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產兵團城鎮化水平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實證分析
(一)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動態(時間維度)分析
在測算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過程中,以《兵團統計年鑒》(2004~2011年)數據為資料來源,以時間維度為基準,對兵團2003~2010年各年份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函數模型中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到2003~2010年兵團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社會城鎮化發展水平及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結果(見表2和圖1)。1.兵團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整體呈上升的趨勢,但出現一定的波動。2003~2010年,兵團非農業人口呈現出緩慢上升的發展態勢,從2003年的116.49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32.12萬人。其中,2003~2005年,兵團城鎮人口在呈現出略微下降的趨勢之后,大量農牧團場人口向兵團四個城市及38個重點小城鎮集聚,使城鎮人口增長率達到最大值7.5%,人口城鎮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十一五”以來,人口城鎮化水平經歷了“先下降、后上升”的發展態勢,“十一五”初始階段尚處于調整時期,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有所下降,2007年以后,兵團城鄉社會形態發生重大轉變,產業發展的中心逐步由團場轉向城鎮,產業結構逐步由農業向二、三產業轉變,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也不斷上升,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穩步提高。2.兵團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2003~2010年,兵團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從0.05上升到0.81,各項指標均呈現出逐步遞增的態勢:兵團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212157萬元增加到4482739萬元;第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從57.7%增長到63.8%;兵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從2003年的7208.15元增長到2010年的14559.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兵團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幅也較為明顯,分別從2003年的723890萬元、10660元上升到2010年的2028683萬元、26741元,2010年分別是2003年的2.80倍、2.51倍;經濟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兵團依據自身特色,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充分發揮城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周邊團場農牧職工人均純收入逐年快速增長,2003年為3477.90元,2010年已經達到8782.55元,農牧職工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兵團社會城鎮化發展水平呈現“先平穩、后快速上升”的發展趨勢。2003~2006年,兵團社會城鎮化發展水平得分相對低下,社會城鎮化建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2007~2010年,兵團根據“十一五”要求,大力發展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新的成就,使社會城鎮化水平迅速上升;城鎮就業形勢基本保持穩定,就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0%以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基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人口參保率逐年提高;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奢侈品消費迅速增長,城鎮每百人擁有汽車數由2003年的0.74輛增長到2010年的8.41輛,漲幅達到11.36倍。4.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城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3~2010年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由0.13上升到0.79,2010年是2003年的7.55倍。2006年之前,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值低于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經濟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兵團城鎮化進程,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主要在社會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的帶動下緩慢增長,2006年以后,人口城鎮化已經不是提高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主要方面,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基本與社會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值同步提高,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值超過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而迅速上升,經濟發展成為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的主要拉動力量。兵團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個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為了進一步明確兵團城鎮化發展水平所處的階段,參照城鎮化水平動態演變模糊綜合評判法評價值劃分標準(見表3),對兵團城鎮化水平進行了如下階段劃分(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2003~2008年,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依舊處于城鎮化建設的落后階段,這一階段兵團城鎮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通訊、水力、電力設施發展相對滯后,教育、醫療衛生水平不高,對外開放力度不足等構成了限制兵團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2009~2010年,兵團通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引導和促進兵團城市和一般團場小城鎮的協調發展,使城鎮化建設得以穩步推進,逐步從落后階段走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階段。
(二)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靜態(空間維度)分析
分析兵團各師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狀況,以《兵團統計年鑒》(2011年)及兵團各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為資料來源,將兵團14個師作為研究個體,按照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以空間維度為基準,對2010年兵團各師實際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模型中的計算公式,依次得到2010年兵團各師的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社會城鎮化發展水平以及各師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評價值(見表5)。從整體來看:2010年,兵團各師城鎮化發展水平不一,差距比較大。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較高的有農八師、農七師、建工師、農六師、農一師、農十二師,基本分布在北疆經濟較發達地區。其中農八師的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高,達到0.67,農三師的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低為0.15,兩者差值為0.52。農八師與石河子市師市合一,位于疆內經濟最為發達的天山北坡經濟帶中心,又是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北疆地區的商貿中心,為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農六師、農七師、農十二師也位于天山北坡經濟帶,發揮著重要的增長極作用,能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因而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有農十三師、農四師、農十師,得分分別為0.35、0.34、0.31,這三個師由于其城鎮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產業層次較低,且缺乏現代工業基礎,城鎮化發展緩慢,尚處于落后階段。與北疆各師相比,位于南疆地區的四個師中,除農一師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外,農二師、農三師、農十四師的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均過于偏低,其中農三師和農十四師的城鎮化進程近乎處于停滯階段。
(三)對兵團各師的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聚類分析
為了探究新疆兵團城鎮化發展的地域特點,進一步比較兵團各師的城鎮化發展水平,對兵團14個師的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其聚類方法選擇的是組間連接法,對距離的測度方法選擇的是平方歐式距離法,同時對數據進行標準化,采用的是Zscores方法把數值標準化到Z分數。運用SPSS軟件按照以上方法得出聚類分析譜系圖(圖2),為了簡單明確地說明問題,將類間距離定為5,此時兵團14個師聚成4類,如表6所示:一類地區:該類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較高,是新疆區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天山北坡經濟帶的中心。它主要包括農八師,其經濟城鎮化和社會城鎮化水平評價值分別為0.76和0.81,位居兵團各師首位,城鎮化發展水平較高。二類地區:該類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一般,它主要包括農七師和建工師。該類地區的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是帶動城鎮化建設的主要拉力,其中建工師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達到99.7%。三類地區:該類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主要包括農二師、農十三師、農五師、農十師、農四師、農六師、農一師、農十二師。其各個師城鎮化發展水平的大多數指標都比較落后,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的發展水平評價值均相對較低。四類地區:該類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最為落后。它包括農三師、農十四師、農九師,其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值均在0.20以下。此類地區各師由于地處南疆和西北疆邊界,受其地理區位、氣候條件、人為因素以及政治因素的影響,農業發展仍占絕對優勢,農業人口比重大,工業發展緩慢,導致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十分落后。
政策建議
1.加快兵團中心城鎮建設,分層推進城鎮發展。城鎮建設不可能齊頭并進,也不應該不分主次地一起推進。應當把兵團城鎮的發展重點放在具有區位優勢的小城鎮的集中發展上,在已建設的38個團場小城鎮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配套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利的小城鎮,著力優化其產業結構、增強城鎮功能,提高集聚能力,努力改善小城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的狀況,以推進小城鎮進一步升級,使之快速成長為小城市,進而對團場及周邊農村發揮增長極作用。此外,各師也應確定2~3個優勢鎮來重點培育、重點建設和重點發展,以使它們能夠在經濟集約化、城鎮現代化方面對其他小城鎮產生影響,并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2.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各師區位差異,改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是一個地區投資和發展環境的重要標志,又是地區城鎮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由于南疆和西北疆邊境各師基礎設施建設較之北疆地區相對落后,自然環境相對惡劣,工業發展也相對緩慢,因而制約了當地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兵團需要加大對落后師市的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的運輸能力,以便利各師對內對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同時,應加快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等流域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和水土開發,改善兵團南疆墾區生態環境,為招商引資提供良好平臺,增強其經濟城鎮化發展實力。3.提高城鎮勞動者素質,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兵團人口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業人口從農村第一產業轉向城鎮第二、三產業,這些轉移的勞動者多數受教育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低下,嚴重阻礙了兵團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兵團應采取優惠政策不斷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優化人才結構,加大對普通勞動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城鎮人才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搭建平臺,進而推動兵團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