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監測環境評價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環境環境監測的法定地位;環境監測的基本職能;境影響評價的意義;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的關系;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體系中的影響與分析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現狀環境影響評價、環境預測與評價、跟蹤評價、環境監測是環境評價的基礎、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中的監督功能、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體系中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影響分析
論文摘要:在新的時期下,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環境影響評價中的評價初期、建設期、運行期以及后評價期,均由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撐結果,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基礎,同時具有較強的監督功能。
當代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對環境監測與評價提出了新要求。而構成環境保護工作的三大部分環境監測、環境答理、環境監察又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答部門的專業技術工作部門,負責為環境答理和環境監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環境答理和環境監察工作又必須依靠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正確處理好環境監測、環境答理和環境監察的關系,對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學化、法制化邁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環境監測,主要是從保護環境出發,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實施環境監測計劃,以監控環境污染、防止環境質量下降、保障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環境環境監測的法定地位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環境監測實質上是一項政府行為,是各級政府部門強化環境規劃、協調、監督和服務職能的重要陣地,是應用監測技術手段對一切違反環境法律、行政規章和答理制度的行為進行監測,為環境執法提供科學依據的過程”。其明確提出了環境監測的實質是為環境執法服務,為環境答理提供技術支持。環境監測的檢測數據由各級環境監測站具體完成。環境監測站是履行環境技術監督職能并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法定“舉證”的資格單位;是法定的環境技術仲裁機構和技術鑒定機構;建設項日“三同時”及治理設施的竣工驗收監測;必須有法定的監測機構(環境監測站)負責實施。因此,環境監測站要對所監測的數據及鑒定結果承擔法律責任。
2環境監測的基本職能
環境監測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以環境為對象、運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技術手段,對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關組份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環節,貫穿環境影響評價的整個過程。環境監測分析有兩大特征:一是以統計學為基礎,互相滲透,又互相結合的白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組成。二是為社會服務,有效的環境監測分析數據是環境監測的主要產品,各類環境監測數據充分反映了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以及各類生態環境的各類環境容量,背景濃度,為各類環境規劃、環境質量和環境評價提供了基礎數據,為環境質量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和制度。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各種環境因素是否滿足環境建設項目要求,則必須由環境質量結果來表明,環境評價體系中環境要素是否可以滿足建設項目必須由環境監測結果來支撐,因此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
環境影響評價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為環境保護而興起的一門學科,主要是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分析,預測和評價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并進行跟蹤改變的各項目措施和方法。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分為3個層次:
3.1現狀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評價單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首先必須委托監測部門對項目擬建地進行環境本底監測,在環境本底值未超標的情況下再對具體項目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并制定監測計劃。待項目已經建設后穩定運行一段時間,產生的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對周圍環境已經形成穩定系統,根據各類污染物監測結果來評價該建設項目建設后對該地域環境是否產生影響,是否是環境可接受范圍內。
3.2環境預測與評價。根據地區發展規劃對擬建立的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該項目建設后產生的各類污染物對外環境產生的影響,并做出評價。
3.3跟蹤評價。主要是指大型建設項目和環評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或者建設后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跟蹤評價,當項目出現了與預定的結果差異較大時必須改進的一種評價制度,跟蹤評價是現階段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的關系
在現行的環境答理體制上,環境監測屬于支持保證系統,環境監察屬于監督執法系統,兩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環境監測不僅為環境監察提供有效的監測數據,而且還可以衡量環境監測工作的效果;環境監察必須以環境監測為基礎,只有依靠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才能科學合理的行使職能。另一方面,環境監察對監測數據快、準、好的要求已成為推動環境監測發展的強大動力。環境監測部門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只有在為環境監察提供有效服務的過程中,環境監測才能找到自身的價值。
5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體系中的影響與分析
環境監測與環境評價都是中國環境保護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均為實現環境保護目的而設立的兩項目制度,二者關系如下:
5.1環境監測是環境評價的基礎環境評價是以環境監測為基礎,當每一個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首先要對該項目建設地環境要素分析,項目擬建地是否具有環境容量主要指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以及生態等要素的環境容量);當項目建設后是否帶來新的環境影響和變化;項目擬建設地是否具有環境可載力。為了說明這一系列問題必須有環境現狀監測數據來表明,該地域的環境質量具有可行性,大氣環境中污染物濃度小于區域質量標準,水環境質量滿足功能區要求,噪聲現狀達到功能區要求。只有具有準確的環境監測基礎數據,才能表明該地域具有環境容量,方可建設。
5.2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中的監督功能對環境評價體系有多種方法對環境評價進行監督,但環境監測是一種最基本的監督方法之一。項目建設后,對環境的影響結果是否具有環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滿足區域環境區劃要求,就必須有科學的數據來證明,可靠的科學數據來源于環境監測數據,項目建成后大氣環境是改善還是惡化、水環境是好轉還是逆轉、噪聲環境是否改變區域環境、生態環境是否產生時問和空間變更,這都要由環境監測數據來表達、證明。
5.3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體系中項目方委托環境評價后,評價單位必須先委托對項目擬建地進行環境本底監測,對本底監測數據評價,在環境本底可行的情況下進行項目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同時疊加環境本底后具有環境可行性。在項目建成后并試運行3個月后對項目進行驗收,也是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最主要的環境要素預測評價和監督,建成后對環境影響是否超越了預測結果,必須進行環境監測。通過對廢氣污染源達標排放、廠區下風向污染物監測、環境大氣敏感區監測,說明大氣環境未改變環境現狀;產生的廢水達標排放,不改變原有水環境功能;噪聲環境達標等由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持。在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后,進行回顧性評價時還需要監測數據來說明建設項目建成后未改變環境現狀,具有環境可行性。環境影響評價中的評價初期、建設期、運行期及后評價期,均由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撐結果,因此,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之中。
6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中,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基礎,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監督功能,只有認識到環境監測的重要性,切實做好環境保護這一主題,真正體現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環境科學文摘.2008.01.20.
[2]雪抱塵.結合環境監測實際傳授環境監測技術.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4-12-25.
[3]孫燕.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環境管理依靠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1990.10.01.
[4]周濤.論環境管理啟動環境監測.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陜西環境199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