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建設林業環境保護的策略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加快林業發展,進一步明確林業發展思路,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必須加快生態建設,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除了在于對本身森林資源的保護,還應調動社會增加資金投入,轉變經營機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自然力,發展保護好天然林。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森林資源;保護;建設;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觀和幸福觀也起變化,精神、文化生活、美化環境方面的要求也高起來,對社會公益事業也更關切了。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黨和政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任務,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使祖國的河山更加雄偉壯麗,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提高。
由于宇宙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所屬的太陽系,地球本身的自轉和繞太陽公轉,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影響,相互間作用力等因素,使地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如地震、火山爆發、地陷、地裂、山體滑坡、臺風暴雨等等,這些都是地球及相應的自然力作用而產生的。人類的各種活動,使原有的自然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加劇自然生態惡化:如開路、開礦采伐森林造成地表破壞造成水土流失,致使地陷、地裂、山體滑波更容易產生,工廠的排煙、排氣、對大氣層及氣溫的影響造成下酸雨,排污水對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質污染致使魚類及微生物大量死亡等等,說明了人類的各種活動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而自然環境的惡化又影響到人類的生產、生活進而危及生存。回顧歷史過去,總結種種經驗教訓,使我們從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同時也給我們指明努力的方向。
1.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天然林保護
以往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及偏見,天然林未能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還遭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認為天然林是自然生長物,不必計算林價,并把天然闊葉林中生產出來的各種用材林統稱“雜木”低其他一等,價格最低檔。砍后又一把火地清雜煉山,造上杉木等。致使我國天然林日益削減,日趨衰竭,針葉林大量增加,影響生態環境。目前,最混亂的是礦山開發,特別是露天礦的開采,征占用林地破壞植被最多,造成嚴重的水土保持現象。各級政府、部門的各種開發建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中心,部門通力協作,同時必須有計劃進行,盡量避免毀壞林地,不得已受破壞的林地應及時恢復補上。對個別不執行的應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予以治理方能見效。
2.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應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生存的重要條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本身。而森林是生態系統的核心和主體,是防災減災、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促進人類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種不可代替的。因為森林占地空間大,覆蓋層厚,葉面積總和也大,固定太陽能、制造有機物質的數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時間演替發展而成的其結構穩定,物種繁多,生態效益比人工林強,自然生長力及生長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說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結構最復雜,產量最大的生物庫、基因庫、儲存庫。人類不能沒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毀,人類就難以生存。因此,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最重要的是保護森林資源。
3.轉變經營機制,增加對林業生產資金的投入
過去,由于農村單一的經營模式在人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總認為山林是集體經營一種模式,林農也習以為常依從,始終不會萌生資產所有權的觀念。社會上向林業伸手和很多,投到林業上來很少,以致有關林業發展的資金、資源、資產和體制等問題,長期沒有解決好,更談不上天然林保護。原有的經營機制已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現代林業應分為事業型和產業型兩大類,前者是專門發揮生態效益的林業為“公益林業”,后者是專門發揮經濟效益,向社會提供林產品的林業為“商業林業”。當前,我們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3.1林農結合式
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和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退耕還林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3.2造林規模化
從提高生態效應、景觀效果、經濟效益出發,成片造林力度明顯提高。片林建設以發展苗木基地,經濟果林,速生豐產林等經濟型林地為主。
3.3造林多樣化
采用多樣化的以林養林方式,有的以發展苗木養林,有的以發展經濟果林養林,林農還可以采取林苗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產出和經濟效益。
當前由于生態林業的發展,自然保護區不斷擴展,林業資金更顯不足,此資金除各級政府相應的財政撥款外,林業部門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條件建立各式各樣的森林公園及觀光旅游勝地,爭取資金投入林業,還可以爭取各界人士奉獻、投資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4.實施“科技興林”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科學技術促進林業生產高速發展
實踐證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強化“科技興林”,加快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其能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各級各部門都應因地制宜認真抓好林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名優特經濟林良種栽培技術;節水和抗旱造林技術;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特別是應用生物及鳥類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技術,此項技術可以保護原有森林生態環境不受藥物的污染。充分應用自然力促進天然林的迅速發展,最有效辦法是大量開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發展生態林業的最好辦法。同時,對現有大量的針葉樹低產林、老頭林進行技術改造,強度或適度間伐,套種適宜的闊葉樹種,改變單一的林分結構,促進生長,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5.結束語
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林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息息相關的,一方面我們要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要保護林業資源來維護生態平衡。而我們知道造成生態失衡及林業經濟發展困難的因素足多方面的,但是,人為的利用甚至破壞森林資源是個重要的因素之一,只要能讓人們提高認識,用發展的目光來看待林業經濟的發展,不能一味只要經濟的發展而過分利用破壞了生態平衡。我們要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來保證林業經濟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做到有節制地利用林業資源又能充分地利用林業資源來發展林業經濟,才能達到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