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高職院校學生企業文化的構成及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用工要求也發生了許多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對于員工的企業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擬就企業文化的定義、構成以及為什么要重視職業院校學生企業文化的培養和如何培養學生的企業文化素養等進行討論,同時說明職業院校開展企業文化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以期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企業文化的定義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企業愿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企業的靈魂和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企業文化的構成
企業文化通常由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部分構成。每個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一)物質文化
企業的物質文化是一種以物質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表層企業文化,是形成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礎。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通過產品的開發、服務的質量、產品的信譽、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文化設施等物質現象來體現。
(二)行為文化
企業的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文娛體育等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
(三)制度文化
企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的領導體制、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領導體制是企業領導者的管理理念和風格;企業組織結構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
(四)精神文化
企業的精神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它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等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
三、為什么要重視職業院校學生企業文化的培養
(一)企業文化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
企業文化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以人為本,這種人文教育使職業院校的學生懂得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企業活動和個人的目的相同,都是為社會做貢獻。學習企業文化,學生還可以間接了解和認識蘊含在企業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傳統,促進其他課程學習。同時企業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所處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科學精神。
(二)企業文化教育是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之一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鮮明的職業針對性,即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不僅包含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知識,還包含體現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等眾多方面。因此,把企業文化素質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目標之一融入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之中,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社會的完美結合,也體現出了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與行業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實際相結合的特性。
(三)企業文化教育是企業未來競爭優勢的來源
企業文化扎根于企業,與企業相互依存,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企業文化教育,使他們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重要性,對學生就業有很大幫助的同時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素養的員工也是企業未來競爭優勢的來源。
(四)企業文化教育有利于盡快融入就業后的企業
企業文化教育有利于就業后,對所任職企業的企業文化認識,增強學生對任職企業的文化認同感。有了這種文化認同感,就能根據企業文化的要求,使自己盡快融入企業中,適應企業環境,實現由學生向員2021/06期工的角色轉換并盡快為企業做貢獻。
(五)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素質積淀的學生是企業未來持久競爭的保障
在職業院校學生中開展企業文化教育較好地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針對性,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是職業技術教育與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實際相結合的重要契合點。同時,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素質積淀的學生是企業未來持久競爭的保障。
四、目前職業院校企業文化的培養現狀
目前,很多職業院校依然認為讓學生熟練掌握一項能夠進入社會謀生的專業技能是最重要的,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致使很多畢業生存在紀律性和合作意識不強、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職業道德等綜合素養不高現象。現代職業活動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專業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同樣重要。許多企業反饋的畢業生情況表明,不受歡迎的大多數學生不是技能水平低,而是因為不能融入企業文化中去。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推行企業文化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五、如何培養學生的企業文化素養
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礎差、自律意識不強、很多學生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客觀實際,職業院校學生的日常教育應該首先從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上著手,逐步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獨立完成作業、自我自理、團結協作等能力。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已是處于職業準備階段,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企業文化素養養成的前提。除了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以下幾個方面的活動也是提升學生企業文化素養的有效方法。
(一)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競爭意識、情緒控制、溝通協作能力等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取長補短、寬容他人、互助合作,以及養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開設企業文化必修課程
開設企業文化必修課程,盡可能聘請具有實際經驗的企業領導者到學校授課。企業專家的實際經驗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了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后,感知企業文化的共性和個性,盡可能多的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職業院校學生正處在喜歡參加活動的年齡,因此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競賽、見習、參觀、交流等活動,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鼓勵學生進行企業文化調查
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企業文化調查能使學生對企業文化情況有感性和理性認識,同時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企業文化和感知企業文化的過程。
(五)建立實訓基地,模擬企業文化
為了與專業教育有效整合,建議學校建立模擬企業文化的課程,實現企業文化模擬教學。例如,模擬公司企業文化的環境形象、成員形象、社會形象等進行學生角色分工和教學設計,盡量貼近實際地讓學生感受企業文化。
(六)結合專業實習,開展企業文化教育
職業院校都有許多專業實踐課,通過每一次專業實踐,將專業學習和企業文化學習有效整合。在專業實踐中要求學生認真將自己當作企業職工,認真了解和執行企業文化并以此為契機了解企業要求,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七)加強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企業文化素養教育
以培養合格的“訂單”式企業人才為切入點,加強學校與企業教育的優化組合,鼓勵學生參加企業鍛煉、參與企業勞動、提高自身素質。職業院校要定期聽取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以期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好地開展企業文化教育。同時,學校要盡量邀請企業的管理精英、技術精英等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在兼職教師的言傳身教中了解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形象。
六、結束語
根據企業文化的概念和作用并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對職業院校學生加強企業文化素養教育應做到了解企業文化、認同企業文化、適應企業文化和參與企業文化,掌握企業文化基因的基本元素和精神價值,從而使他們能根據任職企業的要求,自覺、主動地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思維方式和角色要求等,進而發揚和傳承優秀企業文化,在融入企業的同時,施展自己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雷久相.高職校企合作的創新視角[J].職業教育研究,2007(4):38-40.
[2]賀星岳,郭薇.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J].職教論壇,2004(08X):22-23.
作者:張軍 王繼武 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