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研究性學習環境的創設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平臺,積極創設研究性教學環境,[2]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積極參與,獨立思考,不斷分析、總結問題,最終掌握知識。(1)課堂研究性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營造研究性學習氛圍,允許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引導大家交流討論。(2)網絡教學平臺的充分利用。課堂外的學習可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其中的研究性教學模塊具有小組建立與劃分、討論交流、學習效果評價等功能,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方便。教師可進行研究性課題的布置、了解學生學習討論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題目,自由組建研究性小組,在討論區進行相互討論或與教師交流,成果共享及進行小組或個人評價。
“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教學方式的選用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開展研究性教學,教學方式應力求多樣靈活,常見教學方式除傳統的教師講授模式,還可采用團隊合作討論學習和個體自主學習等方式。(1)團隊合作討論學習。團隊合作討論學習即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相當,由組長負責分工,對某一個研究性課題共同交流研究。小組劃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后續的整體學習效果。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建或由教師指定。經過實踐,自由組建小組的學習效果相對較好,教師指定由于對小組成員間學習狀況不太了解,一般根據學號、宿舍或座位分組,雖可促進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但學生之間可能會比較抗拒,不利于合作,各組間的實力也難以平衡。學生自由組建可以根據研究內容,具有共同興趣的學生集中在一個小組,大家討論積極性更高,更多的學生喜歡這種合作方式,協作性更強。小組確定后,組長可以由小組推舉或教師指定。組長根據教師的要求,按照個人工作量相當的原則,進行任務安排和分工,每個同學完成各自的任務要求,組長適時地組織討論,經過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教師進行階段性指導,最終完成小組的學習研究成果,并進行匯報。(2)個體自主學習。個體自主學習指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題目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搜集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個體自主學習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要參加,而且是獨立完成,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區分出一定的差異性,但缺少對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培養。(3)組合教學方式。通過不同班級學生的實踐情況來看,單獨一種方式效果不太明顯。由個人完成雖然效率較高,但不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合作討論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但由于是小組共同完成,一般只能對小組整體進行評價,部分學生可能并未能真正參與。通過幾年的實踐,在傳統教師講授的基礎上,采用團隊合作討論學習和個體自主學習相結合的組合教學方式效果較好,既可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又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研究性教學內容篩選在教學內容上每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需要教師根據各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合理選擇研究性教學的內容。“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課程對數學、電子、信息技術等基礎要求較高,有一定的難度;內容涉及仿真、控制及水污染控制等方面,信息量較大,更新較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點的特征將教學內容分為多個模塊。一些概念性強、較難理解部分的知識仍以講授為主;對于通俗易懂的部分可留給學生課后自學或由學生自己備課,充當教師講解,教師負責引導和指導,如自控測量儀表部分知識相對固定,以往教師講授時學生提不起興趣,采取由學生主講、集體討論的方式,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動態發展的知識模塊,如仿真和自控方面的新技術及其應用,則交由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最新前沿知識,整理成果并在課堂上交流討論,根據內容和難易程度可選擇團隊合作或個人獨立完成等方式。
研究性學習要求和評價方法研究性學習成果一般采用讀書報告、小論文、課件匯報等方式。由于條件所限,學生只能就現有的資料進行總結匯總完成讀書報告或小論文,有的學生甚至直接拷貝或僅僅起到對資料編輯的作用,并未能體現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課件匯報時有的同學只是機械的讀報告,并未真正講解出來,其他同學的聽課效率也較差,未能將個人所掌握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團隊合作學習的成果由于溝通交流不夠,也會出現講課與課件制作的偏差,體現不出團隊真正的成果。為保證學習效果,須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和合理的評價方法,明確成果的形式和要求,如讀書報告的字數、格式、觀點、參考文獻等的具體規定,課件的質量及匯報討論等的要求。另外除了對最后的成果進行考核外,還要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進行考核,如網絡平臺的登錄次數、發表討論的話題、參考文獻的閱讀量等都可以作為過程考核的依據。為更加客觀合理的評價,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個人自評和他評組合評價,除客觀評價外,還要進行主觀評價。
影響研究性教學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據近年來研究性教學實踐,影響研究性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學生方面的因素、教師方面的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幾個方面。
1.學生方面的因素學生是研究性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層次水平、學習態度等對研究性教學的開展都有一定的影響。“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教學對象主要有3類:分別是本科生、民辦本科生和專升本的學生。在研究性教學開展中,本科生由于基礎較好,自學能力較強,內容完成質量更高,特別是學生自己講述部分效果較好;民辦本科生基礎稍弱,對一些難點問題理解不夠透徹,但對于小組協作完成的內容文獻查閱更充分,整理的成果層次性更強;專升本的學生由于基礎較弱,教師講授所占的比例較大,獨立自學的能力相對較弱,但協作能力更強,態度更加認真。學習認真的同學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主動性更強,更善于思考,并通過搜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學習興趣更濃;而學習不太認真的同學往往只是應付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起不到提高學習能力的作用。
2.教師方面的因素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教師對研究性教學的態度、所選的研究性學習題目、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都直接影響課程學習效果。
3.環境因素合班課時雖然兩個班同時教,任務全是并行布置,但最后效果相差很大,所以班級整體學術氛圍很重要,直接影響著班級整體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另外外部的教學環境也非常重要,如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情況,學校的圖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實驗室的開放程度等對研究性教學任務的完成影響很大。一些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查找國內外期刊,一些研究性內容需要結合試驗來進行,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學習討論也離不開計算機和網絡。
提高研究性教學效果的措施分析
1.注重對學生主動性的激發研究性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應根據學生本身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針對學生層次有所側重。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研究性教學要求可適當提高,提高個體學習或團體合作學習的比例,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難度較大的內容以講授為主,選擇較為簡單的內容如通過查閱資料就可了解的知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教學內容選擇時不能隨意,應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研究性問題應注意與實際問題的緊密結合,選擇有一定研究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研究。同時應多準備一些研究性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愿意去探索、了解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
2.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設計研究性教學過程時應注意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相融合,引導學生主動探尋前沿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才能把握問題的精髓,在更高的角度指導學生學習,為研究性教學創造便利條件。[3]如教師可結合自身科研和科技服務,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問題研究,以促進學生科研能力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另外教師也應注意加強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參與學生的討論,把握學生的研究方向,提供好的建議,及時為其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3.學校硬件配套設施的建設應不斷完善學校硬件配套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和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不斷完善研究性教學評價體系應不斷完善研究性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指標的合理性、評價方法的科學性,既要包含對教師教的要求,又要包含學生學的要求。同時適當增加研究性教學部分在綜合評分比例中的分量。四、結論研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手段,經過近幾年來“環境工程仿真與自控”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實踐,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還需不斷深入實踐和探索,以能更好地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作者:何蓮單位: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