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改革,我國經濟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時期,中央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重加強供給測結構性調整,不斷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促進供給體系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此推動經濟的全面增長。目前,我國各地方政府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正在積極推廣供給側改革的戰略實施,就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在供給側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十分必要,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結合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以及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提出了促進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策略和建議,旨在促進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一、供給側改革的國內背景及實質內涵
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戰略實施要追溯到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為了防范區域性和全球性經濟的進一步惡化,我國果斷采取了刺激經濟的相關政策,雖然實現了大規模的經濟增長,但是也為現在的宏觀經濟管理留下了許多問題。長期突出需求側改革使得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逐漸下降,導致我國的經濟形勢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一些行業中出現大量的產能過剩,國家積極實行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促進我國經濟形態的轉變,而且還推高了資產價格,這都表明了需求側改革已經不適應目前的經濟形態,不能夠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因此,為了尋求新的經濟發增長動力和增長點,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供給側改革應運而生。供給側改革突出的重點與需求側改革不同,它強調我國經濟出現問題的矛盾不是總需求不足,而是供給結構自身的問題。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用改革的辦法調整經濟結構,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從而制約政府的權利。通過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效率,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充分挖掘潛在的需求資源,促進我國總供給與總需求相匹配,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2015年中央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任務,此改革要改善低端供給,提高供給質量,對我國的供給結構進行全面的調整,依靠轉型和創新來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控制對土地、勞動、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的供給,不僅要增加投資,更要注重投資結構的優化和創新,保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供給側改革是我國首次提出的經濟性戰略改革,它以人民的利益為核心,以推動經濟的穩定增長為目標,以落實各項改革政策為前進方向,是具有突破性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這必將對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供給側改革為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建筑施工企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處于低迷的狀態,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必須要轉變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形態,而供給側改革的出現,正是為建筑施工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建筑施工企業指明了前進方向。粗放型、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是阻礙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一些建材企業出現產能過剩,依靠投資來拉動建筑行業增長的模式已經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供給側改革針對建筑行業這一系列的問題做出了具體的指導,加強供給端的投入,優化建筑施工企業的產業機構,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開發企業的潛能,促進我國建筑業的轉型和升級,提高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建筑施工企業要減少產能過剩的落后產業,增加綠色產業,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競爭水平。在生產方式上要將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生產方式,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與政府和市場的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功能和優勢。在要素投入方面要注重人才的投入和培養,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通過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創新型人才的引入,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貫徹落實供給側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建筑業低迷的狀態,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措施
(一)提高工程質量,合理控制成本
在建筑施工企業中,提高工程質量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前提,而合理控制成本則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我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采用的是落后的粗放型管理,對財務管理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認為財務管理就是錢財的管理,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首先,企業要加強生產環節的管理,實行計劃模式和預算模式。企業要減少不必要成本的支出,推廣新型復合建筑材料在建筑項目上的應用,從源頭上控制不合格材料的采購和應用,做好各部門的工作部署,為提高工程質量做好準備工作。其次,企業還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環節,在預算造價已定的情況下,企業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多,這樣才能改善企業的生產條件,進而促進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發展。企業應該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做好責任劃分工作,加強對發生費用的控制,強化不良經濟效果的問責制度,將目標成本落實到各個環節;確定施工預算,進行成本預測,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合理分析,制定節約措施,進而制定合理的目標成本。此外,企業還應加強對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購制度,健全收發料制度,在保證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減少材料的儲存量,對于金額較大的設備采購,應該采取公開競標的方式,避免腐敗行為的出現。隨著國家稅收政策的不斷完善,建筑施工企業還應將企業的稅負降到最低,選擇正規渠道采購,完善增值稅抵扣機制,做好稅務管理工作。
(二)提高財務管理的專業化水平,規范具體的操作流程
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及時掌握國家的最新政策和稅收政策,落實供給側改革的各項要求和政策,將企業的發展同國家的經濟形態相聯系。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素質,對施工合同進行嚴格的審核,對行業內部的信息要有及時的把握和察覺,對稅收管理要做到準確、及時、合理。同時還需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利用專業有效的信息技術實施財務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施工現場的財務管理要采用動態的管理方式,提高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企業的核算工作難度較大,專業性較強,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和管理能力,規范具體的操作流程,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緊跟供給側改革的步伐,依據國家政策適時做出調整,促進施工建筑企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四、結語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改革升級的需要,經濟增長的速度也逐漸放慢,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我國的經濟結構勢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供給側改革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然之舉。供給側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創新型舉措,它以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為核心,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為拉動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應該以供給側改革為指導,轉變經營方式和生產方式,利用創新的生產手段和管理模式,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合理控制成本,規范操作流程,提高財務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促使企業在轉型的道路上暢通無阻,迎來建筑行業在我國經濟市場中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徐冰.供給側改革面臨的挑戰[J].中國經濟報告,2015(12).
[2]郭戰沖.經濟新常態對財務管理的要求[J].現代經濟信息,2015(4).
[3]李翠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21).
[4]宋成鎖.對提升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9).
[5]王運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產業轉型必由之路.綠色金融[J].商,2015(41).
作者:萬小敏 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