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師大實習論文:師范教育實習與改進設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史風春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教育實習基地急需穩固和擴大
目前,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教育實習地點是由各學院自主聯系的,各學院則委托給實習帶隊老師負責聯系實習地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各學院在哪個學校實習取決于實習帶隊老師的“社會關系”,這個關系一旦發生變化實習地點也就無法保證。表面上看各學院都有2-4所甚至更多校外實習基地,全校累加起來能有幾十甚至上百所校外實習基地②,但實際上這些校外實習基地是很不穩固的,也就是說今天是我們的實習基地,明天就未必保證還是我們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不穩固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內蒙古師范大學與這些“實習基地”在行政上沒有隸屬關系,當然我們不能約束人家,人家也沒有接受我們實習請求的責任和義務;在經濟上沒有依賴關系,我們既不能從經濟方面控制他們,也不會給人家帶去誘人的經濟利益。現在什么都講究雙贏,既然不能給人家帶去什么“實惠”,當然人家接受我們的積極性就不高;在業務上也很少往來,只有個別學院的個別老師對中學的教學進行個別的“指導”,但這種聯系是偶爾的、斷斷續續的。現在的中學老師對師范院校老師所做的中學教學研究成果似乎持一種懷疑、抵觸甚至滿不在乎的態度,認為大學老師的研究只是注重理論、脫離了中學的教學實際。的確,大學老師的研究存在著不切合中學教學實際的現象,導致大學失去了對中學業務指導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原來中學依靠大學輸送人才,而現在就業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各中學都十分“牛氣”,學生低三下四的去求人家都不要,這恐怕是大學與中學失去業務聯系的主要原因。綜上所述,高校既不能約束、控制中學,又不能與中學實現互惠互利,從而造成高校實習基地的恐慌和不穩。第二,中學怕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一方面實習生畢竟是“實習”,沒有教學經驗。另一方面這幾年擴招,師范生的教學素質確實不如以前,造成中學不愿意接受實習生。第三,中學擔心接受實習生會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給學校管理帶來不便。一個學院一屆漢族學生至少有四五十個,如果幾個學院同時到一所學校實習人數就會更多,幾十、幾百個陌生的面孔天天從校門口進進出出,無疑給學校的管理帶來麻煩。第四,中學怕影響學習的校風校紀。大學生相對中學生接觸社會多、見識廣、思想開放超前,容易彰顯個性。而中學生生活的環境相對封閉,學生的思想也相對保守,穿著打扮也相對規矩。大學生進入校園與中學生廣泛接觸,在思想觀念和行為上容易影響到辨別能力較弱、好奇心較強的中學生,這樣會影響校風校紀,有時甚至還會給學校安全帶來隱患。第五,中學的接待能力有限。實習生進入學校需要有備課場所、聽課凳子、教室還要有一定的空間等,許多學校沒有多余的房間可供實習生備課用,也沒準備那么多凳子供實習生聽課用,教室里更是座無虛席,實習生只能在過道里擠,容納不了幾個實習生聽課。鑒于以上現象,筆者建議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廳、教育局)、師范院校、中學三者聯合起來,建立三位一體的師范教育培養體系。教育行政部門選拔師資力量強、基礎設備設施好的中學為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由教育行政部門正式掛牌授權,并將各學院學生分別分配到不同的實習學校,避免各學院撞車擁擠。成為實習基地的學校在政策、待遇等方面要給予適當的傾斜,比如在招生擇優上給予一定的權限,在教師評職晉級名額上給予一定的照顧,在師資選拔上給予一定的優惠等。特別是要求實習學校要從應屆在本校實習的學生中選拔一定數量的所需要的人才,并且在選拔評聘過程中要邀請師范院校實習指導老師做評委,實習指導老師要推薦最好的畢業生。教育行政部門、用人單位(實習學校)、師范院校指導教師實行“三堂會審”確定候選人,上報教育行政部門考核后決定是否錄用。通過這種辦法,使中學認識到大學生實習與本校的師資力量發展息息相關,接受大學生實習,培養師資后備力量是中學應盡的義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從而改變傳統的師范教育僅僅是大學老師唱獨角戲的孤立局面。這種辦法與學生的就業息息相關,也使實習生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起來,有助于提高實習質量。這種三方共同進行的招聘,透明度更高,更能體現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有效抑制腐敗。第二,師范院校要由校級領導掛帥組織教育實習,比如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親自或委托教務處負責人代表學校去和教育廳、中學溝通簽約,這樣一方面表明師范院校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容易談妥,有一些大學與中學合作辦學、互惠互利的事情便于拍板。各學院要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擔任實習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出面與學校、教務處聯絡,領導出面有助于開展工作。第三,加強師范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專業素養、教師技能的培養、訓練和考核。師范院校在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重視其他學科建設的同時,還應該繼續重視師范類教育,實行兩條腿走路的雙軌制。比如給予講授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學二學位科目的老師以適當的獎勵或津貼方面象征性的提高,對于學生要求各學院組織五人以上的評委,對所有畢業生進行教學技能的考查,成績不合格者不許參加教育實習,也不頒發教育類畢業證書。對于影響實習學校校風校紀的行為一定要嚴肅處理。另外,還要充分發揮附屬中學的作用。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設立初衷應該是為教育研究、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方便,然而今天要想去師大附中實習也得需要個人關系,和去其他地方聯系實習沒有什么兩樣,甚至比去其他學校實習更難聯系。因為附中只有高中沒有初中,再加上附中學生的生源比較好,因此對于實習生的要求也相對高,實習生去附中實習壓力也比較大,所以許多院系也不主動去附中聯系實習。還有,內蒙古師范大學有30多所學院而附中只有一所,如果各學院都去附中實習顯然也接待不了。筆者認為作為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理所當然的要接受各學院的實習,也不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出面,由內蒙古師范大學領導協調即可。要充分發揮這一陣地的功能,各學院可以選拔相對好的學生去實習,以減輕其他學校的實習壓力。
增加教育實習經費,平衡各學院對實習的投入和對指導教師的待遇
現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在市內教育實習所撥的經費是每生120元,以50人為例也只不過6000元,即使全部給中學(有時要留一部分支付內蒙古師范大學指導教師的交通補貼、購買教材、辦展覽等)對于一所學校來說也看不在眼里。這些錢用于中學教師的指導費、支付給實習學校的水電費、房屋使用費、管理費,還要扣稅等。而有的實習學校在支配這些實習經費時少不了還要給校長、副校長以及教務處、政教處、團委等相關人員分得一部分,本來就不大一塊蛋糕,經過數次分割,真正發到指導教師手里也就微乎其微了,這難以調動中學指導教師的積極性。顯然,這些經費要想打動中學領導使他們愿意接受實習請求是難以做到的,讓中學指導教師認真花費精力指導也是不大可能的。增加實習經費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筆者前面已經闡明,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將教育實習甚至整個師資培養納入自己的工作范疇,讓中學感到有責任和義務接受教育實習并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培養教師未來接班人的光榮使命。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育實習資金投入對于推動中學接受實習生和完成教育實習指導工作還是有幫助的。當然,經費的增加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學校要統一這些經費的分配辦法,比如這些經費給中學多少,各學院截留多少以及怎樣使用應該有統一的標準。各學院應該匹配多少實習經費以及內蒙古師范大學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和津貼應該怎樣核算,學校應以紅頭文件的方式發給各學院遵照執行。內蒙古師范大學曾經有過實習指導教師工作量的計算辦法,即指導一名學生的工作量=天數×0.2系數×人數,可是對于“天數”的理解各學院不一,有的認為是每周7天,4周是28天,這樣指導一名學生就是5.6個工作量。而有的學院則按每周5天計算,4周是20天,即指導一名學生就是4個工作量。對于每個工作量的“含金量”各學院也不一樣,以副教授為例,有每個工作量是50元、60元、70元不等的標準。更有的學院根本不執行學校指導教師實習工作量的公式,根據學院的情況自行制定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標準。孔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同是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干同樣的指導學生實習工作,但指導教師的工作量統計及其相應的津貼卻大相徑庭,難免會影響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另外,不少師范院校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內蒙古師范大學也有類似的傾向,致使許多教師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對教學研究的興趣不高。在人們的潛意識里似乎搞不了專業研究的老師才進行基礎教育的研究,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方面的老師甚至被認為是“無能”、“水平低”的老師,在陜西師大各科“中學教學參考”雜志這樣很受中學教師歡迎和看重的刊物上給稿費發表的文章,不如花錢在任何一個省級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分量重,這些現象影響了師范教育的發展和建設。筆者建議學校要平衡各學院對指導教師工作量統計不一及其津貼差別大的標準,對于專門在中學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也不應該用專業學術研究的標準去衡量,而應該統一用中學教育的標準來衡量。
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需要改進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實習成績是由四部分組成的(見表1),這個成績的構成和評定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其中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成績”已經作為一門課程給學生登了成績,記了學分,在教育實習中再計算的話就等于重復計分。第二,“教學實習成績”僅占總分的40%分值太低,且“教學實習成績”和“班主任工作成績”均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打分有失公允。因為中學指導教師對實習生不太了解,僅憑聽一節課就打分過于主觀。同時,由于中學指導教師心理上并沒有把指導實習生工作當成自己應盡的義務,故在打分上也存在隨意的現象。還有各中學指導教師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出現打分手松手緊的現象。第三,內蒙古師范大學指導教師打分也有手松手緊的現象。建議:第一“,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成績”在教育實習成績中取消,其分值加到“教學實習成績”中。第二,應由內蒙古師范大學指導教師參考中學指導教師的打分給予實習生打分。第三,學院要統一指導教師的評分標準。此外,教育實習還存在其他需要加強和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加強大學和中學指導教師對實習生指導的責任心和監督、鼓勵的力度;如何提高實習生的心理素質、教師基本功(語言、粉筆字、組織協調能力、表演技巧等)、專業素質等。教育實習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必要時還應在錄取時增加師范類考生的面試環節,把好入口關,以督促有志于報考師范類的學生平時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