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力集體企業財務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會計核算主體多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電力集體企業憑借主業的壟斷地位在電力建安業方面得到飛速發展。出于利益的爭奪,各縣市供電公司下屬單位將各類電力服務市場進行分割,按管轄區域或業務范圍分別成立形式多樣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別從事一戶一表安裝、用戶工程、網改施工、計量業務、廣告、修理制造等業務,從而出現“一縣多個電力集體企業、多個會計核算主體”的現象。會計核算主體多的直接后果是機構雍腫,管理費用龐大、效率低下。
(二)公司相互間投資關系復雜由于資金來源有限,為成立不同的公司,電力集體企業不得不采取相互投資的方式,從而出現了各公司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較為混亂的交叉投資局面,部分公司的出資甚至不符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這種復雜的投資關系,直接導致內部管理關系以及公司間往來關系復雜,同時也給稅款結算及公司清算帶來一系列難題。
(三)“三角債”現象嚴重由于各公司間存在一定的業務合作和關聯交易,在辦理結算手續時存在相互開票的情況,使公司之間必然存在資金往來關系;此外,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公司之間經常出現相互拆借資金行為,以上兩種情況是導致公司之間存在“三角債”的最主要根源。加之日常業務合作以及利益分配時往往存在不均衡的現象,為維護小集團的利益,各公司往往出現拒絕償還債務的情況,久而久之,就出現難以理清的“三角債”,甚至“多角債”。
(四)依法經營意識淡薄,財務風險凸顯在當前法制日益健全、外部監管力度加大的環境下,電力行業主業與集體企業的關聯交易關系日漸引起外部監管部門的關注,主業與集體企業雙方均存在一定的潛在經營風險。少數基層負責人仍受傳統管理觀念的束縛,片面強調局部利益,在集體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資產處置、貸款借款以及大的資金使用上,依法經營意識淡薄,“踩紅線”、“越雷池”現象時有發生。
二、原因分析電力集體企業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管理論上,從企業性質及資金紐帶關系考慮,上級部門、各縣市供電公司只能在政策方面對集體企業進行指導,無權對其生產經營及日常財務進行監管。因此,目前地市公司相關部門處于較為尷尬的局面,無法合理合規地對電力集體企業進行全面有效地財務監管。但實際工作中,各縣市供電公司則圍繞供電公司生產經營的需要,利用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提供等手段對集體企業的人、財、物進行“干預”,而非集體企業需要的有效監管。因此,電力集體企業的財務管理基本處于無監管的“真空”狀態,企業潛在的經營風險較大。
(二)預算控制不力,流于形式根據調研的情況,各電力集體企業均按上級管理部門要求制定了年度預算,但預算管理理念落后、指標制定膚淺,一般僅下達年度利潤總額指標,沒有對其他關鍵性的財務指標進行細化考核。此外,預算在執行中過程控制不力、年終考核兌現不嚴,往往流于形式。長期下來,這種管理模式使預算在各級管理人員眼中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形式,造成既無人愿意遵守,也無人愿意執行,無法起到必要的控制作用。
(三)缺乏統一、規范的會計制度由于會計核算主體眾多,各核算主體的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在缺乏統一規范的會計制度的前提下,各財務人員依據各自判斷進行報賬審批和賬務處理,往往造成會計信息口徑不一,無可比性,也就無法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作參考。
(四)缺乏有效的資金管控體系根據調研的情況,各集體企業本部不僅開設有多個銀行賬戶,其下屬的分公司也均設有賬戶,少則一個,多則數個。銀行賬戶數量眾多,一方面造成資金沉淀大,無法發揮資金規模效益,另一方面增加了基層分公司隨意開支的可能性,加大了資金管理風險。
(五)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予嚴格執行是當前企業持續經營的必備條件。但從目前的現狀看,部分集體企業管理粗放,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缺乏,內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層出不窮,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加之上級部門對各級集體企業收支審計未能全面開展,一些經營問題未能及早發現和暴露,日積月累,導致各種風險加大。
三、加強集體企業財務管理的建議
電力集體企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積極的措施。不僅要注重外部環境的改善,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內部管理體制及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一)理順管理機制,明確權責關系理順管理機制,明確縣級電力集體企業層面財務決策的權力和責任,是規范集體企業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一方面,對各縣級電力集體企業實行財務集中管控,同時把握好“集權”和“分權”的程度。“集中管控”并非意味著一定要實行“集權”,而是要做到“集權有道,分權有序”,在可控的情況下盡量實行“分權”,即各個公司在上級主管部門審定的決策范圍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自己的生產、銷售、投資、分配等享有法定的經營權,在統一的有機體內充分體現各個公司的法人地位。另一方面,明確規定各層面的財務權限和責任,重點是各自在籌資決策、投資決策、收益分配決策等重大財務經營活動中的權限和責任,以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二)取得監管資格,加強監管力度加強對集體企業的監管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取得監管資格。地市公司級集體企業(如實業總公司),可通過資本運作,如以投資方式對各縣市集體企業進行控股,將其轉變為子公司,從而以股東大會等形式對各縣集體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等重大問題進行表決,實現對集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監控。二是加強監管力度。首先是定制網絡版集團式財務軟件,各子公司分別在子模塊中進行賬務處理并定期上報財務報表。集團公司有權對子公司操作的模塊進行查詢,從而實現對子公司經營情況、各項收支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在必要時予以預警。二是采取日常檢查和中介機構審計相結合的方式,對子公司各項經營業務的真實性、合理合規性進行審查,督促各子公司嚴格按集團公司的要求進行業務處理,保證財務監管工作落實到位。(三)統一會計科目體系,規范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完整、真實、準確,是實現對集體企業有效財務監管的基礎,因此統一會計科目體系,規范會計核算尤為必要。科目體系的和核算方法的確定,要在結合單位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出行業特點,既要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基本要求,同時要能滿足實務的可操作性。
(四)推行資金集約管理,提高資金調控能力一是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地市公司下屬的集體企業賬面資金,均由集團公司進行集中調度,各單位所需資金由集團公司審批后下撥,各單位不得擅自截留資金。二是推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我們可以嘗試實行集團賬戶和“收支兩條線”,實現資金的集中調控。首先依托集團公司建立集團賬戶(即一級賬戶),縣級集體企業嚴格“一縣一公司兩賬戶”(兩賬戶即收入戶、支出戶各一個)規定,分別建立兩個二級賬戶,同時掛接集團賬戶。其次嚴格“收支兩條線”,縣級電力集體企業的收入資金全部歸集至收入戶,集團公司定期將收入戶的資金上劃至“資金池”的一級賬戶,然后依據年度成本預算按月下撥至縣級電力集體企業的支出戶,用于縣級電力集體企業月度工資、施工費、管理費用開支。收入與支出資金的上劃與下撥通過往來反映,月度對賬,年度結算。這樣實現地市公司集體企業資金的有效歸集,合理調劑與調度,充分發揮資金的規模效益。
(五)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財務管控水平一是積極拓寬經營預算。在傳統的利潤預算的基礎上,應拓寬經營預算,積極推行收入預算和成本費用預算管理,通過收支預算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舊思維,實現對集體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監控。收入預算應做到客觀有據,要根據當年市場情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形勢、發展目標等因素測算。成本預算應科學合理,要根據集體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習性,嚴格區分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同時在歷史數據齊全的基礎上,應逐步建立集體企業的標準成本體系,提高成本標準化管理水平。二是推行月度現金流量預算。適應集團公司“收支兩條線”管理要求,積極推行現金流量預算管理,建立起集體企業的現金流量預算管理體系。各集體企業實行月度現金流量預算申報制,工資福利、成本費用資金以及往來結算等資金的申報,應與年度經營預算的具體項目及預算進度一一對應,通過資金預算與經營預算的有機結合,從而切實保證經營預算的剛性。三是推行年度資本性支出預算。根據各集體企業年度折舊資金總額,編制年度資本性支出預算及明細,并實行滾動預算。預算應優先生產設備和安全設備的更新與購置,對非生產性用車輛及房屋進行適度控制,從而提高資金使用質效,保證集體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開展,避免資本性資金缺口的形成。
(六)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化解經營風險一是制訂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進行內部控制的依據,沒有相關的制度,就無法進行內部控制,因此制訂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前提條件。制訂內部控制制度應考慮公司生產經營及管理環節的每一個重要的風險點,設置必要的牽制程序對風險點進行控制,提高風險防范水平。二是將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管理活動的所有環節。制訂了內部控制制度并付諸實施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集團公司應加強對各單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包括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符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并能得到有效實施。
(七)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全員風險意識一是要加強各層次負責人的培訓。加強財務知識培訓,使其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懂得閱讀、理解財務報告,合理、統籌安排公司的各項支出;加強《公司法》及稅收法律法規的培訓,使依法經營的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依法經營的理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二是要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及時更新財務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及為公司加強經營財務管理建言獻策的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財務人員素養,培養其科學理財意識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財務“軟”實力的目的。1.提出了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及集團式財務核算模式,不但有利于各單位提供統一、規范的財務信息,還有利于實時加強各所屬單位的財務管理。2.提出建立集中統一的資金管理體系及“收支兩條線”的資金管理模式,為加強集體企業的資金管理、防范資金風險提供了較好的借鑒。
作者:穆清華單位:國網襄陽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