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關系網絡治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家族式企業產生的歷史背景、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的優缺點、家族式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主要特征、社會關系網絡與家族式企業的競爭優勢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市場競爭效率的必然、管理上的家長制、家族式企業的優點、社會關系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企業內部的協調成本,降低道德風險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家族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社會資本
論文摘要:我國民營企業普遍采用家族式的企業組織形式。通過對家族式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分析,試圖說明社會關系網絡對家族式企業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減少企業內部協調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時期,社會關系網絡的獲取和積累對于家族式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具有顯著的正效應。
中國的民營企業普遍采用的是家族企業組織和管理方式。從文化角度而言,家族式企業在亞洲文化環境下顯示出了特定的競爭優勢,這一競爭優勢主要來自于家族倫理的內部凝聚力、關系網絡帶來的信任和特許權以及在管理上降低監督、控制等方面的交易成本等。實際上,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家族式企業也是一種主要的組織形式。但是,我國的家族式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體現在社會關系網絡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從關系網絡的角度來界定,所謂家族企業,就是按照血緣、親緣以及地緣等特殊關系組成的網絡。費孝通曾經闡述過我國傳統社會關系與西方的“團體格局”的不同,即所謂的“差序格局”。他指出,一個以家文化為核心的“差序格局”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達成的網絡。這一網絡是某種在時間流程內相對穩定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模式,其特征是相互聯系和互利。家族式企業多是“弱組織和強網絡”。所謂弱組織,是指以家族企業為主的組織形式;所謂強網絡,是指家族企業之間以信譽為基礎的聯系具有長期穩定的特點。家族式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這種網絡關系彌補了組織軟弱的不足。在市場機制不完善、市場調節能力有限、社會規則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強網絡可以被視為一種具有明顯優勢的廉價組織資源。因此,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社會背景下,應該肯定家族式企業存在與發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一、家族式企業產生的歷史背景
家族式企業作為一種企業形式,它是一種經濟關系的具體表現。它的產生、發展、轉變與消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的小農經濟歷史悠久,家族經濟的根基較之其他國家更加根深蒂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家族式企業將會長期存在和發展,尤其是在廣大農村不斷城鎮化、產業化的歷史進程中,家族經濟和家族式企業將會繼續大量出現。
(一)市場競爭效率的必然
在企業組織形式中,能夠在特定的市場環境、文化環境下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組織形式,就是有效率的。按照市場競爭的一般特性,國有企業的效率相對較低。而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尚短,其在中國扎根不深,不了解我國市場的文化底蘊,因此,不能擔當我國配置市場資源的主力軍。家族式企業在創業初期,以其小而靈活的特點,適應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模式。在市場競爭中,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家族各成員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場變化的信息能夠很快地傳遞到企業的每位成員。同時,家長制的權威領導,可以使公司的決策速度達至最快。因此,在改革開放初期,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模式在逐漸轉變,而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確立,家族制度自然而然地承擔起整合社會資源的責任。
(二)管理上的家長制
家族內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員能夠不辭辛苦、不計報酬地勤奮工作,這在創業的初始階段發揮了主要作用。家族式企業的創立者或繼承者,往往以其較大的股份、較高的輩份或獨特的個人魅力,在家族企業中扮演著家長的角色。“家長”依托家族的血緣關系,將企業的決策權集中在自己手中或家族內部,從而建立了集中、穩定而強大的領導實體。但在很多時候,資產所有者和人的目標常常不一致,客觀上也存在著人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資產所有者可能面臨著資產流失的危險。家族式的管理幫助企業降低了監控成本,因此家族企業的總成本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企業更低。家族成員彼此間的信任以及了解的程度遠高于其他非家族企業的成員,家族企業成員之間可能負擔較低的心理契約成本。因此,在企業規模不大、市場范圍有限、管理技術要求不高的創業階段,民營企業所有者經營的家族治理結構是有一定道理的。家族管理模式符合最小成本的管理學原則。
二、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的優缺點
無論是內地近年成長起來的私人企業,還是港、澳、臺以及在東南亞地區久負盛名的華人企業,無一不是從家族式企業起家。他們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成功的文化底蘊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華人在海外的創業環境,使他們必須以自我奮斗、依靠家庭成員協作、依靠同族、同鄉幫助才能獲得成功。因此,家族成員、同鄉之間自然產生了一種信賴和親情,管理中也就形成了以寬容、仁愛、平均為準則的倫理型管理模式。
(一)家族式企業的優點
盡管許多家族式企業的管理平庸、技術低下,但仍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這就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特有的優點,其集中表現在:第一,企業的員工多實行終身雇傭制,員工穩定且很少流動,因而人力資源開發投資少,員工培訓成本低,且能夠確保員工的整體素質較高。第二,職工對企業的依賴性強,企業有較強的凝聚力。終身雇傭和年工資制使員工不愿離開企業,一旦跳槽到新的企業,工資福利就重新從零開始。因而將員工的利益和命運與企業聯系起來,提高了企業的耐久力和抗風險能力。第三,內部人際關系和諧。家族式管理講求以情動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管理者使用職位權力較少,運用個人權威較多,因而勞資矛盾沖突少,企業的人事糾紛少,不易產生西方企業那種勞資對抗激烈,罷工、示威、成批解雇工人等惡性事件。第四,對新技術、新工藝有較強的吸收消化能力,能夠有效地防止企業機密和技術專利的泄露,其內部技術創新也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第五,家族式企業中管理者和員工在感情上存在著“知恩圖報”的內在邏輯。員工有視管理者為衣食父母的報恩心理,非親緣員工也會有知遇之情、賞識之親、重用之恩,他們會以加倍的努力去報答。
(二)家族式企業的缺點
家族式企業的最大缺點是管理者憑其優越感而濫用權力,親疏分明,從而造成一些員工存有怨言。因而,這類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后,其弱點就表現得明顯,常常導致企業的不攻自破。
家族式企業管理過分重視人情,忽視制度建設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使企業內部人際關系融洽,為企業帶來了和諧的利益。但企業不是家庭,而是一個社會經濟組織,其成員的個人目標和利益與企業目標和利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和沖突,特別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管理者以及親屬或親信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調整,必須有一個客觀公正的標準。用統一的制度和紀律來約束全體成員的行為,才能夠形成客觀公正的管理機制和良好的組織秩序。
家族式企業管理者的作用非常突出。他們的道德、行為端正,作風嚴謹,起到了奉公敬業的表率作用,業務素質上也要求有一技之長。他們大多是復合型人才,不僅是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家,而且也是精明的商人和公關能手。由于他們的才能而限制了許多下屬作用的發揮,壓制了人才的成長,容易形成個人絕對權威。因此,這類企業經常會出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現象。同時,當此人不在或退位,組織會出現人才斷檔、權力真空的現象,造成企業一段時期內處于無組織的狀態。
家族式企業管理任人唯親現象嚴重。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常常按照親疏遠近而非因才適用。因此,在組織內產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別,造成“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家族主義氛圍。“外人”為生存,也就趨炎附勢,拉幫結派,容易造成企業內訌。因此,家族式企業管理,要么凝聚力很強、人際關系融洽,要么內部四分五裂、派系紛爭嚴重。
總體而言,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關鍵是看自己的領導能力。
三、家族式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主要特征
社會關系網絡在我國家族式企業經濟活動中往往起著替代正式制度的作用,而在配置資源功能上顯得尤為突出。
第一,社會關系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企業內部的協調成本,降低道德風險。有學者指出,以社會關系網絡為基礎的個人中心型管理是家族式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特征。企業內部各成員之間的交易是長期的,信任程度較高。通過內部的人際網絡關系,可以避免過高的行政費用和規模過大而缺乏靈活性。
第二,社會關系網絡可以協調企業與外部組織環境的關系。由于家族式企業缺乏搜尋、獲取資源的能力以及聲望,進而在傳統的市場上進行交易時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家族式企業只有依靠其外部網絡,來獲得資源和完成交易。
第三,家族式企業對于社會關系網絡有著很強的路徑依賴。由于體制缺陷以及市場法制環境的不健全,家族式企業的管理高度依賴于企業家預先存在的社會網絡。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發展壯大時期,均是如此。
第四,社會關系網絡對于家族式企業的人力資本的影響是顯著的。正是這種以血緣、親緣、地緣以及業緣關系為基礎形成的特殊的信任和規范的強關系,使得家族式企業在用人上具有明顯的“任人不避親”和排外性。其人力資本具有高趨同性和高緊密型的特征。而且,這種特殊的關系還深刻地影響著企業職員崗位的分配和職位的提升,也使得外部的人力資源很難融入家族式企業之中。
四、社會關系網絡與家族式企業的競爭優勢
家族式企業的社會關系網絡作為社會資源的載體是復雜的、不可見的、獨特的、隱性和專屬的,因而使得其他企業難以模仿,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具體而言,這種“異質性”決定了其獲得高額經濟回報率的可能。這些長期的、能夠獲取高于正常利潤回報的特性,正是家族式企業在“有缺陷的”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場中獲取并開發社會關系網絡的能力所決定的。
現代資源觀也認為,獨特資源帶來的“隔離機制”是競爭優勢的源泉。從內部而言,家族式企業擁有的關系資源與企業所擁有的其他資源是互補的。而且,其所帶來的功效也是巨大的;從外部而言,其對市場中的制度規范有著正向的替代關系。利用外部網絡所帶來的暗含契約,能夠更快捷地擁有信息,節約機會以及交易成本。尤其是依賴于企業動員、企業文化、外部聯盟網絡以及政治體系獲取的關系租金,更是具有極強的制度性隔離效應,從而成為家族式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一個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