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紅棗產業論文:紅棗產業狀況及定位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馬伊卿作者單位:佳縣土石山區造林試驗站
1棗區干旱缺水,基礎設施落后
佳縣為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春旱發生頻率高,建園棗樹栽植成活率難以提高,成園周期相對較長。每年雖然以0.33萬hm2的新栽面積在發展,但基本都是采用根蘗苗木,品種混雜,栽植不統一,成活較低[1]。由于佳縣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大多數棗園沒有專用的生產道路,缺乏灌溉設施設備,嚴重制約了適量水肥投入和產品外運,致使棗園為粗放式管理,基地建設科技支撐力度不夠,產業開發技術力量薄弱,制約了新品種、集約化管理的棗園建設,同時也影響了紅棗的產量和品質,致使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限制了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
2有機紅棗發展比較緩慢
佳縣現有6萬畝有機紅棗,而2011年實際作為有機紅棗銷售的僅350t,有機紅棗加工企業僅2家,與全縣栽植面積和產量相比,所占比例小。2010年有機紅棗和普通紅棗的收購價沒有差別,生產有機紅棗給棗農并未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棗農生產有機紅棗的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這無疑影響有機紅棗發展步伐。
3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影響紅棗生產的因素主要有病蟲害、連陰雨天等,特別是秋季紅棗成熟期遇連陰雨天氣,會給紅棗生產帶來毀滅性災難。2004、2007年紅棗成熟期遇連陰雨天氣長達十幾天,紅棗全部裂果霉爛,基本絕收[6-7]。由于佳縣經濟基礎薄弱,投入力度不足,受傳統栽培影響,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良種普及利用率低,盲目引種的現象仍然存在,良種苗木數量不能滿足紅棗基地建設的發展;(2)棗樹病蟲害嚴重,尤其是棗瘋病問題還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3)紅棗加工產業滯后,受資金和技術的制約,加工企業的規模小,難以實現規模效益。
佳縣紅棗產業發展前景及市場定位分析
1培育和引進優良品種,實現品種合理搭配
優良品種是建立優質紅棗基地為前提,也是加工優質產品的基礎。在當地優良品種中選育出商品率高、生長勢強的佳縣長棗(該棗品種通過了陜西省新品種委員會鑒定并命名),對部分產量低、品質差的低產棗園進行高嫁換頭改造。在良種結構上要突出制干品種,適當發展鮮食品種及不同成熟期的品種,同時引進外地贊皇大棗、駿棗、金昌一號等10多個品種,實現品種合理搭配。
2扶持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紅棗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注重規模化、品牌化和專業化,培育帶動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4]。堅持國家、集體和棗農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動群眾積極爭取國家專項投資,制訂優惠政策吸引地方和國內外資金用于紅棗基地建設。由政府領導和管理企業向引導、扶持和服務于企業轉變;由政府直接投資農戶向直接投資企業轉變,再由企業與農戶簽訂建設紅棗基地合同,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8],達到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
3開發紅棗藥用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
紅棗作為“桃、李、梅、杏、棗”五果之一,是我國傳統“藥食同源”的優良補品,深受廣大民眾所喜愛,被譽為“百果之王”。大棗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鎂及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等,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民間有“一日吃十棗,醫生不用找”、“一天吃三棗,百歲不顯老”之說。佳縣紅棗產品的深加工和開發利用仍處于較低水平,精細加工技術的研究一直滯后,嚴重制約佳縣大棗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紅棗主要作為鮮棗、干棗直接食用,僅少數進行初級加工品銷售。應加大科技投入,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營養沖劑、含片、口服液等產品,拓展紅棗深加工產品品種,通過深加工、生產附加值高的醫藥產品尋找新的發展途徑。
4開展品牌營銷戰略,開拓國內外營銷市場
但是缺乏標準化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果品產業化程度低,現代化種植、加工、營銷的企業很少。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產業機構,負責產品策化、宣傳、包裝、推介和招商等工作。創建國內外營銷平臺,進一步完善紅棗批發市場和建立銷售信息網絡,及時向棗農傳遞信息,發揮市場信息對棗業發展的導向作用,要充分發揮紅棗協會和合作組織的作用,成立專業的營銷團隊,及時收集和分析各地紅棗市場行情,為紅棗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信息、銷售、運輸等方面的服務,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現代經營模式[9-10]。
5提高紅棗知名度,打造佳縣紅棗品牌
隨著佳縣紅棗產業的發展,千年棗園依靠悠久的歷史和園中石刻的文化內涵,正在成為當地文化旅游的一大品牌。1996年佳縣油棗榮獲陜西省經濟林名特新優果品品評會金獎,木棗和駿棗獲銀獎,2001年獲陜西省林業廳“棗樹良種及密植豐產栽培技術”成果獎。2001年5月佳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紅棗名鄉”稱號,2003年8月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05年又取得國家有機紅棗生產基地和有機紅棗產品“雙認證”,2006年9月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JAS認證,2006年12月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授予“紅棗生產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稱號,2009年獲得國家農業部核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1]。佳縣紅棗獲得的一系列認證,為佳縣紅棗走品牌發展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