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找準市場定位發揮優勢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各行各業都將面臨重大洗牌局面,作為傳統行業的建筑業熱度回落,施工企業的生存發展越來越艱難。追求規模和速度的“貪吃”以及希望覆蓋全產業鏈的“通吃”,在新常態下難以取得預期效果。著眼于市場,挖潛于自身,打造優勢,樹立品牌,練就“絕佳胃口”,確保能夠“吃得下任務、消化得了困難”,是應對新常態的明智之舉。
關鍵詞:建筑企業;市場定位;管理;優勢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建筑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多重風險積聚共振,促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站在“不進則退,慢進亦是退”的歷史風口浪尖上,如何從變化中發現機遇,從導向中對接政策,從問題中看到空間,正確研判,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著眼于市場,挖潛于自身,打造優勢,只有練就“絕佳胃口”,才能肌肉豐腴,肢體強勁,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場競技中勝出,行穩致遠。基于這個判斷,結合中鐵二十局六公司(以下簡稱六公司)實際,談幾點思考。
一、找準定位,把握一個“勢”字,知勢、蓄勢、借勢
古今中外,制勝之道,莫不論“勢”。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謀劃六公司的工作,必須要知己知彼、知時知勢,既看清問題,看到壓力,又看準勢頭,看到信心,在宏觀中找定位、找方位,在自身短板中找方法、找辦法。
(1)把握時代大勢,關注行業態勢,“知勢”謀局。這個大勢,就是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不確定性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逆全球化思潮、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中美貿易摩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加大了發展的不確定性。這個態勢,就是建筑業新一輪“風口”蓄勢待發,“六保”“六穩”舉措促使基建投資回升,建筑行業迎來提速期。由此可見,建筑市場依然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六公司必須正確研判國內外形勢,分析行業態勢,明確企業未來方向,解答企業發展命題,在大趨勢下搭上順風車,在小趨勢中實現穩增長。
(2)看到自身優勢,分析存在劣勢,“蓄勢”轉型。這個優勢,就是六公司具有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能。包括“四個優”“六個實”戰略定位、產業結構調整、管理制度變革等所形成的機制優勢,房建專業化發展的特色優勢,鄰近中鐵建西北投和中鐵二十局的區位優勢以及“后備干部公開競聘”“導師帶徒培養計劃”大力推行帶來的人才優勢。這個劣勢,就是人才隊伍建設不佳、工作作風不實、企業造血能力不足、資源緊缺問題突出、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六公司要揚優勢、補短板、創特色,把“四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轉型升級。
(3)認清競爭形勢,保持發展趨勢,“借勢”登高。這個形勢,就是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對照中鐵二十局內部,兄弟單位發展很快,正在迎頭趕上,部分指標甚至超越了六公司;對標外部的中建、中鐵建設、陜建,在主要經濟指標、專業化發展上,差距在進一步拉大。這個趨勢,就是近兩年來六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勢頭越來越足。三大指標創高、科技創新、工程創優、公司創譽,企業實現了新發展;經營理念、體制機制、產業及人才結構、考核兌現體系調整優化,工作展現了新思路;經營機制、企業管理不斷變革創新,管理采取了新措施,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更加確立。借勢發力,才能逆勢突圍,六公司要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對照先進單位找差距,對照崗位職責強管理,對照員工期盼擔責任,借新發展、新思路、新舉措之勢,走穩、走實、走高質量的發展步伐。
二、抓住重點,突出一個“干”字,苦干、實干、巧干
鄧小平同志曾說,“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施工生產是企業的關鍵,更是企業生存、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項目干不好,企業就一定管不好。以干促攬、以干創效、以干創譽,才是施工企業的王道,也是唯一出路。我們只有苦干、實干加巧干,才能得到滿意的收獲。
(1)所謂“苦干”,就是要殫精竭慮、精耕細作。當前,六公司發展遇到一些困難,既有項目管控乏力、安全質量管控壓力大等眼前之難,又有企業盈利能力不足、財務狀況不佳等長遠之困,都是持久戰、攻堅戰,不經一番“寒徹骨”的苦干,是不可能完成的。要勇挑千鈞重擔,苦心謀發展、苦干創事業,集中精力對每一個項目都精耕細作,追求利潤最大化。尤其對重難點、高精尖、高風險項目,要從公司層面進行盯控和監管,重大事項要經過公司審批,重大問題要由公司派員督查,提前發現典型問題、共性問題和問題背后的問題,封堵管理漏洞。對檢查中發現的不講規矩、沒有道德、沒有能力的項目管理人員及其背后的違規違紀線索,按規定嚴肅問責、一究到底。要用公司機關的“辛苦指數”換來六公司的“增長指數”和職工的“幸福指數”。
(2)所謂“實干”,就是要管重點人、管重點事。管重點人,主要包括兩類人:一類是項目經理,必須把牢任職資格關、選用流程關、考核兌現關,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選人用人氛圍,做到能進能退、能上能下,收入可增可減,讓廣大職工有奔頭、有干勁;另一類是關鍵卡控點上的人員,包括技術、安質、經管、物資、財務人員等,規范任用程序、落實崗位責任,確保關鍵崗位人員守規矩、在狀態、有擔當,為企業守好履約創效關卡。管重點事,一是管進度工期,充分發揮施組管理中心的作用,加強項目策劃、組織和協調能力,把握好“開工比顏值、中期比產值、末期比質量”的施工節奏,確保進度可控;二是管安全質量,對制度、人員、培訓、交底、應急等進行更全面、更嚴格的檢查,將“紅線”管理延伸覆蓋到各專業領域的施工上來,不斷改進安全質量的方式方法,提升工程質量,實現本質安全。
(3)所謂“巧干”,就是要創新引領、科學施策。一是科技創新。面向項目,強化方案引領,面向研發,注重施工工藝標準化,把開展管理、方法、業務創新等作為主要任務,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優秀的施工方法和創新的科研成果應用在施工管理和生產中,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出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業務素質強的項目管理隊伍,提升企業駕馭市場的能力;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在公司營造重視科學、重視創新的良好氛圍,讓科技人員和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實現事業和財富雙豐收;二是模式創新。一方面,要破除責任、工作體系、措施梗阻,根治管理下不去、措施不落地頑疾;另一方面,要轉換項目管理、資源整合、項目團隊建設模式,有序受控推進管控、技術服務、管理輸出型項目模式轉換,規范分包商管理方式,全面構建相對穩定的項目管理團隊,有效提升企業產能。
三、注重效益,做到一個“精”字,精攬、精算、精收
工程項目是企業的“錢袋子”,是企業發展的“頂梁柱”,“企業要想富,管好項目部”。如何才能管好?做到一個“精”字,攬好活、細算賬、快收尾,全面提升項目管控水平,為企業健康平穩發展提供源動力。
(1)以“精攬”為出發點,搶抓市場機遇,打造經營新格局。一要保規模,增加任務儲備促發展。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證任務規模、增加儲備在任何時候都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確保單個項目、既有市場、任務總體規模,才能以有限投入換取最大產出,實現區域滾動發展,才能有效抗擊政策調整、市場波動的風險;二要優結構,提升專項能力上水平。持續不斷優化任務結構、經營布局,深化專項能力,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專”中擴大影響力、競爭力;三要提質量,強化一次經營見成效。加強對市場的深入調查、了解,熟悉投標規則及現場情況,充分發揮項目風險評估小組的作用,強化標前成本測算,做好一次經營交底及施工過程成本跟蹤與反饋,提高經營報價質量,嚴格控制預期收益率低于5%的項目,提高一次經營的收益質量。
(2)以“精算”為落腳點,保證顆粒歸倉,實現收益新增長。一要控制成本,重在加強項目終端管理。要將評審的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實到現場,確保現場與方案一致。要建立完善工程數量、變更理賠、材料設備、計量計價、資金支付“五個臺賬”,做實、做細基礎業務。要加強物資終端、設備人機管理,項目部對外租設備要按量計價,嚴禁亂簽臺班、按時間租賃等亂象。要加強勞務隊伍成本管理,重點抓好合同簽訂、分包定價、過程控制、計價支付關;二要強變更,深入開展二次經營創效。要善于公關,轉變思路,變換角度,注重實效,取得質與量的突破;三要治虧損,努力實現減虧扭虧目標。嚴格按照“清、診、懲、治、防”五字方針,對虧損項目展開集中整治,強化經濟風險管控。
(3)以“精收”為著力點,推進預算管理,創造積累新突破。一要抓預算,提升企業運行質量。要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起全員參與、全過程管控、全方位考評的預算管理體系。要提高預算編制的精準度,抓好公司年度主要經濟指標的設定、分解、細化和落實,做好監控分析,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與問題,充分發揮預算對生產經營關鍵指標的剛性管控作用;二要降負債,不斷增加企業積累。要強化清收、清欠工作,全面樹立“清收清欠就是營銷,清收清欠就是創效”的理念,做到目標到人、責任到人、獎懲到人,確保“兩金”壓降取得實質性效果;三要嚴問責,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加強項目過程審計,凡超過三個月不發放職工工資、公司注入現金的項目,審計監察部門要及時介入,對出現虧損苗頭的項目進行專項審計,指派專人跟蹤落實,已核定為管理虧損的項目及時移交紀委追責,確保不讓一名責任人和一項虧損管理漏網。
四、結束語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發展“一無所優就一無所有”。準確的市場定位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唯有突出亮點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與快者賽跑,與強者比拼,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堅定,才能推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慶堂.大型專業施工企業分公司的市場定位及發展策略[J].建筑施工,2010(8):876-877.
[2]李靜.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創新路徑[J].企業技術開發,2014(8):137-138.
作者:白延輝 單位: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