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石化投資項目國內市場分析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論述了在國內石化裝置建設中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的適用原理,分析了石化裝置建設中的國內市場分析所涉及的內容,重點對石化產品供應現狀及未來預測進行了詳細闡述,涉及主流與非主流生產工藝計入與否的考量、現有供應數據來源、進出口數據來源及查詢方法、進出口數據分析的作用與價值,同時,對供應預測數據來源進行了說明,并提出了提高供應預測準確度的方法與經驗。
關鍵詞:國內市場石化裝置供應進出口預測
目前,市場研究與分析理論比較成熟,但有些理論難以在實際工作中推廣;學術期刊、專業報告針對某個或一些石化產品的市場分析和預測文章也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具體的市場數據便失去了時效性。文章通過既往對未來市場的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得到驗證,從預測值與實際值偏差的修正過程中,反復摸索各種預測方法,不斷總結與修正,以期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依據與方法。
1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的適用原理及內容
1.1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適用的原理
在可預見的未來或至少30年之內,在中國境內投資建設石化項目,其產品目標市場依然是以供應國內為主,因此中國市場的分析是投資石化裝置決策中市場分析的重點。石化產品國內市場需依靠專業人員開展調研、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研究,采用多種方法對未來供需狀況進行預測。市場分析中,供應和消費的歷史數據及現狀均是客觀存在的,作為市場分析人員,主要是采用各種渠道獲得足夠長、足夠可信的數據,并進行適當取舍、歸納并予以分析。未來的供應介于客觀現實和預測之間,需要在文案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由市場分析人員進行分析判斷。未來國內市場需求預測,則需要市場分析人員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采取各種方法進行預測,并據此對未來需求做出量化判斷。在前述市場分析和預測文章中述及的連貫性原則、類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及定性和定量等多種需求預測方法,適用于國際市場,也同樣適用于國內市場且在市場分析和預測中需予以遵循。這些預測方法在理論上很成熟,但如何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石化產品的市場預測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1-2]。
1.2中國石化市場分析所涉及的內容
中國石油(CNPC)和中國石化(Sinopec)對煉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市場的要求不盡相同,以Sinopec為例,國內供需分析及預測所要求的內容包括產品供應分析、產品消費市場分析、產品供需預測三個部分。產品供應分析:首先要求概述項目產品全國生產和供應的總體情況,然后是按照國內生產企業供應和產品進口兩部分進行分析。產品消費市場分析:首先要求概述項目產品全國消費總體情況,并列出我國項目產品供需狀況表,然后按照細分市場、區域市場、替代產品、產品出口四部分內容進行相關分析。產品供需預測:首先要求闡述預測方法,說明預測基礎數據來源、樣本數量和主要依據等其他與預測相關的情景。具體是按照經濟環境預測、供應預測、需求預測、供需平衡預測四部分進行分類闡述的。在項目產品國內市場分析方面,CNPC是以時間為序列,按照現狀、未來預測、供需平衡進行編排的;Sinopec則是按照供需的功能板塊,即供應現狀、消費現狀、未來供需預測進行編排的。
2中國石化產品供應現狀及未來預測
產品供應包括國內生產和進口兩部分。國內生產部分按企業和裝置、不同生產工藝及歷史演變進行分析;進口部分按照進口關口和進口來源地對多年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從中尋找規律。
2.1生產企業現狀
2.1.1主流與非主流生產工藝計入與否的考量
在闡述石化產品供應現狀時,先簡述該工業生產在中國起源于何時,目前的主流工藝、現有(一般采用上年或上上年年末統計數據)采用主流工藝的生產企業及裝置明細,小計該主流工藝的生產能力;非主流生產工藝的生產企業個數及裝置生產能力。如果非主流生產工藝屬于落后擬淘汰裝置或開工率不高,占主流生產工藝裝置規模的比例低于10%~15%,則后續論述中可以不計入此部分,如丁辛醇市場分析中采用發酵法生產正丁醇工藝。第二種情況,如果中國市場的非主流生產工藝在發達國家屬于先進工藝,代表了發展的方向,盡管目前在中國所占份額不高,市場論述中則應該包括此部分裝置。譬如乙烯法生產醋酸乙烯,盡管乙炔法(包括電石法和天然氣乙炔法)在中國的醋酸乙烯生產中所占比例高于60%,但分析醋酸乙烯市場時,乙炔法和乙烯法都應包括[3]。第三種情況是非主流生產工藝是主流生產工藝的一種有效補充,新建裝置有可能會采用該工藝技術,則市場分析中應包括該非主流工藝的市場份額。如苯乙烯的主流生產工藝是蒸汽裂解裝置提供的乙烯法生產乙苯/苯乙烯,而催化干氣制乙苯/苯乙烯工藝、共氧化法的環氧丙烷/苯乙烯(PO/SM)和甲基叔丁基醚/苯乙烯(MTBE/SM)均是苯乙烯生產過程的有效補充,尤其共氧化法工藝的裝置規模多在500kt/a以上,在苯乙烯市場的分析中應該計入這些裝置。又譬如蒸汽裂解是生產乙烯的主流工藝,但近10年現代煤化工蓬勃發展,多套煤基甲醇制烯烴(MTO)工業化裝置的建成投產,所占乙烯生產能力已經由2015年的14%提高到目前的25%左右,則在乙烯市場的分析中應該計入MTO裝置。
2.1.2現有供應數據來源
現有生產企業數據來源主要包括:近期學術刊物的市場分析文章、IHS(原SRI)的特種文獻、與生產企業的市場或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包括但不限于電話、郵件、實地調研等、各個石化產品年會或貿易公司舉辦的石化產品市場分析年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每月出版的《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數據快報之產量分冊/進出口分冊/價格分冊/效益分冊》等不同渠道予以獲得,但每個渠道所獲得的數據往往不是全局概貌,也就是說文案調研或實地調研所獲得的數據只能作為原始數據,市場分析人員要對各個渠道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歸并、取舍及判斷,得出自己的研究結論。
2.2進出口分析
2.2.1進出口數據來源及查詢方法
石化產品的進出口數據均來自于國家進出口數據網站,可實時動態進行查詢,但有使用權限的限制。部分石化產品的進出口數據也可從《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數據快報之進出口分冊》查得。從海關網站查詢時需要首先查到石化產品8位稅則號,然后選擇查詢年份,同時選擇查詢進口關口或進口國家/地區,可以得到相應的原始數據,該原始數據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呈現,進口關口、進口國家/地區以及年份的選擇是根據數據分析的需要而確定的。
2.2.2進出口數據分析的作用與價值
對石化產品進口關口的分析,有利于對擬投資建設裝置的區域市場及目標市場的選擇與確定。譬如某石化產品的進口區域主要在華東或華南區域的海關,則投資新建裝置建設在華東或華南會更靠近目標市場,若建設在華北尤其西北或東北區域,一定是遠離現有目標市場的,除非在擬建裝置周邊幾乎同期建設下游配套裝置。進口來源國家/地區的數據分析主要是給該產品下游用戶尤其是進出口國際貿易商提供原料來源的信息,而對于石化裝置投資決策而言,分析進口關口數據比進口來源地更重要。
2.2.3進口與出口
出口關口及出口國家與地區同進口相對應,在目前及未來15~20年,預計中國主要石化產品的出口占該產品的國內表觀消費量的15%~25%。一般而言中國境內新建石化裝置的目標市場不太可能以出口為其市場定位,因此,對于投資建設石化裝置前期階段,編制石化產品市場分析報告時,重點不在產品出口。
2.3中國未來供應預測
2.3.1供應預測數據來源
未來供應的預測,其信息和數據來源主要是學術期刊中相關的市場文章、IHS的特種文獻、現有生產企業和設計單位、新建裝置擬采用的主流工藝技術的技術許可商、相關單位的規劃部門、各種石化產品年會及市場分析會(如易貿公司的市場會、乙烯年會)等各種渠道,進行文案、電話、郵件或實地的廣泛調研,并從中進行甄選與判斷。
2.3.2提高供應預測準確度的方法與經驗
對于擬建裝置,即使投資者初步決定投資建設,譬如項目已編制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但能否批復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獲得可研批復的項目,在初步設計階段,也不排除由于投資者資金緊張、產品市場空間比預期大大壓縮、經濟進入下行期、項目效益測算與決策時發生重大偏離等,或者項目建設的相關手續如環評未能通過相關部門評審、甚至擬建設地群眾的強烈反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暫緩建設或不予建設的可能性;而對于尚處于項目規劃、項目建議書階段的擬建項目,更需要夯實或自行分析其建設的可能性。相反的情況,也不排除由于項目產品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生產原料相對易得(譬如丙烯可來源于煉廠、蒸汽裂解裝置、煤基甲醇制烯烴(MTO/MTP)、丙烷脫氫制烯烴等)、工藝技術的可獲得性等條件均滿足,促進了某些石化項目在國內競相建設。如自2005年起中國的丙烯酸及酯、電石乙炔法生產聚氯乙烯、乙酸、丁辛醇等均先后經歷了快速擴張時期。如果調研到有4~5套擬建裝置,在預測未來供應裝置規模時,對于前一種情況,可調整為2~3套計入;后一種情況,則應放大到6~7套。具體數據的放大或縮小,需要市場分析人員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并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予以判斷,更多是一種經驗。
3結語
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境內投資建設的石化項目,其產品目標市場依然以供應國內為主,中國市場的分析是投資石化裝置決策中市場分析的重點。市場分析中,供應和消費的歷史數據及現狀均是客觀存在的,要盡可能獲得足夠長、足夠可信的數據,予以取舍、歸納并進行分析。未來的供應介于客觀現實和預測之間,需在調研的基礎上,由市場分析人員進行分析判斷。在項目產品國內市場分析方面,CNPC和Sinopec要求不盡相同,前者是以時間為序列按照現狀、未來預測、供需平衡進行編排的;后者則是按照供需的功能板塊即供應現狀、消費現狀、未來供需預測進行編排的。產品供應包括國內生產和進口兩部分。國內生產要考慮主流工藝與非主流工藝是否計入有不同的考量,對于非主流生產工藝屬于落后擬淘汰裝置或開工率不高,可以不計入;在中國為非主流生產工藝但在發達國家屬于主流或先進工藝,即使目前在國內所占份額不高,應予以包括;第三種情況是非主流生產工藝是主流生產工藝的一種有效補充,新建裝置有可能會采用該工藝技術,則應計入。進口關口的分析有利于對區域市場及目標市場的選擇與確定,對于石化裝置投資決策而言,分析進口關口數據比進口來源地更重要。未來國內供應的預測,因為影響因素較多且動態變化,并非簡單對所獲知的擬建裝置的加和,因此要提高預測的準確度,就需對數據進行放大或縮小。
參考文獻
[1]劉媛.石化產品市場分析和預測方法與投資決策[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8.
[2]注冊咨詢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編寫委員會.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3]王松漢,何細藕.乙烯工藝與技術[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0:5-38.
作者:劉媛 單位: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