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匠精神導向的混合式教學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墨子提出的“工匠精神”對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提高產生著深遠影響,本文以《PLC編程與應用技術》課程為例,以混合式教學為主要教學設計理論,圍繞四大核心素養,以弘揚法治精神為主線,開展項目化教學,強調企業導師和團隊學習的重要性,注重學生勞動實踐與技能訓練的培養,強化學生精益求精和勇于創新的奮斗意識。
關鍵詞:工匠精神;混合式教學;PLC課程
1“工匠精神”的提出
春秋戰國時期,墨子提出了務實、道技合一、創新等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想,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倡人類要注重勞動實踐與技能訓練,推崇人類要務實更要創新,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因此墨子也被稱為“中國職業教育的萌芽人物”。目前,我國正在努力推進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古往今來,“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變著世界,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更需要優秀產業工人來提升國際競爭力。那么,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如何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將“工匠精神”在職教中發揚以及如何應用信息化手段改善課程教學效果,則是本研究的重點。
2混合式教學的應用
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目前,創新在線課程共享,推動優質課程開放,實現校內校際、線上線下、交互教材、移動學習的混合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革。混合式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轉課堂、SPOC、MOOC、微課等創新課堂模式,從實踐效果來看,在小班授課制下,更能讓教師實現針對性教學,為學生“量身定做”個性化學習,其教學效果較為顯著。然而,實施混合式教學不僅要有成熟技術的支持,還要注意各個要素的合理分配與整合。因此,在大班課堂的混合式教學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線上教學管理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設計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培訓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方面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在給予網絡環境系統更多的支持下,翻轉課堂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還是受到很大限制,參與情況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大班授課學生課堂參與度,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需要精心設計課程環節,增強在線課堂互動,優化在線評價方式。
3《PLC編程與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PLC編程與應用技術》是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主干課程,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熟練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課程通過工程實踐中常見被控機構的控制實例,講述各種控制要求的處理方法和編程思路,包括典型繼電器控制電路、時間控制電路、順序控制電路的PLC編程方法,以及傳感器應用與定位問題的處理等。學生既要了解PLC的工作原理與應用領域,認識PLC的結構,又要逐漸建立編程思想,根據生產實際需要,設計程序控制PLC外部電路工作,因而大多數學習者都會覺得這門課很難吃透。其中,在PLC課程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是眾多專任教師的首選。教師和學生共同協作完成一項課題,以具體任務為教學主線,以實訓場所為教學平臺,通過理實一體和任務驅動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技能操作、程序設計和創新合作的能力。由于PLC實訓場所投入較大,設備不足,很多院校只能保證開展簡單的實訓項目,綜合型的工程項目經常會以指示燈模擬實際被控制對象,以按鈕或普通開關代替工業實際使用到的各種儀器設備。缺少綜合設計,沒有形象的實際應用系統做實驗,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PLC性能和應用的理解。其次,很多現代工業新技術、新方向的生產項目,學校實訓場所無條件開設實驗,導致學生所做的項目與企業脫軌,不能真正掌握PLC實際工程應用技術。
4《PLC編程與應用技術》混合式教學實施方案
4.1精心設置法治類任務,將法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法治教育的滲透主要培養當代職校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的能力。將法治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實現教育方式創新,提升法治教育實效性。根據教學大綱、學生實情和本專業的職業崗位需求,將教材內容重構,突出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圍繞四大核心素養,以弘揚法治精神為主線,開展項目化教學,強調實踐學習和團隊學習的重要性,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成效。其中,項目二為行人交通違章統計處理系統。該項目緊緊圍繞交通安全法,通過學法、明法、模擬執法等環節,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增強交通安全意識。項目共分配16課時,主要內容為定時器、計數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各程序中的應用。
4.2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學習
混合式教學設計是為應急狀態下PLC專業課程的線上教學作準備。設計理念是建立PLC課程教學資源平臺,以信息化為支撐,開展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智慧教學。依托教學平臺,教師將教學視頻、課件、習題作業、討論話題、課后拓展等優質資源進行整合作為線上資源。教學活動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課中活動主要為企業任務,小組進行研討,教師授課輔導,專家直播點評,線上虛擬仿真線下實操協同,利用交互式媒體,構建數字化渠道,實時、高效地開展教學示范和錯誤點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3企業行家參與教學,培育學生工匠精神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通過改革教學內容體系及混合實踐教學新方法的結合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針對《PLC編程與應用技術》課程中各項目模塊,企業行家參與各項目的微視頻制作,通過基于企業工作任務的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訓課程并順利完成實訓項目。教學中倡導勞模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創新。以點帶面滲透匠人匠心的工匠文化,使師生通過專業可循的途徑,更清晰、專業和全面的認知工匠精神,能自動自主地進行有意識的改變和成長。
4.4參照企業8S管理標準,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常規
對接企業人才培養需求,在實習實訓中強化勞動教育,與實習實訓單位共同加強實習實訓過程管理。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工作流程、操作標準、檢驗標準、工具使用、設備整理中融入企業8S管理理念,將學生參與勞動活動及表現,勞動檢查結果等納入考核評價。通過在線監控、定期檢查、實地觀察、資料抽查和學生評教等方式,對實踐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效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實時動態化的過程管理,激勵學生重視勞動,積極參與勞動,體驗勞動樂趣。
5教學效果
5.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培養綜合能力
教師采用線上課程、線下授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優化實驗環節和課程設計,提出在云平臺上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突破現有實驗平臺的局限,通過規范教學體系、優化實驗內容、改善實驗手段、增強實驗效果等方面共同提升PLC理實一體教學的效果。
5.2創新項目設計,培養法治意識
法治教學,圍繞法律主題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法治觀念,明晰交通法規對通行安全的作用。通過模擬執法流程,宣傳執法必嚴的思想,使學生樹立守法意識。
5.3探究學習任務,培養創新精神
項目化任務的實施培養了學生勇于嘗試、探究的創新精神。最終所完成的各具風格的控制程序,促進了學生對創新的認同,提升了創新的信心。借助創新大賽的平臺,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積極參加大賽,提升創新落實能力。
5.4實施項目任務,培養職業精神
圍繞職業精神這一核心素養,通過項目實施、工作環境整理等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根據企業規范制定的項目要求、施工規范、檢驗標準,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為完成教學任務,各小組靈活分工、合作探究,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堅韌、團結的品質。
5.5利用平臺、硬件,培養自學能力
基于項目驅動,團隊合作分析任務書、討論控制要求,鍛煉了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學習視頻和文字資料,訓練了學生資料搜集和整理能力。項目總結中,自評任務完成質量,他評別組成果,使學生習他人之長,總結提高自我。
6結語
隨著國際制造業競爭的加劇,國家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這對職校培養更多能工巧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教學研究中,從“工匠精神”出發,利用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置法治類項目重構課程內容,企業行家參與教學滲透匠人文化,是一次推進課程創新的挑戰與突破。
參考文獻:
[1]雷杰.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更有利文化支撐[J].人民論壇期刊,2020(2).
[2]王娜.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4):18-19.
[3]苗紅霞,齊本勝.PLC控制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期刊,2010(3):136-139.
[4]王林毅.“互聯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J].讀書育人,2017(10):80-81.
作者:邢棟華 單位:江蘇省武進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