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技術倫理道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網絡為人類社會活動提供了廣闊的時空,在當代網絡技術前沿和社會需要的結合點上,網絡技術以其巨大的力量影響和變革著現代社會,但在造福于人類的同時也給倫理道德帶來了許多沖突。因此加強網絡倫理建構,增強全社會的網絡文明意識,培養網絡主體人文精神,推動網絡文化建設,凈化網絡環境,創建和諧的網絡空間尤其必要。
[關鍵詞]網絡倫理;網絡技術;網絡文明;價值
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倫理道德變革的原動力,并把世界歷史帶放了一個大調整大轉折時期。當人類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網絡技術帶來的極大便利的同時,所引發的倫理問題也備受人們的關注。
一、現代網絡技術的道德沖突
“面對迅速延伸的信息高速公路和鋪天蓋地的因特網,我們有一種被一網打盡的感覺,整個世界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人不網。”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新的信息網絡革命,在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與倫理道德產生了一系列沖突。
1.網絡空間的特殊性與現存道德環境的沖突
網絡空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人類生活環境,使原有道德經驗與價值觀念受到挑戰。網絡技術所帶來的隱蔽性、無約束性、擴大性和虛擬性,易引發人格的分裂,導致交往出現的情感淡漠、倫理道德的信任危機、道德行為失衡等倫理道德問題。這是由于在使用網絡時終日與媒體畫面打交道,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被人對網絡的依賴關系所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人與機器之間的交往。使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功利化、經濟化、冷漠化、商品化,并逐漸喪失最起碼的道德良知與社會關切。馬爾科維奇說:技術的文明進步創造各種方法來克服人與人之間地區的和時間的距離,也創造了強大的分離因素,其后果就是使人與人之間過分隔離,互不理解和偏執,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弱。特別是網絡空間的虛擬和開放性所導致的道德信任危機,使現實世界喪失了真實感,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給道德的誠信原則以巨大的沖擊。一旦網絡個體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會對現實也保持著一種警惕,認為現實世界也是虛幻的、不真實的。網民如果在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轉變不及時的話,就會加劇現實社會人際關系交往上的信任危機。
由此可見,網絡傳播自身體現的技術理性、工具價值,在不時地動搖著人們原有的人文理性、目標價值,從而導致人們成為“科技拜物教”的信徒,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不能自拔,逃避現實生活,漠視正常的情感關系和社會關系,對社會缺乏責任感和參與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馳著的西方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念,“潤物細無聲”般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既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從而造成人們價值標準的紊亂和精神上的困惑。
2.網絡交往與人的特殊道德習性和倫理心理機制的沖突
網絡空間交往為不道德的入網者進行種種不.道德的行為開了綠燈,導致了網絡道德意識弱化及道德行為的失衡。個人隱私權的侵犯,知識產權的紛爭,網絡黑客與網絡偷竊等都是對其最好的說明。其原因是因為在網絡空間里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創造自己喜歡的角色,塑造虛擬理想的自我,并在網上尋求自我表現,并且相互交往的對象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仿佛帶上了人格面具。有一種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心理放縱感,這就容易造成個人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下降,喪失理想信念,導致其精神萎靡,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價值觀念扭曲,唯利是圖,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穩定。這時,網絡就成為了一片似乎可以讓人們為所欲為的自由的樂土。另一方面,網絡交往具有平等性的心態,在網上交往主體的平等性得到了強化,交往行為的道德性則有所削弱,倫理道德對“網友”的約束性小,這既強化了“網友”交往關系的平等性,也使交往的關系具有了較大的易變性和復雜性。
3.網絡社會道德的不確定性與傳統倫理作用的沖突
在網絡社會中沒有形成統一的道德標準,網絡個體所持有的觀點不同易造成道德相對主義的盛行,帶來人的認知倦怠、倫理判斷力弱化。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只要符合自己的信仰即可,不考慮是否破壞傳統道德的問題。個體在全球性的網絡群體中顯得微不足道,滄海一粟的渺小感覺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行為也就不受什么限制,具有更多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所受到的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也就更少一些,造成傳統倫理道德防線極易崩潰,并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同時,這也助長了無政府主義風氣,削弱了國家對精神領域的控制。傳統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受到了來自于網絡的道德相對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沖擊和挑戰。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對自由不加限制必將導致不自由。然而,在互聯網上,由于沒有統一的管制與約束機制,無政府主義便在網上逞盡隨意攻擊、謾罵政府、大搞人身攻擊之能事。由于信息交流之間缺少監管和引導,只要某種思潮的流行一旦形成,必然帶有一定的噴性,使得后來者不經意間被裹挾于其中。因此,在獨立思考和創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人們很容易把既有的一切當成必然。于是,人們頭腦中的那塊至關重要的精神領地便輕易地被占領,與傳統的倫理道德產生了很大的沖突。
進一步說,網絡創造的全新廣大空間,造成了多種觀念相互激蕩、多種思潮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融合,使主流倫理觀念淹沒于散沙個人祈求之中,導致人的道德選擇的迷惘。使個體的行為與其后果的載體之間的距離超過了道德發揮作用的范圍,由此導致了在網絡空間中存在著傳統倫理學不能直接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課題,加上新的網絡倫理規則沒有及時制定出來,對許多網絡行為無法直接用對與錯來回答。因此,在如何選擇和選擇什么道德時存在著一個道德約束的真空地帶。
湯因比提出:“技術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這種力量可以用于善惡兩個方面。”人類正是在“知識就是力量”偉大口號鼓舞下從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現代的。但人類也正是在科學萬能論的迷夢中悄悄執行了自己精神的“安樂死”。
二、揚棄網絡技術負面道德效應的途徑
“網絡已成為了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或第一生存環境,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隨著網絡日益廣泛的應用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同時也伴生著一系列的網絡倫理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塑造一個安全的數字化環境。”筆者認為網絡倫理的建設重點不是在具體的法律、規則的制定方面,而是應立足于網絡行為主體的精神文明建設上來解決。通過開展人文教育、培育網絡文明、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為人們的網絡交往提供正確的導向,構建一個和諧的網絡社會。
1.推進網絡技術的發展,培育網絡文明。樹立履行網絡信任責任的倫理道德觀念轉現代技術的發展對網絡文明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其中的關鍵點在于人,在于人對網絡這個工具的使用。要求網絡主體要文明用語、文明操作、文明創造,能夠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來反思、改造、完善和發展自身,充分考慮網絡安全問題,培育一個具有誠信、公正、平等的網絡文明作風的和諧網絡空間。網絡文明要求在網上建立互相尊重的道德理念,抑制相反行為衍生,樹立優化和安全的網絡文明意識。一個重要的硬件是網絡技術不斷更新,可以利用設置保護內部信息的“防火墻”等技術,增強技術辨污、排污、清污的能力,控制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病毒等對社會發展有不良影響的精神垃圾。另一個重要的軟件要素是:一個人的網上行為必須受到限制,要有意識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網絡文明意識水平,尊重他人權利和自由,包括尊重他人的隱私權、著作權、名譽權等等,積極履行維護網絡信用的責任。在互聯網上營造一個充滿活力而又沒有污染的文明網絡環境,使網絡真正成為人們學習、交流、休閑、娛樂的文明空間。
2.通過人文教育。樹立網絡主體人文精神意識,實現網絡主體自律性
人們在網絡世界中的現實的生命生存是通過自覺的技術活動才獲得現實的完滿性的,它需要生命意識對技術意識的滲透。這就要求通過人文教育樹立網絡主體的人文精神意識。把對人的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教育提升到人的精神境界教育,并通過關懷個人發展、人類進步與命運的教育,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境界,使其成為胸襟廣闊、精神和諧、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文精神貫穿于整個網絡技術發展的始終.成為網絡社會所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馬克思曾經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對個人的道德自覺要求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倫理發展必然趨勢。人文精神包含的自律性要求每一個網絡主體都要自覺地內化道德規范,關注人類的精神家園,注重人類的心靈塑造,要做到“慎獨”與“慎微”。“慎獨”就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自律的最好表現形式,教育我們不要在網上為所欲為,應該在有人和無人的情況下都表現出自己的高尚情操。“慎微”則強調“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自重自律,不在網上惡作劇,不亂放電子炸彈,網上聊天要文明用語,形成干凈、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使技術的發展始終不喪失其最終和唯一的目的——以人為本。
3.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構筑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倫理體系
在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21世紀,每時每刻都瞬息萬變,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與變化,我們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強與世界各國在網絡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借鑒國外已經成功的經驗,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規范網絡倫理這一新興的社會現象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提供有力的保證。這就要求加強網絡信息交流中的網絡倫理約束,強化網絡規范的國際合作,有效消除信息交流中的不平等性,反對信息壟斷和信息霸權。因此,“要把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道德教育思想體系。同時,要加強構筑有中國特色的倫理文化建設,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一定要從三個代表,特別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高度來重視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用科學的,大眾的,民族的文化去占領網絡陣地,進而引導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我所用,完善和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道德倫理體系,大力提高公眾對網絡倫理的認同感,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正確掌握和駕馭網絡,引導其健康發展,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倫理。
網絡倫理的建設必然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進步,必然隨著網絡主體素質的提高而日益完善與發展。我們必須把握住人們對網絡倫理日益關注的契機,加強網絡倫理建設,在一個充滿道德倫理秩序的網絡社會中,分享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