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下害蟲下的環境污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前言
在防治地下害蟲過程中,化學藥物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是,也誘發了不少現實問題,比如害蟲抗藥性產生,藥物用量增多達不到驅蟲效果;主要害蟲驅除,次要害蟲猖獗為主要害蟲;藥物殘留量大,危害生態平衡等等。在此基礎上,文章闡述了防治地下害蟲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同時就防治地下害蟲與減少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探討,為科學滅蟲、生態平衡維護提供理論和技術上的指導。
2防治地下害蟲過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地下害蟲防治中,隨著農藥使用比例的增多,誘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愈發嚴重。而化學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是體現在農藥的生產和使用過程當中。在生產過程中,除了產出化學農藥之外,還會伴有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等等,被排出在生態環境之中,誘發大面積的污染。在防治地下害蟲使用過程中,對土壤的污染主要是來自于:噴霧、噴粉、毒土及土壤消毒等方法施用農藥,直接進入土壤;二是附著在栽培植物及其他物體上的農藥經降水、噴灌等沖刷作用,進入土壤;三是大氣中漂浮的農藥,隨降水落入土壤。那些進入土壤的有機磷農藥,雖然分解速度較快,但是毒性殘留也較嚴重。隨著藥物與土壤中積累量的逐漸增多,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群將遭受嚴重破壞,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水源的污染主要是來源于:在防治害蟲時,使用化學農藥,尤其是飛機噴撒農藥,藥劑會直接落入地表的水體而污染水源;大氣中漂浮的農藥微粒及其衍生物,一部分被空氣中的塵埃吸附,隨降水進入土壤和水體,土壤中殘留的農藥,因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流入江、河、湖、海;隨降水或灌溉的土壤淋溶作用,滲入地下、進入地下水,并隨地下徑流擴散,造成地下水源的大范圍污染。隨著農藥對水源影響的加重,水生生物及人類健康飲水、生活將遭受重創,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3防治地下害蟲與減少環境污染問題探討
3.1允許害蟲的存在
害蟲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天然必然性,允許害蟲的存在,充分利用害蟲自我控制機能,通過害蟲天敵的引入,像是天敵昆蟲、益鳥、益獸、有益微生物等,建立完善的生態控制系統,就能盡量的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可以說,只要能夠將害蟲控制在經濟損失以下的水平,基本上就不需要“一掃光”、“噴藥歷”等做法。
3.2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
地下害蟲的防治,本質上來說屬于生態學的問題。在生態體系中,生物種群之間及非生物環境因素之間,交織成復雜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的生態系統。各成員間通過食物鏈而緊密聯系,而其中的寄主(培育植物)——害蟲——天敵鏈條,則是害蟲控制中的主線。諸多的鏈條又彼此交叉串聯在一起,構成復雜微妙的食物網,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使各成員在數量上達到動態平衡。在正常情況下,這個網有很大的韌性,當系統受到擾動,系統中某一成員(害蟲)可能迅速增加時,這種背離平衡狀態的作用通常會被其他鏈條和本鏈條中的其他成員(如天敵)所抵消,形成自我控制機能。在地下害蟲控制的實踐中,我們要盡量利用生態的自我控制機能。只要說當害蟲的數量和種類達到一定標準,如果不及時用藥,種群數量將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才建議及時使用藥物防治,但是必須要科學合理,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3科學合理用藥
第一,把握用藥時機。必須要用藥時,結合害蟲的生活習性、生理特點、發生規律、環境條件等等,抓住時機,及時用藥,實現用最小劑量,達到最佳根除效果的目的。第二,選擇低毒低殘留藥物。藥物防治地下害蟲,選擇的藥物必須要對靶子害蟲高效強力,注意低毒、低殘留,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對天敵產生毒害作用。在除蟲效果類似的藥物中,盡量選擇無毒或者是低毒、無殘留或者是低殘留,最好能夠在自然環境下達到迅速降解的效果。在環境污染方面,按照無-低-中-高的原則依次選擇。對于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嚴禁使用,盡量降低在防治地下害蟲過程中藥物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第三,合理選擇用藥方法。防治地下害蟲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噴霧、噴粉。但是,實際到達并作用于害蟲身上的藥效則比較低,真正散步在蟲體之外的藥量則相對要多很多。研究證實:防治地下害蟲,噴粉施藥,僅有10%~20%的藥物落在植物表面;噴霧施藥,僅有25%~50%的藥物落在植物表面。而真正能夠作用害蟲的藥量僅在1%左右,實際上有99%的藥量進入了生態,不但浪費嚴重,而且造成的污染慘重。由此,改進用藥方法,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用藥方法的選擇上,建議采用直接接觸害蟲率高的方法,提升藥效。像是毒土、毒餌、毒簽等等,都是很好的高效用藥、減少環境污染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低藥量、小范圍、局部用藥能夠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使用高藥量、大范圍、廣空間的用藥。第四,注意保護好天敵。在用藥選擇中,還要注意保護好天敵。避免破壞生態系統,導致害蟲猖獗。同時,統一區域內連續用藥防治同一害蟲,不建議重復使用單一種類藥物,建議多種藥物交替使用,避免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增加用藥劑量和頻度,增加了對環境的污染。
3.4研制低毒、低殘留藥物
加大研制低毒、低殘留藥物,像是生物制藥,尤其是植物性農藥,其所含有效成分為天然有機化合物,如除蟲菊、煙葉等,對人、畜安全,無藥害,既可滿足防治害蟲的需要,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作者:和學會單位: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農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