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需要管理人員充分意識到內部控制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并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對COBIT框架下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COBIT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
目前很多企業在內部控制績效評價中,依然采用了傳統工作方法,并未將先進技術應用其中,信息化建設存在較大問題,導致績效評價工作難以順利開展。要將以投入為主的評價方式轉變為以績效為主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價值,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技術支持。
一、企業信息化考核指標評價體系建設現狀
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內部控制績效評價的重要性,也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并未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例如對于勞動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企業而言,由于績效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信息化建設很難開展,對企業未來發展造成阻礙。信息化建設不足的主要問題在于,企業管理人員思想落后,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等。如何科學設定和應用考核指標,是信息化考核系統建設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信息化績效考核評價建設優勢
(一)便于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近些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信息技術在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不錯成效,將信息技術和企業績效考核評價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內部運轉效率,加強對各部門的管理,可以實現信息數據的無障礙傳輸。在信息化平臺的作用下,可以構建網絡平臺,對數據進行儲存,保證績效考核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不僅如此,還可以便于企業職工及時查找績效考核信息,并和上級領導部門直接進行溝通和交流。
(二)實現了動態化管理
以往的績效考核評價工作通常由人力資源部門組織開展,信息來源較為主觀,受限于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個人能力,數據結果的真實性無從保障,而且難以形成動態化、跟蹤化管理的局面。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建立績效考核管理系統,將所有的數據都錄入其中,企業各部門都能夠及時了解到員工的績效,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獎懲制度進行靈活調整,實現了動態化管理。
(三)促進內外部考核指標的實現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通常都是由管理層完成決策后,將工作目標、利潤目標層層下達,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能夠讓企業運行的更加穩定。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下,能夠根據各部門的實際工作特點,以及其歷史數據,讓考核指標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可以將部門指標、業務指標、利潤指標、管理指標等分離開來,促進內外部考核指標的共同實現,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基于COBIT的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體系概述
COBIT(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信息系統審計的標準,2008年我國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等多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并了相關文件,對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風險防范、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規定,旨在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和發展環境。COBIT標準是由美國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在1996年的,這也成為了很多企業有效利用資源、實現良好內部控制的主要參考依據。
四、基于COBIT的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體系
(一)評價流程
在企業初期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主要是由企業發展狀況、外部經濟環境以及國家政策等因素決定的,內控體系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特點,一定要符合當下時代的國情以及經濟發展規律。管理人員要深入分析當前企業發展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加強對薄弱環節的控制,在內控體系的實際運行中,對其進行不斷調整。在傳統內控評價中,只注重了崗位、數據處理等方面的應控制,在COBIT框架的應用下,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軟控制工作,例如提升企業職工職業道德精神、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文化氛圍,形成獨有的管理特色,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軟實力。績效評價人員要熟悉內控流程,對內部控制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在體系設計工作完成后,對其有效性進行測試,以能夠推動企業發展為主要目的,提升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二)評價要素
1、確定關鍵成功因素
關鍵成功因素的評價,主要是介紹企業為了實現管理目標,在資源分配、計劃制定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決策,在評價過程中,要以信息系統作為重要技術支撐,從而更好的為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目標而服務。通常來說關鍵成功因素的提取可以利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將因素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部門,確保每個部門都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工作;二是從COBIT框架的“控制目標”中直接提取。
2、構建成熟度模型
在成熟度模型構建過程中,需要管理人員充分了解當前企業的發展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合理預測,尤其要重點關注薄弱環節,針對該問題進行交流,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自動化控制,讓企業內控體系的建設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要求。當前我國經濟市場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企業的實際發展模式、在發展中所面對的風險等都存在著較大區別,因此可以將其內部控制的成熟度模型進行分級對待。①不存在級。企業管理人員并未意識到內控建設的重要性,企業內部不存在信息治理流程;②初始級。企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內部管理較為混亂,但領導人員已經具備內控意識;③可重復級。企業領導人員、職工都逐漸意識到了內控的重要性,職工能夠按照統一的流程開展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內控建設效果不盡如人意;④已定義級。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企業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體系已經趨于規范,能夠對員工行為進行約束,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COBIT框架的應用下,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內部控制成熟度評價模型,在該模型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控制環境。關鍵控制點在于崗位設置與分工,將各崗位的權責、工作內容分離開來,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為員工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文化氛圍。②風險評估。要對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提升對新風險的識別能力,做好風險來臨之前的控制工作。③控制活動。由于應用到了信息技術,因此要加強對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開發、系統維護、系統文書、信息中心、網絡安全、輸入輸出以及業務處理的控制,全面提升內控績效評價制度信息化體系的規范性。④信息與溝通。做好內部和外部溝通工作。⑤監督。為了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落實,要制定完善的監督制度,積極開展自我評估和事前審計。
(三)評價方法
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模糊評價法,是由美國學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在多年的發展之后已經不斷創新,和企業績效評價有著較高的匹配度。模糊評價法以數學理論作為基礎,可以將各項因素進行定量處理,根據每個評價對象存在的差異,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可以對每個指標進行單獨談判,也可以將其整體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判,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評價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保證其全面性。例如要將崗位設置與分工、職責分離、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大項進行細分,要將不相容的職務分離、對職責分離進行復核與審查,還要涵蓋不同層次人員的職業操守準則、企業文化的統一等內容。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COBIT框架的企業信息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體系,是基于傳統績效評價體系的創新,一是應用到了信息技術,二是在COBIT框架作用下,可以加強基層人員和企業領導者之間的聯系,能夠為員工營造更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在信息系統的應用下,能夠加強各個控制點之間的聯系,并將信息數據及時錄入到系統中,便于管理部門及時調整戰略發展目標,優化內控績效評價體系,從而提升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控制水平,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趙小龍.企業信息化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及模型構建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20.
[2]吳若唯,廖國威.基于BSC-績效棱柱模型的國有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設計[J].山西農經,2019(05):24-25.
[3]紀穎波,姚福義,佟文晶,張祺.裝配式建筑EPC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1):188-194.
[4]胡曉超.基于ISM及AHP法的信息化項目風險管理和評價改進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8.
[5]湯昱東.A集團成員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
[6]孫曉丹.企業信息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探討[J].金融電子化,2016(10):56-58.
作者:肖飛飛 單位:武漢金控新能源汽車租賃經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