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初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優化環境工程專業師資結構

1.1加大具有工科背景人才引進力度

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的院校,由于各種原因,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現有教師主要來自于全國其它農林院校,工程經驗缺乏.為此,近年來,按照環境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學校大力引進具有工程背景且第一學歷為全國重點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師,充實和優化教師結構,提高師資水平,保障卓越工程培養計劃順利實施.

1.2增強現任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為了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工科專業教師必須通過“兩進、一培、一參與”制度(進企業、進基地、進行專項技能培訓,參與產學研課題)考核,獲得“雙能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能力、產學研合作能力)教師的資格認定制度;學校每年定期舉行工科專業教師技能大賽,鼓勵教師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工程實踐能力;不定期組織選派專業教師都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已有多名教師先后被環境類相關企業聘為研究員,既加強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又增強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擴寬了教師科學研究視野;鼓勵教師參與環境類的各項職業技能鑒定(高級污水處理工、水環境監測工等),參加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等資格證考試,切實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1.3聘請實踐能力強的企業高管、工程師及技術骨干擔任外聘教師

通過和環境類相關企業簽訂協議,吸引了一大批企業高管、工程師及技術骨干擔任卓越班學生的校外導師,為學生上課、做報告,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訓、畢業設計等.通過實行這種“雙導師”制度,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技術能力提供了平臺,又極大的豐富了專業師資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構建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

“卓越計劃”的原則和特點是要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要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為此我校積極采取措施構建高校與行業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深入行業企業、比較分析現行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現狀,邀請行業企業資源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構建,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加接地氣.其次,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校外實踐基地等措施,拓展學生實踐平臺,注重學生培養的過程管理,通過實行雙導師制,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兩名導師指導,在學校學生主要學習基本理論知識,主要由校內導師負責,到企業后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強化實踐動手能力,主要由校外導師負責.最后,通過和行業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由行業和企業考核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并擇優推薦就業.通過源頭控制、過程監督、末端把關,確保“卓越計劃”下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3建立“卓越班”學生的準入、退出及獎勵機制

學校制訂了《安徽科技學院城建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卓越班”學生遴選辦法》,以把好“卓越班”的入口關.遴選工作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二學期開學初(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采取自愿報名和課程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按照考核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確定進入“卓越班”的學生名單,嚴格控制“卓越班”的規模在20-30人,追求培養效果和質量.同時還建立了“卓越班”調整機制,每學年結束對“卓越班”學生的學業成績、科研能力及思想道德表現等進行考核,將綜合排名靠后的10%的學生淘汰進入普通班學習,同時在普通班中根據學生志愿擇優選擇不高于淘汰人數的學生進入“卓越班”學習.學校為“卓越班”學生提供了更多形式的獎勵機制,在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校各類獎助學金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向“卓越班”學生傾斜.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優先推薦就業、優先推薦參加海外游學等活動.

4修改制訂完整的“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

按照“卓越計劃”的要求,制訂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強化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按照“平臺”+“模塊”設置課程類型,包括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個性化拓展模塊.其中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包括:工業環境治理方向、農業環境治理方向、環境信息規劃管理方向.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環境監測與評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等.主要實踐環節包括:金工實習、環境監測與評價實習、AutoCAD實習、大氣污染控制實習、水污染控制工程實習、環境工程課程設計、農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該課程培養體系主要指標說明如下:最低修讀169學分,其中課內教學環節必須修滿133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必須修滿36學分.課內總學時為2388學時(含課內實踐457學時),周學時平均為22.4學時;必修課總學時1956學時,109學分,選修課總學時432學時,24學分,分別占課內總學時或學分的82%和18%.其中,通識教育平臺45學分,810學時;專業教育課程平臺64學分,1146學時;專業方向課程模塊14學分,252學時;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10學分,180學時.課程體系設置涵蓋了環境類注冊工程師考試內容,按照現行注冊環評工程師和注冊環保工程師制度,以工科基礎知識為本,污染控制技術等課程為核心,構建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設置確保了為學生提供工程能力實踐的機會,通過創建高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高校與行業企業共同設計培養、制定方案、共同實施.目前與安徽科技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建立合作關系的有鳳陽富春紫光污水處理廠、安徽宏大安全環境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安徽祥源安全環境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安徽中農化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安徽省鳳陽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安徽蚌埠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蚌埠玻璃設計院、蚌埠市環境影響評價中心等幾十家單位,通過在大三大四后讓部分學生去企業,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生產實習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課程體系設置強化了對學生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培養計劃中列出了各種課堂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大一大二,學生主要接受基礎實驗技能的培訓,大三大四的學生,可以作為“科研助理”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并且可以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近年來,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獲批國家級、省級及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0余項、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申報專利5項,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在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中還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科技創新理論與實踐、資源環境研究進展等課程,并注重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極大激發學生的創新研究能力.本文是對安徽科技學院基于卓越計劃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進行探討的說明,目前已在2012、2013級學生實行,由于實施時間較短,其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希望通過未來的努力不斷完善,最終制定出符合安徽科技學院卓越計劃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為安徽省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李飛躍 鄒海明 汪建飛 單位:安徽科技學院 城建與環境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东阳市| 昌邑市| 九台市| 武义县| 平湖市| 西贡区| 梅州市| 闽侯县| 定州市| 云阳县| 邵东县| 呼图壁县| 专栏| 山丹县| 双柏县| 庆城县| 商河县| 怀远县| 襄垣县| 罗城| 临沧市| 莱州市| 双城市| 霞浦县| 三穗县| 盐津县| 孟连| 吉隆县| 海晏县| 福海县| 瑞安市| 东至县| 铁力市| 资中县| 莒南县| 松阳县| 河北省| 沾益县| 乌兰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