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律保障民營企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涉及風險及合法權益受損的表現
1.民營企業面臨的風險中國民營企業從國內到國外面臨著不同程度上、不同方面的風險。由破壞力由小到大、風險等級由低到高的標準進行劃分,就可以分為八種經營風險:市場開發風險、資金枯竭風險、人才風險、規則制度風險、體制風險、決策風險、信念風險及文化或信仰風險。我國的公司法的制定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根源上體現了我國傳統的特權階級和專制理念,公司在治理中存在的權力失衡和由此產生的決策風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但是決策的正確與否關乎到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從法律的角度上提出合理有效的規避風險的制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主要存在著涉訴的風險,這一風險主要包括:刑法制裁風險、行政制裁風險及民商事風險。在刑法制裁風險方面,從吳英案到黎慶洪案,都反應了對民營企業權利保護的爭議:吳英案引起了關于金融壟斷的爭議,而黎慶洪案引起了究竟是合法經營還是黑社會行為的爭議。行政制裁方面,由于我國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天然缺陷,往往民營企業求助無門。而民商事風險方面,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大量的合同風險。因此,制定相應民營企業規避風險法律制度的形勢刻不容緩。
2.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具體體現雖然民營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其仍存在一些問題,在這之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企業產權糾紛、市場準入權利的不平衡待遇及民營企業財產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等問題。本文將主要分析民營企業的產權及市場準入權利問題。在企業產權方面,產權是人們對某種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所享有的一系列權利約束。若民營企業的產權問題無法解決,企業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阻礙。我國的現行法律制度已無法滿足當前民營企業的發展。因此,進行產權制度改造并做好各方面的配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應在憲法層次,通過相應的、原則性的法律,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保障,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困境。在市場準入權利的不平衡待遇方面,在一些壟斷和半壟斷行業,民營企業難以進入;在某些非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中,民營企業也很難投資;并且有些行業,即使允許民間投資進入,但投資比例、投資形式受到許多限制。
二、保護民營企業權益的法律規定和措施
財產權是法律的核心,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私人財產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財產同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國在憲法中制定對私有財產權保護的政策刻不容緩。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除了必須遵守本國法律之外,還要遵循與其進行交易的各個交易對方國家的法律,此外某些國際條約和國際上通用的國際商業慣例也必須維護。我國的憲法中應從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出發,多方面、全方位的制定。在制定法律的同時也要樹立司法方面的權威,從法律角度為民營企業爭取公平、合理的經營生產環境。同樣,制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結構合理有序的民營企業法律體系不容忽視。這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民營企業享有公共事務信息知情權、政治民主參與權等權利。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的有關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逐漸增加,主要包括:《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公司法》、《鄉鎮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雖然這些法規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相關民營企業的法律問題做了回答,但沒有統一的劃分方式,使不少民營企業缺少有力的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由此,我國必須盡快建立起民營企業有關的法律體系,這樣才能夠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在生產與經營中的問題。在法律完善方面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只有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及嚴格司法執行程序,才能贏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有效、公平的法律制度,才能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實現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褚佩瑜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