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供給側改革下民營企業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江蘇南通民營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已成為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南通民營出現了一些結構性問題,如產能過剩、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等.為此,探討在供給側改革下,如何推動南通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民營企業;產能過剩
自進入新常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仍然保持著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但是也面臨著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資本邊際效率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因此必須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實際上是企業淘汰低端產能、不斷轉型升級,重構產業競爭格局,提升產品品質,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本文將以南通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在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南通民營企業發展路徑,促進南通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
1南通民營企業特點
自2003年南通市提出“爭創全省民營經濟第一大市”目標以來,通過轉變觀念、大膽實踐,使南通的民營企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至2015年,南通民營經濟占到全市GDP的65%、全部稅收超過75%.其中,17家企業分別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民營經濟總量占比逐年提高,且增速較快.可以說南通市民營企業在南通經濟中占據半壁江山,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內源性經濟成為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快了南通建設江蘇民營經濟第一大市的步伐.目前南通民營企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企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張,初顯資本集約
經營勢頭南通自確立建立民營大市目標以來,民營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至2015年末,南通市民營企業的數量累計達17.3萬家;到年末民營企業的累計注冊資本金額達到7813.5億元.2015年全市新登記個體戶5.52萬戶,累計達46.8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581億元,年末累計資金數額288.1億元.2015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3780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比重達74.7%;全年民營工業增加值1800.6億元,增長13.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62.0%.民營企業正在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相繼涌現出綜藝集團、中天科技、文峰集團、聯發紡織、南通二建等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大集團.
1.2支柱行業初具規模
南通素有“建筑之鄉”之稱,建筑業發展歷史悠久,自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規模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全市經濟支柱之一,產值僅次于工業,位居第二,而支撐南通建筑業發展的主要依靠民營企業,以南通三建為例,多年來位居居南通民營企業領頭羊位置,此外現代紡織、船舶海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子信息等產業也為民企提供了廣闊舞臺,從各行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看,比重較大的依次為: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16.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12.0%、紡織業占10.5%、通用設備制造業占8.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6.1%,以上五個行業的總值占民營工業總產值的53.9%,已成為支撐全市民營工業發展的支柱行業,充分展示了南通民營企業具備的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實力和優勢.
1.3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份額大
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其在解決勞動力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通市民營企業增加值、上繳稅金快速增長,其增速高于全市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的增長.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實現稅收總額344.3億元,四年間年平均增長22.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4.3%,較2010年提高6.6個百分點.2014年南通民營企業吸收從業人員年均人數達到58.3萬人,四年間年平均增長7.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2.3%,較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在上繳稅收收入方面.
2南通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南通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在全市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南通民營企業也普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缺乏創新、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制約著南通民營經濟的發展.
2.1產品結構欠合理,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層次較低
經過長期發展,南通民營經濟產業結構形成了輕、小、加的發展特點,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產業上,如紡織、服裝、建筑業、商貿等,近幾年來,南通民營經濟投資總量雖然在迅速增加,但是仍主要投資于技術含量低、競爭激烈的傳統產業領域,而進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則較少,技術密集型工業、深加工度工業發展速度較慢,所生產的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競爭力不強.如以現代服務業中的服務外包產業為例,南通市僅占江蘇省的1.7%.
2.2創新水平低下
與國內外先進企業相比,南通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自主創新意識不強,關鍵技術及核心設備對進口依賴度很高.南通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足1%.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以海安、如皋、如東為例,小紡織、小食品、小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占多數,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企業設備陳舊,生產落后,污染嚴重,產品檔次低,科技缺乏創新.長期創新投入不足,導致南通民營企業特色不夠明顯,特別是對市場缺少深度細分,導致市場資源爭奪激勵,民營企業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2.3產能過剩現象較嚴重
目前,受體制因素、發展階段和發展理念等影響,南通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產能普遍過?,F象,以南通鋼絲繩行業為例,該行業由155家規模以上企業、240家小微企業、188家個體工商戶組成,產值約250億元左右.但普遍存在設備舊,目前產能1萬噸以上中型企業僅為33家,有7成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80%,5成以上的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50%.而其他行業,如船舶行業造船產能利用率為74%,鋼鐵行業粗鋼、生鐵產能利用率只有76.3%和77%,產能利用率均低于國際水平.產能過剩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虧損嚴重、企業職工面臨失業,同時也使導致能源資源短缺、市場出現惡性競爭,銀行壞賬增加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國計民生和社會安定團結.
2.4民營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尚未解決,融資渠道單一
南通民營企業雖然在南通經濟中占據半壁江山,但資金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成為制約著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銀行在選擇服務對象時,主要考慮的是風險相對較低的國有控股企業、大中型民營企業或“三資”企業,而南通市民營工業以小型企業為主,因此從銀行取得貸款的難度較大.根據對2015年四季度南通民營工業景氣調查數據,46%的被調查企業存在流動資金缺口,與三季度相比,增加了6%;同時企業貸款余額出現下降,同比下降08%,其中小型企業貸款余額同比下降1.9%.除此之外,民營企業而上市融資由于對注冊資金、經營業績等要求較高,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次國民待遇”讓他們很難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因此,由于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或資本市場得到資金支持,企業所需資金長期只能通過民間信貸及內部積累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這種融資方式必然會提高企業經營成本、蘊含了較高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較高,制約了民營企業發展.
3南通民營企業供給側改革路徑研究
通過在對南通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影響其發展的主要矛盾在供給領域,屬于影響中長期增長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因此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南通民營企業求生存,促發展的必然,也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3.1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成本
切實做好各類扶持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工作,改善政府服務質量.為民營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要努力推行從管理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政府該承擔的服務引導職能不能缺失或轉嫁給企業,導致民營企業經營帶來制度性成本的增加,風險加大,要發揮好政府的推動作用.強化政府層面的組織引導、政策供給、要素保障,解決好單靠市場力量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
3.2盡快解決金融供給結構與融資需求不匹配問題緩解
企業融資成本高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關鍵是要改變供求關系,要從供給端發力,放寬金融管制,拓寬金融體系的廣度和深度,構建由大、中、小銀行和小金融機構組成的多層次、有差異、廣覆蓋的銀行機構體系,支持和引導由民營資本參與建立中小金融機構,開發符合民營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形成與民營企業相匹配的金融格局,同時要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降低杠桿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3.3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投身混合所有制
經濟發展,通過資本運營,更好提升民營企業的成長力和競爭力通過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措施,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等領域,做大做強具有民營經濟特色板塊,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融合.深入實施名企、名品、名人“三名”工程,通過支持民營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轉型,鼓勵南通民營業企業進入更多領域,使民營企業的創造力得到激發.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合資、合作、重組與并購等多種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目前南通市民營企業與外企合作率達37%,南通永通新材、中廣核中科海維等由民企嫁接國資、央企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得到了初步發展,推動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融合發展.
3.4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向中高端攀升
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結合南通產業特點,一方面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化解低端低效產能,引導產業向中高端攀升,南通把去產能作為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鋼鐵、水泥、船舶等重點行業,堅持企業主體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引導退出低效產能、主動壓減過剩產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等舉措,到2020年底,全市將要累計化解鋼鐵產能166萬噸、水泥產能120萬噸、船舶產能115萬載重噸,淘汰鋼絲繩落后產能60萬噸、印染落后產能1億目前米,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南通市建設長三角北翼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強大支撐;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通過供給側改革助力南通制造2025,扶持民營企業成長,促進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實施以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提升質量品牌、優化產品結構,推動民營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推廣應用更加安全、環保、高效、節能、節水的水泥、鋼鐵等,使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設計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龔云峰 單位:南通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