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景觀多樣性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日本現代景觀的展示模式有古典景觀控制下的現代呈現一說,其發展路程既傳統又現代,在世界上獨具特色。本文從其城市景觀設計手法的多樣性角度切入,從社會人群的行為、心理與環境空間的關系考察景觀設計的多維動態,根據日本景觀設計的人文、地域特征,結合景觀設計面臨的發展態勢,分析其城市景觀道路發展的特色與優勢。為我國當下面臨的城市景觀設計問題與前景,整理出相應的設計經驗并拓展新的思路。中國論文聯盟
一直以來,日本城市景觀建設中對城市文化傳統內涵的保留,及至今日的傳承與延續,都有其獨到之處。在都市名城保護,都市圈產業計劃,交通規劃等方面,其本土設計師的景觀方案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實現了對單純抄襲西方模式的超越,形成了地域風格鮮明的發展模式。而現今國內的城市景觀也面臨著傳統文化與多維模式發展激烈碰撞的境況,我們也許能從日本城市景觀設計手法的多樣性作為切入點,在追求具有都市情趣的環境景觀之余,與當地的特殊地理風貌加以聯系,創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環境景觀。
在日本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個空間層次的聯系日益緊密,城市景觀的縱深感日益加強。為塑造形式更加立體,內容更加飽滿的景觀空間,立意和手法都備受考量。具體深入到其景觀案例的設計理念,我們能根據其多樣性的設計手法,得到不少經驗與啟示:
一.突破傳統的材質搭配與空間互動
從日本傳統景觀設計中強調受眾的感受入手,通過平面、立面景觀互動概念的提煉并與之相結合,并在現代景觀設計融合人與空間的交互性,相信會有不俗的景觀設計效果。
例如日本出云地區交易中心及站前廣場就將這些元素很好的串聯起來。此現場景觀的主體由數學計算得出的多邊形組成,每個模塊切割成了3x4m的三角形,基地上有兩組主要裝置:綠草坡,黑鋼表面和不銹鋼鏡面組成的的焦點“單元”以及12根白色“聲柱”桿件。
首先,草坪模塊形體塑造打破了傳統的平面布局,上升到空間的三維視角。三組不同材質的“混搭”尤其突出了視覺效果,草坡的自然親和力,黑鋼的冷峻時尚感,不銹鋼鏡面對環境和人群的反射效果,輕易的抓住了眼球效應,使行走成為一種視覺享受。其次,12根白色“聲柱”桿件能制造出微妙的流水聲,替代了實體的存在,充分挖掘出材質多樣性的搭配與感官互動效果。材質的巧妙搭配不僅提供了有趣的人、景互動的空間范例,也形成了極富創造性美的視覺享受。設計者將景觀的感受主體,表達主體等綜合信息進行有序的整合并作為設計的表達核心,這種有效的設計手段將大大提升景觀的藝術魅力與互動作用。
二.感官與環境的相互促進
在當今綜合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單一景觀空間關系的設計已不能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包括心理需求和行為需求),這就要求設計師不斷地探求新的研究領域,挖掘地域特色,提升引導大眾的審美情趣,充分展示、組合物體與環境特征,從而控制人對景觀環境的感知與想象。以滿足絕大多數人隨著社會變遷而不斷變化著的意識形態與行為要求。從社會心理、行為投射的角度看來,城市景觀正面臨著越來越綜合的考量與考驗。
府中市美術館前庭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通過感官體驗并進一步延展到精神層面享受的景觀設計案例。此案例通過不同材料的延伸效應來重點突出感官效果,首先在材質上采用經過篩選的鋪地紋理和顏色,用凹槽的模式來反映光影的變化,深色的石塊與安息香等植物的花朵取得材質上的視覺對比。其次,排水設施則被設計成了樂器般的效果,三口水井在雨天能奏出美妙的雨水滴落般的音樂。作為景觀設施中重要的互動部分,游人能夠停留在每株安息香的周圍,或遵從自身的感官體驗,或陷入自我冥想,很好的拓展了景觀環境的感官效果與聯想空間;突破了景觀本身的獨立性、局限性,使環境主體回到參與和體驗這一關系,并深化二者之間的聯系,建立出更緊密,更有影響力的紐帶。這就更好的解答了從物質的創新組合,到環境氛圍的創造,進而影響精神層面的一種有聯系、有變化、有影響的城市景觀設計方法。
三.設計結合自然
麥克哈格在其代表作《設計結合自然》闡述了人與自然環境之間不可割裂的依賴關系,對氣候、植被、城市、鄉村等問題均以生態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確合理的利用途徑。因此在每一處地理環境中,設計者都可以通過該地區固定而特殊的氣候條件聯系到景觀設計的核心。如日本琦玉具有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因此琦玉新都心櫸樹廣場就以“空中之林”為主題,日本園林設計師佐佐木葉二結合自然植株的四季變化創造出“變幻的自然與人的相會,新都市廣場”。設計者力求為鋼筋水泥叢林城市中生活的都市人創造出能夠親身體驗大自然變化的場所。這個設計從人們對自然的渴望出發,用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季節變化作為激發點,引導人們回到生活的細節,體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體味晨露,朝夕,花開,葉落。這就是設計結合自然帶來的人與環境的巨大共鳴。而作為城市環境的規劃者、創造者,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宜人過渡,設計核心的準確把握,設計帶來的綜合信息將直接建構出人與環境的直系平臺,并對受眾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煉古繹新——提煉古風,演繹今景
日本景觀的發展受其傳統造園的影響深刻,他們既善于挖掘自然的精髓,又強調人與自然的呼應與緊密關系。作為強調本土特征的景觀設計方案,設計師將考慮更多層面的干擾因素。而只有當城市景觀設計與社會人文環境、文化氛圍等因素結合時,當人們表象的與潛在的各種行為意識得到積極呼應時,城市景觀設計才能得到人群的認可與積極的反饋。
例如今治國際飯店中庭“瀑松庭”,就是一個以瀨戶內海為主題的庭院,提煉傳統造園手法,并對材質挑選形象化,用黑松和流水構建“動”與“靜”的空間主題,既還原了日本傳統造園的冥想空間,釋放身心,又配以流動的跌水,融入對生活哲理的領悟。吸取傳統手法的精髓并進一步演煉,從演繹手法到表達深度,這是景觀設計師對繼承傳統表達敬意的方式之一。正是通過這種對傳統精神內核進行新的手法演繹與信息還原,地域設計的傳統才能得到傳承,發展路程才會不斷收集、過濾、提升新信息帶來的優化與進步。
綜上所述,除了繼承傳統景觀設計手法外,現代的景觀設計師不僅僅從視覺效果,還常常以聽覺,觸覺,知覺等多種感官互動的手法來演繹城市景觀。通過這種手法創造城市景觀的美和情趣往往帶給人們更加愉悅的環境氛圍;而情景交融的景觀手法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促進了立體化的城市景觀設計思路。這就為我國現代城市景觀及其未來發展模式提供了客觀的借鑒與思考,從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層面人群、不同氣候特征強調設計的合理性,做出景觀設計的韻律美,做好城市景觀設計的加減法。從而促進我國城市景觀在繼承與創新過程中的多維度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造園書系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日本最新景觀設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3](美)約翰.O.西蒙茲著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沙永杰著“西化”的歷程——中日建筑近代化過程比較研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李蕓著都市計劃與都市發展——中外都市計劃比較東南大學出版社
[6]譚建華賀冰/譯場所與設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7]景觀設計雜志
[8]吳家驊著景觀形態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9]劉庭風著日本園林教程天津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