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民種糧積極性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民種糧積極性

【摘要】農民種植糧食受到政策的落實、糧食的產量和糧食的收益等因素的影響,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下降將直接導致糧食產量的下降,這對我國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開展對農民種糧積極性問題的調查,進一步了解農民種糧情況及在種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可行性辦法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關鍵詞】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措施

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出現了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甚至撂荒等現象。這個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2006年國家正式取消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牧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的“三補貼”政策。從2007年開始國家還實行了農資綜合補貼,2008年國家又出臺了十項惠農政策。然而,由于種糧仍未走出“比較效益低”的怪圈,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導致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國家糧食安全隱患。確保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因此,本文將集中調查研究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因素,以湖南沅陵縣太常鄉為例,來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湖南沅陵縣太常鄉三個典型村的種糧現狀

沅陵縣太常鄉地處湖南西南部,位于沅水和酉水交匯處,境內山地多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帶,全鄉總面積189.1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40個村小組,6405戶,26340人。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2.85萬畝,水面1.2萬畝,生態林21.9萬畝,經濟林1.75萬畝,林地覆蓋面積達94.3%,全鄉盛產無公害蔬菜、板栗、有機茶等農戶產品。以下根據對該鄉三個自然村的調查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1、種植條件

(1)氣候條件。沅陵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一般小旱為三年一遇,大旱為十年一遇,中等水患為五年一遇,較大水患為十年一遇。由于季節等氣候條件限制,當地多為自然降雨灌溉,針對降雨不足或干旱天氣而修的灌溉水渠因水源不足導致利用有限。

(2)土地條件。主要是低產田比重較大,其中天水田、二干田近13.76萬畝,占總量的28.2%;陰山、冷浸、亂泥田有3.97萬畝,占總量的8.1%。這類田或光照不足,或水源有限,或地下冷浸水位高不利作物生長。而水源、光照較好的稻田約為31.1萬畝,占總量的63.68%。人均只有耕地面積0.747畝,土地的利用率范圍為70%—80%。如黔中郡村地理位置為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條件極其落后,僅靠一條河與外界聯系,是典型的庫區貧困村,該村在農業發展方面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

2、生產狀況

(1)耕地面積少,產量比較低。太常鄉主要種植的作物是單季稻。朝瓦溪主要采用的是自己培育的品種,種子來源于本村的農機站。每畝地年產量僅為500—600斤,基本只能維持生活,有的甚至需要自己購糧。雖然土地人均占有量較大,但實際上真正能利用的較少,其中撂荒的土地占了近30%。

(2)全鄉今年農資價格在往年的基礎上大幅度上漲。其中尿素135元/百斤,漲幅30%;磷肥34元/百斤,漲幅42%;鉀肥250元/百斤,漲幅132%;45%南京復合肥180元/百斤,漲幅45%;25%復合肥80元/百斤,漲幅43%。而農藥如草甘磷8元/公斤,上漲66%;農達10元/瓶,上漲25%。水稻殺蟲劑平均上漲25%,種子價格同比漲幅15%—20%,而糧食保護價上漲不到15%,農資成本漲價與糧食漲價嚴重失衡。

(3)農村的勞動力大多為年老、病弱者。據統計,太常鄉有140個村小組,6405戶住戶,總人口26340人。其中黔中郡村的勞動力人口1183人,外出務工451人,全家外出有132人,占該村總人數的49.28%。留在村里的勞動力大多為老、弱、病、殘、幼等,勞動能力不強,受教育程度不高,運用科技知識能力欠缺,采取傳統種糧方式只能勉強維持家庭生計,田地少的農戶家庭甚至購糧吃飯。

(4)科技支農情況。太常鄉農技服務站成立于1991年,現有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2人,助理農藝師1人,是一個全額拔款的事業單位。16年來,全站人員上下齊心協力,負責全鄉新技術的推廣、示范和咨詢工作。組織全鄉的種子、農藥、肥料的調運工作。但大部分在家務農的農民年齡普遍在45歲以上,沒有專業的技術水平,主要是依靠長期積累的種植經驗。

3、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成果

2004—2006年,湖南省各級黨委、政府對落實種糧補貼政策高度重視,抓得很緊。全省共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50666萬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l83571.3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6110萬元,農資綜合補貼共發放58150萬元。從2005年開始推行信息化發放,惠農政策的落實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湖南省乃至全國種糧現狀不容樂觀,仍存在問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4、農民種糧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1)農民普遍認為種糧食不如種經濟作物。由于糧食生產成本的逐年上升,種糧效益越來越低。今年的早稻成本已經達到每百斤68.3元,按畝產750斤和農戶門前售價68元/百斤計,糧食銷售收入為510元,剔除生產成本512.26元,加上良種補貼10元,直補6.5元(全年每畝13元,按早晚稻各6.5元計),農資綜合直補7.05元(全年每畝14.1元,按早晚稻各7.05元計),每畝收益為21.29元,相比2005年的29.67元下降了8.38元。與此相比較,種植經濟作物需要的成本就大大降低,而且有更高的收益,如種辣椒、茶等年收入能達2000元以上。

(2)農民普遍認為種糧不如外出打工。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效益比較低的產業。從調查情況看,一畝地剔除農藥、種子、化肥、機耕、機收、機播、機種、務工等成本因素,不過六七百元的收入,農民種田一年的純收入5000元左右。據調查,86%的家庭在開支子女教育、婚嫁費用后,基本上沒有剩余的資金。而外出務工者平均年總收入為12000—15000元,遠遠超過在家務農的收入。

(3)農民普遍發現糧食價格漲幅不如農資的漲幅。一是生產成本高,二是糧價較低。由于今年農資價格漲幅過大,致使農業生產成本每畝增加120元左右,嚴重弱化了國家惠農政策應有的效應,不利于農民災后恢復自救與當前生產,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本地糧食收購的價格為1元/斤,最好的時候為1.5元/斤,價格波動變化不大,基本保持穩定,但還是相對較低。

二、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主要因素

1、田地土質差,糧食產量低

一是天水田、二干田比率大,缺乏水源,只能栽種生育期在110—125天的早熟水稻,這類水稻生長期短,產量不高。二是農業小氣候復雜,易發生作物病蟲害。近年來農資價格上漲,種糧效益下降,大批青壯年外出打工,不得不放棄低產貧瘠土地,撂荒率達到了28.9%。

2、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新技術應用系數低

一是糧食作物新品種的引種與示范發揮作用不強。糧油作物生產難以發揮整體優勢,總體技術推廣應用落后,糧食產量難以提升。二是糧食作物品種優勢增產潛力沒有充分挖掘。近年來,除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外,大豆、紅薯、馬鈴署、花生、蕎麥等旱糧基本使用老品種,沒有及時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三是農業技術推廣系統職能弱化,推廣力度不大。表現為縣級技術部門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級農業技術力量工作重心偏移本職業務。3、農田水利設施嚴重老化

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因資金不足而無法修復,難以保障農業生產的正常排灌,嚴重影響了糧食生產。

4、勞動力資源大量流失

據統計,黔中郡村外出勞動力達該村總人數的49.28%。外出勞動力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而從事農業生產者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這給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帶來較大的影響,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穩定與快速發展。尤其在邊遠山區這種情況特別嚴重。

5、糧食產品產業化進程緩慢

由于受基礎條件、開發資金、技術力量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化的整體發展不快,其表現為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實力不足,品質不高,品牌不強,效益低下。大批糧食產品不能就地轉化升值,沒有糧食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也沒發展訂單式農業生產。

6、惠農政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農業機構尚不完善,制度建設還不規范,宣傳力度不夠。據調查,85%以上的農戶只知道國家頒布了“三補貼”政策,對于其他政策缺乏了解,從而導致了農民對領導的誤解。

7、國際形勢對農民積極性的影響

當前,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導致許多國家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增大。如香港前段時期米價出現了暴漲,發生了搶購;東盟一些大米出口國開始限制出口;非洲在去年糧食價格大漲70%的基礎上,今年又漲30%,一些非洲國家出現了排隊甚至搶糧的現象。盡管我國近兩年的糧食價格上漲了9%,但中國的糧食價格仍是全世界最低的,這種價格逆差不僅不利于長期的糧食安全,而且不能使中國的農業成為現代產業,不能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美國和歐洲實行的農產品補貼,已使許多國家的農業投資無利可圖,世界糧倉已從北非、東南亞等地轉移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糧價上升必然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實質性沖擊。長遠來看,任何現代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規模經濟,農業也不例外。農業作為一個土地要素密集的產業,其規模經濟是建立在土地規模經營基礎上的。解決糧食問題,一靠技術進步,二靠制度創新。沒有制度創新解決農業的規模經濟,再好的技術也無法應用到生產經營活動中去。因此,必須正視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實現機械化種植、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三、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可行性建議

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產業的穩步發展,本文根據國家的發展形勢,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1、積極開展宣傳動員,提高和鞏固糧食生產

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宣傳模式及宣傳媒介,如廣播、農業知識宣傳欄目、農科所技術人員下田及網絡等方式,大力宣傳新的種糧政策及方法,使農民了解當前政策和措施。根據農民的需要開展專門的農業知識技術講座,開設固定的農知咨詢臺,對農民在種糧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同時動員廣大農民進行糧食生產,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2、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擴大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農村耕地面積有限,農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種植受土地面積影響大。對農村土地進行統一的管理,實行土地承包管理制,把全鄉的土地合并后,讓責任心強、工作效率高的農戶共同耕種、管理,實現不撂荒不拋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對種糧大戶實行保護及獎勵措施,努力穩定種糧大戶經營的土地。在條件及土地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對糧食種植實行產業化管理,對中低產田實行改造。大力推廣桔桿還田技術,全面推廣測土配肥技術,提高耕地質量,最終實現擴大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

3、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要實現糧食的高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種糧科技投入力度。由政府或農科站選派知識水平較高、技術過硬的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活動,把最新科技咨訊及成果帶到田間地頭,定期開辦農業知識技術講座,成立農業技術人員與種糧農民一對一的幫扶小組,使農業技術人員從根本上了解農民種糧的疑問,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利用當地的資源聯合設點辦廠,真正將作物變成產品,提高經濟效益。

4、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扎實推動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建設,鞏固農業發展基礎,提高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戶、農民合作組織和村組集體的建設項目,縣財政給予一定的補助。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確保糧食生產不受洪澇與旱災影響。充分發揮國家以工代賑與扶貧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大園田化建設力度,努力鞏固農業發展基礎。

5、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了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業生產資源的漲價應在政府或相關部門共同作用下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堅決查處亂漲價的行為,在農資質量方面要做到嚴格把關。進一步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適當調整最低收購價,使農民獲得合理的收益。建立統一集中的市場銷售模式,規范市場的運作,進一步保障農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劉寶森、董振國、房寧:中國政府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安全[Z].新華網,2008-06-13.

[2]張尚武、李克勤:種糧政策激勵市場前景看好早稻栽播穩中有升[N].湖南日報,2008-04-09.

[3]孔善廣:糧食安全與農民收入問題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寨沟县| 阜平县| 丘北县| 吴堡县| 南京市| 涟水县| 固原市| 霍山县| 鄱阳县| 会东县| 大理市| 玉田县| 黑山县| 常州市| 洪湖市| 曲阳县| 久治县| 平谷区| 石楼县| 霍邱县| 宜黄县| 南丹县| 榕江县| 萨迦县| 吉木萨尔县| 辽源市| 德清县| 桂平市| 海口市| 彭州市| 河池市| 建阳市| 临清市| 山东省| 松原市| 潼关县| 剑川县| 周宁县| 凉山| 兴安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