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教育專業實習模式創新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置換培訓的頂崗實習稱為“頂崗置換實習”.這種實習模式把教育實習與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實習生到中小學頂替原教師崗位進行全職實習,被置換出的中小學教師再到高校接受脫產培訓,做到雙方互贏互利.這種實習模式最好安排在第七學期,因為通過前三年的教學與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完成了本科生基本培養規格的具體訓練.選擇學院附近的農村中小學作為實習基地較為適宜,農村學校英語師資短缺,他們很少有機會接受在職培訓進修,專業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與充實,理論水平也難以提高,不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頂崗置換實習為他們提供了繼續深造的機會.由于師資短缺,農村學校英語教師課時較多,頂崗置換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實習時間為一學期,可以保證實習質量.按照2:1或3:1的比例進行置換,即每兩名或三名頂崗實習生置換出一名農村中小學教師脫產到高校接受免費培訓.實習生要履行農村學校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基本要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此種實習模式把實習生到基層頂崗鍛煉與農村教師崗位培訓有機結合,把培養與培訓有機結合,把教育實習與為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彌補了傳統教育實習的缺陷,為中小學英語教師學習深造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同時又完成了綜合性學院英語教育專業為基礎教育培訓師資的重任,也擔負起了為基礎教育培訓在職教師的任務.
“頂崗支教實習”又稱“扶貧頂崗支教”,主要是服務于貧困地區,采取實習生到貧困地區支教的方式為教育落后地區不斷輸送實習教師,同時高校要接納這些地區教師的培訓任務.為了更好地配合實習支教工作,綜合性學院英語教育專業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采取“413”模式,即四個學期的理論學習、一個學期的頂崗支教實習,三個學期的返校提高,按著“基礎+實踐+提高”的方式發展.
在教學內容上強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滿足基層教育實際需要.這種實習模式帶有扶貧性質,實習規模和范圍比較廣,實習時間又為一學期,緊靠綜合性學院的一方力量支撐不住.要爭取各級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企業、社區等多方面力量,在政策、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可以通過政府投入、學院自籌、實習基地自籌、校企共建、行業聯合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穩定的經費保障,使頂崗支教實習工作正常有序進行.可見,頂崗實習模式有其優越之處,實習時間較長,實習內容較豐富,實習生面對的是真實的教育情境,獨立承擔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實習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實習基地中小學教師可以免費到高校進行培訓,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為今后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促進了農村中小學師資的更新.這種雙方獲利的教育實習方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實現了綜合性學院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的總體目標.
全程式實習模式
“全程式實習”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間斷地到中小學實習基地進行見習、回校模擬教學訓練、再到實習基地集中實習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實習模式.這種實習方式要求學生參與學校正式組織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之外,還要尋找機會自行聯系實習基地進行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如: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時間到私立學校進行短期的教育實習“.全程式教育實習”擴大了實習的內涵,延長了實習時間,克服了傳統“一次性”教育實習的缺陷,利于系統連貫地訓練實習生的從教技能,增強實習生對中小學教學工作的適應性,同時又創造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全程式實習”可以按以下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教育見習階段,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方式.第一次教育見習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時間為一周,由外國語學院或外語系統一組織聯系見習學校,此次任務是要求學生通過參觀、集中聽課、教育調查,了解中小學的教學情況、管理方式,體驗和感受中小學教師的現實生活,初步了解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現狀和趨勢.聘請優秀中小學教師講授示范課,邀請中小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做以“實踐+反思”為主題的系列講座,讓他們從中獲得啟發,初步認識到做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為將來從事教學工作打好基礎.第二次教育見習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每周一天,由學生自己聯系見習學校,進行分散見習,通過聽課、教育調查,搜集典型的英語教學案例,加深學生對英語教學過程的認識與理解.第三次教育見習安排在大三上學期,教育實習的前一學期,時間為兩周,由外國語學院或外語系帶領學生到中小學進行集中見習.要求學生對典型的英語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育調查進行案例分析,讓他們進入到真實的環境中,對其進行討論、評價,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取最佳答案,促使他們在抽象的概念和具體實例之間建立起聯系,進一步加深他們對中小學英語教學、教育管理的思考,真正達到教育見習的目的,并為下一步進行教育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階段為模擬教學訓練階段,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第三次教育見習之后,教育實習之前.在班級內部創設一個模擬真實課堂教學的環境,讓學生在這一環境中擔任“教師”角色,進行英語教學.模擬訓練時,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一起研究教材,選取見習階段搜集到的教學案例的精華,然后一起磋商編寫教案.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他們按照模擬教案試講.可采用微格教學的方法,對學生的授課進行錄像,讓同組或其他小組的學生對其授課做出評價與分析,學生也可進行自評,指導教師再對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地指導.一張張畫面的播出,會給學生留下清晰的印象,幫助他們糾正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以此提高教育實習質量.模擬教學訓練可安排在教學法課堂上進行.通過模擬教學訓練使學生對英語教師這一職業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使其基本上具備初步的教育教學能力,為下一步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階段為教育實習階段,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為期十二周,實習內容包括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外國語學院或外語系負責統一安排進行集中教育實習,由學院指導教師和中小學教育實習基地教師共同指導,進行“實戰演習”.通過高校實習指導教師的“言傳”,實習基地指導教師的“身教”,以及對真實的學校教育的接觸,加深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增強其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地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職業目標.在實地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班級管理的工作經驗,初步具備了獨立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職業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教育實習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為今后上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礎.
兩段式實習模式
“兩段式實習模式”是指將一次性教育實習轉變成兩次教育實習的模式.具體過程如下:大三上學期安排學生進行為期三周的教育見習,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習,時間為三周.大三下學期安排學生進行第一次教育實習,大四下學期再進行第二次教育實習.大三上學期,外國語學院或外語系統一組織學生到中小學進行集中見習,時間是三周,主要任務是聽課、教育調查,對見習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所了解,并形成初步印象.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對中小學的英語教育教學進行廣泛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給第一次教育實習做好前期準備,還應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習,充分利用微格教學手段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模擬教學.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風格、成績和興趣愛好,將他們分成若干小組,成立合作學習小組.要求每組中那些性格各異、愛好不同的學生和諧相處、合作共事,為將來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事先把授課內容分給合作學習小組,要求他們課下討論,分析教材、教法,圍繞教學目的設計授課計劃、具體實施方案.課堂上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教師”、“學生”角色的扮演,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意識,訓練了他們的從教技能,加快了他們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的進程.第一次教育實習要在外國語學院或外語系統一安排下進行集中實習,時間為八周,學院指導教師和中小學教育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雙重指導.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盡快了解中小學正常的教育教學情況,并對一些中小學教師的課進行評價與反思;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對英語教師這一職業有更深刻的認識,知道做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在聽課與教育調查的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善于發現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以便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第一次教育實習之后,要給學生開設英語教學論、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中小學英語課程設計與案例分析、學校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藝術等課程,進一步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這些課程可以按選修的方式開設,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同時,邀請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小學教師講授示范課,做系列學術講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教育理論視野,加深他們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理性認識,為第二次教育實習做好理論鋪墊.第二次教育實習,要求實習生自行聯系實習學校,進行為期十周的分散教育實習,由中小學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進行指導.由于實習人員分散,實習生可以有更多的授課、聽課機會,增加了他們的實踐教學工作量.此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實習生把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英語專業知識以及英語教師的基本技能綜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在實際教學中提高他們的從教能力.此外,還要進行班主任工作實習,要求實習生學會如何管理班級,如何與學生及家長溝通,如何開展班級活動,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處理好班級的突發事件等.通過實際鍛煉,提高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學院要選拔一些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成立“教育實習工作檢查小組”.
在整個實習階段,要求他們定期深入實習基地進行全面考察,了解實習生、實習基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實習的進展狀況,避免部分實習生蒙混過關,切實提高教育實習質量.教育實習是一個反復、系統、連貫的教育訓練過程,單憑理論說教或短期的實踐鍛煉是不能夠解決的“.兩段式實習模式”延長了教育實習時間,加強了教育見習、增加了模擬實習,拓展了教育實習的內涵,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在第一次教育實習和第二次教育實習之間,給學生增設了一些教育理論課程,彌補了實習生第一次教育實習出現的教育理論知識不足的缺陷,同時又為第二次教育實習提供了理論基礎“.兩段式實習模式”不僅提高了實習生的職業技能,還提高了他們的班級管理能力.在國外成功的教育實習范例中也有類似這樣的教育實習模式,如德國的“分段式教育實習模式”要求學生在大三上學期進行六周的教學實習,大四上學期在進行十五周的全面實習.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師范生的教育實習不少于一學期.可見,“兩段式實習模式”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我國國情,值得綜合性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大力推行.
作者:陳立乾單位:赤峰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