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此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會保障;和諧社會;科學發展
1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緊迫性、必要性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要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障礙。完善農村社保障政策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前提和保證,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目標就是要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確保其不因特定事件的發生而陷入生存困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社會成員解決了由于生活無保障而出現的基本生存問題,并且獲得了在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參與社會競爭的機會,為其能力的發揮奠定了基礎;社會保障還通過對意外事故中的不幸者的救濟、為失業者提供失業保險或者失業救濟、為疾病患者或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弱勢群體提供醫療保障,消除各種危及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社會風險,免除社會成員的后顧之憂,調動其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些正是人的發展的價值目標的充分體現,從而實現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價值目標的有機統一,這正是科學發展觀所要體現的內涵。
(2)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最近連續幾年中央都以“一號文件”的形式來凸顯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發展小城鎮、農業現代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大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取消農業稅、糧食直補、大型農機具補貼、工業反哺農業等一系列措施多管齊下,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根源,廣大農民缺乏社會保障是一個重要原因。正如農民自己編的順口溜:“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币粓龃蟛∽憧梢粤钷r民傾家蕩產,在此情況下,國家再好的惠農政策也是枉然。所以,為農民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等同于增加了農民收入,是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金鑰匙,同時政府的一系惠農列政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城鄉社會保障差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生產、農民生活與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大,受市場的沖擊也越來越大。同時,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決定了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更多地受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農民生活水平的穩定因素要多于城市人口,但就目前看,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很大差距,農村的醫療、養老、低保這三項最基本的保障形式,僅處在試點或探討階段。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保障方式短時期在農村無望實施。
②社會保障覆蓋面窄、層次低、發展不平衡。從社會保障的支出看,到目前為止,占全國80%左右農民的社會保障費支出占全國保障費總支出的11%,而占人口不到20%的城鎮居民社會保障費支出占總支出的89%??梢?,農村與城市人口享受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平衡。從覆蓋面看,城鎮已達91%,而農村只有2%。另外,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在各地區也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好于東北、中、西部地區。
③社保資金缺乏穩定來源、籌資困難?,F階段,農村社會保障最突出的問題是社保資金短缺。國家雖然加大投人力度,但遠不及農民對社保資金的需要,社保資金增加的幅度低于物價的上漲速度。社保資金來源單一、有限,主要堅持“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大多數集體無力或不愿承擔,國家政策很難落實到位,單純依靠農民自己繳納又受農民收人水平的限制。這樣,社保資金就缺乏穩定性與持久性。
④硬件設施差。由于歷史欠賬較多,農村社會保障相關的研究硬件設施也很差。醫療衛生方面,目前全國鄉鎮衛生院危房現象十分普遍,鄉鎮衛生院缺少運送病人的車輛;“五?!奔泄B方面,很多敬老院已經危房,房屋破損嚴重,沒有資金進行維修。還有醫保、社保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施方面缺口也很大。
⑤一些特殊人群的社會保障存在“盲區”。一些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如農民工保障問題、農村非農業人口保障問題、失地農民保障問題等。由于這些社會群體的社會保障存在很強的特殊性,目前都沒有系統的社會保障措施,多數問題尚在探討階段。3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1)要堅持突出重點,逐步推進。根據基層和農村群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農村社會。
障體系應該包括農民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和貧困救助等方面的內容。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跳而就。必須在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和認識水平,考慮省情和財力的基礎上,根據農民的需要,突出重點、逐步推進,保障標準由低到高,保障范圍由小到大保障內容由單項到綜合。
(2)要堅持多渠道籌集農村社會保障資金。農村社會保障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地方。
農民參保三個方面。政府投入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各級政府應當從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努力增加用于農村社保的投入。
(3)要堅持把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與發展農村社會保險事業相結合。建立農村社會。
障雖然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但是,由于社會保障的政策性、統一性、普遍性,只能解決農民普遍面臨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不可能解決農民保障面臨的全部問題,更無法滿足不同收入水平農民不同層次的需求。因此,在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還應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險事業,鼓勵各類保險機構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開展家業自然災害,農村家庭財產,農民人身意外傷害、傷殘等保險活動,使農民遭受意外損失或意外傷殘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償,化解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風險,減少各種天災人禍對農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4)大力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工作。首先應當根據憲法盡快制定社會保障立法體系。
這一體系,應當包含公民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法案和各項專門的社會保障法案。其中,公民社會保障基本權利法案將對社會保障的對象、范圍、實施,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和管理,社會保障機構的設置,公民享受社會保障的程序,侵害公民社會保障權利行為的處置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在社會保障基本權利法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障法、醫療保障法、老年保障法、軍烈屬保障法等專門的社會保障立法體系。其次,應當盡快制定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立法體系??梢钥紤]條件成熟時單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社會保障法案,以反映我國農村變革中的現實和復雜情況及其不同于城市的顯著特點。
(5)著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合作醫療三項制度?,F階段。
應著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合作醫療制度。只有將這三項惠大多數農村居民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起來,農民基本生活才有真正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宋曉梧等.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20年[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中國勞動保障編輯部.農村社會保障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起步[J].中國勞動保障.
[3]辛維舉.對建立健全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