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道德規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濟的變革將帶動社會的全面變革,而道德則從一個重要方面顯示著這一變革的質量,當今世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社會,其國民的道德水平也是較高的。我國發展市場經濟之目的,就是在于提高綜合國力,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職業道德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盡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型職業道德規范。
建立新型的職業道德規范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內在統一的。
首先,建立新型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經濟舞臺,發生了許多新型的經濟行為,這就要求對它們進行道德的評價,并總結、歸納成新型的職業道德規范。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實際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需要勞動者的素質不斷提高,而與超經濟手段的不規范行為不相容。它要求有完備的操作規范及各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都要遵守的秩序。
再次,建立新型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建設精神文明分不開的。而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道德的建設,在職業活動領域則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職業道德規范。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成熟,解決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中諸多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環節的問題,唯有改革,也即包括改革舊的不適應市場發展的職業道德規范。只有這樣,才能阻止非規范的職業行為在市場中通行,保護改革成果,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新體制。
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職業道德規范的要素
職業道德是個歷史的范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職業道德規范應該合理定位,充分引導、幫助人們選擇、確定順應歷史和潮流的行為。職業道德規范應包括以下要素:
l、質量意識。質量是行業的生命。無論是生產領域,或是流通領域、服務行業、政府部門,以至科教事業,各行各業的勞動成果都只能靠質量作為檢驗的標準.
2、服務意識。自從有社會分工,世界的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各行各業都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各自都是為條件而相互存在的。“服務”是相互的,也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只有這樣,各行業才能共生存,協調發展。
3、信譽觀念。市場經濟從某種角度講,是信譽的競爭。只有信譽好的單位,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場,以信用促效益,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4、公平競爭的觀念。公平不是平均。它是以勞動為尺度來衡量一切經濟行為,通過平等競爭,等價交換實現平等觀。馬克思說,“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任何以不正當競爭手段參與的市場行為,都將給社會主義市場造成混亂。
5、法治觀念。市場經濟應該是法制的經濟。職業行為應該依據法律為準繩,尚未立法的,也應自覺樹立法治意識。這樣,才能穩定市場秩序。
6、新的自然觀。現代科技的發展,人與自然的沖突不斷加劇。人類社會各行業的生產無不與自然發生密切的關系。近代人類對大自然的利用已使得人類生存的環境遭到史無前例的破壞:對礦產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對海洋生物的無節制捕撈,現代辦公設施排放的廢氣……人類每一時刻都在毀壞著自己的生存環境。環保意識也應成為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因素。服裝界1994年以環保作為流行主題,也該是一種呼喚吧!
7、責任意識。個體和群體,個人和社會,行業和社會,行業和行業之間都存在著責任關系。道德要從“他律”上升到“自律”階段,就不僅要求處于市場活動的雙方遵循公正的原則,而且相互間彼此要產生約束力。任何一方的行為都要對對方負責。
8、正確的物質利益觀。中國自古崇“義”貶“利”,而我們也不能脫離具體環境抽象地進行“利義之辯”。道德與利益應該具有同一性。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是依據體力或腦力勞動的質和量而決定的,這是符合分配制度的改革的。既不主張損害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為去牟取私利,更不反對為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崇高行為。這就是新的物質利益觀。這樣才能調動各行業及個人的積極性。
9、新型的人際關系。過去辦事看人情,靠裙帶關系,束縛人們的頭腦.影響人們的正常文往.市場經濟的關鍵是發展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市場經濟中的人們,應該靠自己的能力找到恰當的位置。人與人的關系是一種協作關系。10、開拓觀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改革的產物,在市場經濟中需要樹立開拓觀念.要敢于創新,有進取心,只有開放的思維才能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形勢。這也標志了道德從協調型向進取型的發展。
11、角色意識。角色,即指處在某一特定社會位置的人的行為模式.首先,從行業分工上講,要有行業角色意識,了解本行業職業行為的特點。服務業應更強調服務意識;企業職工應更注重質量意識;政府職員要有效率意識……此外,在本行業內部,要有崗位角色意識,切實完成自己的職責。因為現代競爭也是角色意識的競爭。角色要有能擔當該角色職責的素質.
二、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職業道德規范的途徑
職業道德規范應按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條件要求,通過適合的途徑盡快建立。
(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這首先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的是通過經濟的發展使大多數人能過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不僅在物質文明上達到一個新高度,而且在精神文明上進人一個新境界。崇高的職業道德意識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價值準則,優質的產品,優質的服務,高效率的工作,以主人翁的態度和責任感對待所從事的職業等價值觀念都包含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中。從職業道德的層次而言,應有三個層次:(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3)利己主義.顯然,第三個層次是應該摒棄的。第二個層次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道德層次。由于人們的普遍素質決定,第二個層次要存在相當長的時期。第一個層次只有少數人能達到,但代表了整個社會職業道德理想的方向。只有在這個層次的帶動下,第二個層次才能正常存在并不斷壯大。
(二)建享和完善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制約束系統。現代市場經濟是在法制約束下的自由經濟,只有嚴格的法制約束,競爭手段才能高級化。因此加快市場立法和市場職業規范化,制定參加市場活動的各類主體的運行規則,要完善市場執法系統,依靠嚴明的法制、制止不正當競爭和職業行為中的違約行為.用法律來握化道德。只有這樣,任何人超過邊界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人們在市場中的行為才能規范,也才能為人們的利益追求確定一個正確的導向。
(三)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職業道德規范的監督保障系統。現代經濟的管理應該是規范化的管理,市場競爭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需健全的監督保障系統來貫徹.因此,要加快建立規范化的律師事物所、會計事物所、審計事物所、資產評估、資信評價等機構.新聞媒介作為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起到宏揚正氣,正確引導的作用。
(四)以建設為主,批評為輔。相當長的時期以來,我們對于道德領域的問題總是易陷于批評的形式,但對如何建設,具體的怎么辦,卻沒有著力解決。尤其是職業道德領域,人們對不道德的職業行為早已深惡痛絕,但還是屢禁不止,關鍵是缺乏建設.建設的關鍵在于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
(五)開展各種有利于建設新型職業道德規范的活動。如,轟動性的宣傳活動,可以增強人們的職業道德意識。象3.15’消費者權益日,通過宣傳已是家喻戶曉;制定紀念日,并通過紀念日活動,強化人們的自律意識。……全國人大、國務院已出臺、并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無疑對職業領域的行為起到了監督、保障作用,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職業道德規范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