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市場營銷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農產品消費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農產品的消費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從現代市場需求來看,消費者購買農產品,不僅注重農產品質量、外觀特色、品牌及附加服務,也開始更注重農產品的營養。
2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現狀
(1)農產品市場體系已初步建立并且發展迅速。20多年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具備相當規模,數量為4300家左右,年成交額達3700多億元,其中億元以上599家。大中城市80%以上的鮮活農產品經由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批發市場已成為農產品流通主渠道。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十幾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后,現正逐步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之中,流通規模上臺階,市場硬件設施明顯改善,商品檔次日益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
(2)國內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農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就是農產品批發市場。當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90%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
(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改超”已經成為一股潮流。許多農貿市場已經逐步改變經營形態,如大的農產品超市已成為現代農產品流通的新的及主要的形態。
(4)農產品營銷中介發展活躍。各種農產品購銷主體如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這些中介組織,使得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實現了對接,改變了過去產銷脫節的尷尬局面,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
3我國目前農產品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3.1農產品營銷主體發育不健全
能代表農業行業特點,代表產業利益的營銷主體目前發育不成熟。面對競爭激烈、千變萬化的市場,分散、弱小的農戶難以克服其自身的弱點,具有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功能性缺陷”。當前以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為主導的營銷渠道體系雖然在農產品營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并不能有效解決產銷環節中存在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3.2營銷觀念淡薄,營銷組織化程度較低
要樹立農業大市場的整合營銷觀念,就得要資金、技術、信息等條件,而這些對于目前的中國農民來說都是不足的。目前的農業營銷仍局限于以個人的主觀判斷導向的低水平營銷運作上,所以國內農產品營銷還不夠規范和科學。
3.3農業生產合作化程度低,產品問題突出
在我國,各地區農產品生產普遍存在著品種單一、名優產品比例低;產品就地加工消化比例低、精深加工不足;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落后;許多地區農產品生產總規模大,標準化程度低,產品質量差異大。同時,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質量檢驗、標識管理等各個環節,缺乏一套嚴格而完整的標準和市場準入監管制度;產品質量不穩定,水污染、空氣污染、農藥殘留對農產品品質影響大;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廣力度不夠,許多地區雖注重品牌塑造或推廣,但不重視品牌管理和維護,導致假冒產品泛濫,品牌價值下降。
3.4管理手段不完善
(1)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與檢驗檢測手段不完善,農產品不是食品就是工業原料,其質量與安全標準非常重要。如何加快建立符合科學標準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非常重要,只有建立這一檢測體系,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農產品競爭市場。
(2)營銷信息閉塞。我國農村現有的信息工作基礎十分薄弱,缺乏自主控制的信息來源和營銷渠道,農業生產無法針對國內外不同市場的需求實現目標性銷售,給生產造成盲目性。這主要是政府職能尚未從過去催種催收的管理方式上轉變過來。
(3)缺少系統規范的農產品交易法規和細則。中國農產品市場法律和規范建設是薄弱的,這對于農產品營銷而言,沒有足夠的保障。
4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策略
4.1從政府的角度應采取的措施
4.1.1完善農產品經營配套服務措施
從各方面努力改變農業的資金和投資不足的情況。由于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的確立,為許多的投資者的利益實現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為了追求高額的回報率及利益,投資者不愿意把資金投入作為弱質產業、投資額較大、回收期較長、風險較高的農業,從而導致了農業的投資不足,農產品經營缺乏資金支持,所以,政府應該從以下3方面著手。
(1)完善農村的金融管理體制,使農村信貸的能力提高,以保證農業資金的到位。
(2)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機制,對于當前不利于農業的投資和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要加強治理,從而增強農業投資的吸引力及為農業投資的發展提供保障。
(3)通過立法或其他形式建立農業投資的硬性約束機制。由立法可保證農業投資的及時性,使用更加合理及能規范政府及其他主體的投資行為,克服其投資的隨意性。
4.1.2加強農產品科研投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產品質量的追求,也是企業和農戶自發的追求。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首先通過良種技術和其他相應技術,以獲得優質產品;然后通過農產品的加工、包裝等技術,進一步使農產品的品質得以改善。另外,技術的不斷翻新、不斷開發,使得農產品的品種不斷增多,有利于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會成為農產品競爭的核心,政府應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利用國外資源,集合我國目前農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國內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質量。
4.1.3加強信息服務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項目。在信息化發展初期,如果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只靠服務所得很難維持。因此可從國家對農業的基本建設投資、財政支農等資金中適當安排一定份額,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農業信息化建設。涉及農業信息化建設相關部門的發展基金,也要向農業信息化項目傾斜。國家應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健全多元投入機制、融資渠道。積極主動聯合信息產業、通信管理等相關部門、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多渠道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資金投入為主體,高校、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協會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從而加強信息服務。
4.1.4加強法律服務
在市場經濟中,國家的宏觀調控主要依靠經濟、法律等手段。在法律服務中要求農民市場營銷組織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法律手段;同時,農產品標準化、安全化制度的建立也要求有法律做保障;市場監管法規的完善和執行更需要法律依據。
4.2從農業生產者的角度應采取的對策
4.2.1樹立現代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
大多數農產品生產者較注重農產品的生產而不是農產品的銷售,較注重農產品的數量而不是質量,農產品市場營銷的意識較淡薄。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漸漸開始改變一些舊的觀念,慢慢開始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的需求。雖然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農產品生產者對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并未進行深入的分析,當然也沒有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所以,農產品要想取得滿意的經營效果,就應該樹立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的現代市場營銷觀念。
4.2.2采取合適的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產品策略包括新產品策略、產品組合策略、包裝策略及品牌策略。對于新產品,農產品生產者應根據自身的條件有選擇的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生產,同時注重開發綠色農產品滿足多層次需求;產品組合是農戶或企業對于自己的產品線的設計和開發,以滿足現代城鎮居民的多層次需求,并且克服了鮮活農產品不宜貯藏、運輸和保鮮的缺點,同時,加工后的產品可以不受季節和地域的限制,銷售半徑增大;現代市場營銷中,包裝的作用已不僅僅是保護產品和便于運輸,而是作為營銷的一種手段,精美的包裝往往更能吸引人們去購買產品;建立農產品品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需要,科學有效的品牌建設對于農產品品牌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農產品是農業產業中質量水平高、消費信譽好、市場占有率大、經濟效益顯著的產品,它是我國農業和農產品質量的象征。
(2)價格策略。我國農產品目前缺乏產品細分。為了有利于產品價值的實現,企業及其農產品生產者應對同類產品實行分等級,按照不同等級分別定價以及對于不同地區及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上也應實施區別定價。同時,市場價格的變動也可以使生產者自主調整產品結構。
4.3農產品市場中中介組織的功能
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是聯結農產品與其產前、產后部門,聯結農民與其他市場主體,充當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梁和紐帶,為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各種服務,并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組織。在現代農產品市場營銷中,中介組織應該從以下兩點著手:做好農產品生產者與市場的聯結工作,及時提供各種服務;積極推廣科學技術,協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