重污染。根據評價分析可以看出:掌鳩河水體狀況總體良好,季節性污染現象明顯。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掌鳩河流域區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滯后
掌鳩河是祿勸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的命脈,到目前為止沒有建立專職的管理機構,由林業、國土、農業、水務、環保等多家部門共同監管,導致職責不明、管理執法中推委扯皮現象突出,處于無人監管區域。掌鳩河環境保護規劃流于形勢,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沒有任何應急預案,各功能區分布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1)徑流區內居民區、農田區與水體直接相聯,導致所流經的村鎮、農田、河流、自然生態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如許多支流及干流局部基本上已被耕地、農田等建設侵占,水域、農田、村鎮等界面不斷擴大,使得農田、村鎮等區域產生的污染物直接進入河流水體,對掌鳩河水環境造成污染;(2)由于經濟的發展,沿河岸兩側未經審批新建了26家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家山莊,且都沒有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掌鳩河,生活固體廢物直接倒入河道或堆于河岸兩側;(3)由于歷史的原因,區域內許多村莊都是臨河建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掌鳩河,造成掌鳩河水體污染。
2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力嚴重不足
區域內農村分布較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導致區域內面源污染處理處置設施嚴重缺乏。大部分鄉鎮及農村居民污水沒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直接排放;生活固廢沒有建設相應的收集和處理設施,沒有采取相應的處理處置措施,隨意堆放、焚燒,雨季隨地表徑流進入掌鳩河水體,對掌鳩河水質造成污染。
2.1農業污染
農業污染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地膜等所形成的轉化物、殘留物,土地墾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農用工業產品使用形成的污染。掌鳩河流域區總體工業生產水平較低,區域經濟以農業種植業為主。由于區域內多為山區和半山區,地形、地貌起伏較大,受地理條件限治,農業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后,生產結構單一,且管理經營粗放,陡坡開荒、廣種薄收現象較為突出。近年來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流域區農業生產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往日的農家肥及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已被化肥、農藥、地膜所取代,據調查,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已由過去的每年5~10kg∕畝增長到現在的每年20~40kg∕畝,地膜每年12kg∕畝,化肥主要以過磷酸鈣、尿素為主。由于長期過多施用氮肥、磷肥、鉀肥導致土壤板結、耕地質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大量流失,其中一部分隨農田水直接進入水體,另一部分停滯在地表,雨季隨地表徑流進入附近水體,對水環境造成直接和潛在的影響。
2.2生活污染據調查
掌鳩河徑流區內總人口數達19萬多,每天都會有各種生活廢棄物產生,綜合用水量按城鎮每人每天用水240kg計算,每日排放污水量可達45600多t,綜合垃圾產生量按每人每天1.5kg計算,每日產生垃圾量為285t,每月可達8835t。由于徑流區居民環境保護意識差,人畜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居民自行收集直接用作肥料,施用于農田和耕地。生活污水除撒營盤及祿勸縣城區65%集中收集處理處置外,其余集鎮和農村生活污水都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入附近溝渠,直接進入掌鳩河;生活垃圾除撒營盤鎮集和祿勸縣城區統一收集運到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外,其余集鎮均是運到公路沿線的山溝、洼地焚燒和自由堆積。農村生活垃圾都是由居民自行處理,一部分堆放在房屋周圍空地漚肥,直接施用于農田,另一部分直接倒入附近河道、溝渠,經生物降解,雨水淋溶,雨季隨地表徑流流入掌鳩河,對掌鳩河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2.3畜禽養殖業污染
掌鳩河徑流范圍內畜禽養殖以農戶散養和規模化養殖為主,養殖畜禽種類以牛、馬、豬及家禽為主。徑流區內牛飼養量為120余萬頭,按每頭每日產生糞便20kg計算,每月共產生糞便24000t;豬的飼養量為325余萬頭,按每頭每日產生糞便5kg計算,每月產生糞便量47500t;馬的飼養量為6萬匹,按每匹每日產生糞便12kg計算,每月產生糞便3380t:僅以上畜禽每月可產生糞便74880t。由于區域內畜禽養殖業主要分布在農村,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差,管理不善,畜禽養殖產生的固體廢物直接作為農肥施用于農田和耕地,還有部分是把養殖產生的固體廢物收集后露天堆放進行干濕分離,雨季在雨水和地表徑流的沖刷下,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以氮、磷為主要特征的水環境污染。
3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掌鳩河流域生態系統是由水域生態、林地生態、農村生態、農田和耕地生態系統構成的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復合型生態系統。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口的不斷增長,流域區居民對生態系統的擾動強度加大,導致掌鳩河流域區內生態系統失衡,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林地質量變差,水源涵養和水體自凈能力減弱,水土流失加劇。據調查上游由于人口分布稀少,擾動強度較小,林地質量相對較好,森林覆蓋率達54.4%。下游許多地方由于人口過度集中,加上規模化城鎮建設,導致許多地方林地覆蓋率不到30%。主要原因:①流域區內農村分布較廣,農村能源結構不合理,燃料多以薪柴為主,亂砍濫伐現象突出,導致森林質量差,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雨季形成大面積的片蝕和溝蝕現象;②流域區多為貧困山區,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毀林開荒較為突出,對土地的墾殖過度,陡坡開地突出,由于受地地形、地貌等地理條件的限制,許多地區采取的耕作模式是:陡坡耕作→陡坡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下降,生產方式嚴重違背了自然環境的演替規律,導致徑流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形成以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鉀及懸浮物為主要特征的水土流失;③流域區內大量的畜禽放養,特別是在掌鳩河兩岸水草豐盛區形成過度集中放牧,地表覆蓋植被遭到牲畜的啃食和踐踏,導致地表抗侵蝕能力減弱;④流域區鄉鎮企業多以礦山開采及面山采石為主,且生態恢復措施滯后,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4環保宣傳力度不夠、群眾環保意識差
各相關部門對掌鳩河水源區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夠,徑流區內大部分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差,亂砍濫伐、亂丟垃圾等現象較為突出。
三保護對策及措施
1加強掌鳩河流域區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掌鳩河水質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云龍水庫水質狀況,而且直接關系到祿勸縣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議縣人民政府提高警惕、高度重視,將掌鳩河水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綜合治理,合理規劃。成立專職的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強掌鳩河流域區的環境管理工作,確保云龍水庫水質良好,同時確保祿勸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水源保護區是為保護水源潔凈而劃定的加以特殊保護、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一定區域。建議祿勸縣人民政府在制定祿勸縣環境規劃時,統籌安排,認真貫徹執行掌鳩河水源區環境保護規劃,并編制區域內土地利用規劃、農業建設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才能真正對掌鳩河水環境保護實施法治化管理。同時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能力,有效、及時地控制和消除各類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將掌鳩河流域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強化環境監管執法能力,依法取締區域內的非法建設和非法養殖。開展流域區內的水土流失監測,及時掌握水土流失的動態變化,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學依據。
2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區域林地質量
(1)預防為主就是在對現有林地加強保護的同時,預防因人類擾動,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禁毀林開荒、放火燒山、亂砍亂伐,嚴格執行掌鳩河環境保護規劃,進行封山育林。
(2)統一規劃就是協調好流域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鄉鎮建設、水利、農業、林業間的關系,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生態農業工程,綜合利用土地,實現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3)防治結合、分區分質處理就是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內水土流失治理,以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為主,生態治理以坡耕地為治理重點,生態修復以植被恢復為重點。25°以上的坡耕地,堅決退耕還林、還草。對不能退耕還林的耕地要改造成梯田或梯地。對水土流夫嚴重的區域實行攔截過濾處理,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質量。
3依法保護、加強環境監管力度
3.1嚴格依法審批建設項目
流域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根據掌鳩河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嚴格依法審批,方可開工建設。包括工礦業、食品加工業、旅游開發、居民建筑、農林開發與養殖業等建設項目。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向水體排放污水,禁止從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設項目;在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禁止利用含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禁止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禁止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農藥等。
3.2調整產業結構,鼓勵清潔生產
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結合祿勸縣生態鄉鎮創建工作,把掌鳩河流域區作為當前生態鄉鎮創建的重點,優先推進。建議政府出資,在區域內大力推廣衛生旱廁,加大農村生活固體廢物的集中處理處置力度,建議農村固體廢物采取村收集,村轉鎮,鎮統一運至垃圾處理場作最終的處理處置模式運作。生活污水由村統一收集處理,利用村內洼地修建氧化塘、氧化池等進行生物法處理,從生活污染面源上控制污染物的產生。推廣農業生產標準化技術,鼓勵保護區農戶使用有機肥,推廣平衡施肥和生物防治技術,發展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農業。推廣使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化肥,嚴格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管理,禁止施用高毒、高危害農藥,減少種植業污染物排放量,減少農田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利用禽畜養殖廢物的沼氣化技術產生沼氣,作為替代能源,實現農業清潔生產。
3.4加強規劃、合理安排
掌鳩河流域區鄉鎮企業布局在合理規劃鄉鎮企業的同時,政府還應注意小城鎮建設規劃,應制定有利于環境污染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及能源政策,鼓勵發展對水環境無污染、污染小的行業和產品,提倡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推動工業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進程,有機地把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
3.5加大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
(1)實施社會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定期水環境質量狀況和評價報告,定期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水環境質量及生態環境狀況,積極參與掌鳩河流域區的環境保護行動。
(2)分別在流域區內設置保護區界碑,在公路、村莊等醒目位置設掌鳩河水環境保護宣傳警示牌。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均設立永久性的環境保護區公示碑,把掌鳩河水源保護區劃分別進行公示,讓廣大人民群眾知曉,并自覺遵守。
(3)加強信息交流。通過傳媒等使公眾了解規劃的內容,再通過設置熱線電話、公眾信箱、回答公眾提問等方式獲知反饋信息,通過開信息交流會等相互溝通交流。
(4)加強宣傳教育,加強掌鳩河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普及和有關政策的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環境護保意識,強化其環境法制觀念,加強領導干部環境與經濟發展綜合決策能力,提高流域區公眾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公眾參與、共同維護。
作者:段光友 單位:祿勸縣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