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高校社務工作介入方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李龍軍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在我國雖然有學校社會工作之實,但學校社會工作仍然為多數人所不知。特別是作為學校的掌權者———校長們所不知。在學校的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制定中,對于學校社會工作的定位模糊,致使學校社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學校輕視甚至是忽視。同時,學校社會工作本身也是一個內涵廣泛的概念。其試行之初,原本是作為“德育工作的補充”。眾所周知,在中國學校中,肩負德育工作的組織有很多,比如黨團工作、心理輔導工作等等。其實這些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著交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獨發展學校社會工作,就有可能與現有的肩負德育工作的工作部門相雷同,造成機構重復設置和資源浪費等。正是這雜亂如麻的關系,要使學校社會工作在學校的構架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變得極為困難。
就我國大陸地區情況而言,學校社會工作極難被納入到學校崗位體系。因為我們雖然沒有明確學校社會工作的提法和做法,但實際上有很多專業性的崗位在充當著學校社會工作的角色。比如現有高校基本都配備了心理咨詢崗位,很難說心理咨詢崗就不能做原本應由學校社會工作崗做的工作。而現實的情況也存在著學校社會工作和心理咨詢工作相混淆的情形。在我國教育界,很多人都認為學校社會工作其實就是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簡單重復,既然已經有心理輔導崗的存在,而且運行得也還不錯,那么就沒有必要設置學校社會工作崗。這種觀點乍看是有道理的,但是其混淆了學校社會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的角色定位。從社會工作和心理學的理論淵源來講,心理學對早期的學校社會工作有著重大影響,其為學校社會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社會工作的許多治療方法都是從心理學的發展而來。從公共方式上看,社會工作主要有三種方式: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而心理輔導的方式也有三種,與社會工作方式極為相似,分別是:個案輔導、小組活動和團體活動。盡管二者極為相似,但是二者還有重要的差別:心理輔導工作注重“人的本題”,而學校社會工作則注重“人在情境中”,這是二者的根本差異。學校社會工作者缺乏專業性其實我國現有的高校社會工作者組成是一個大雜燴,絕大多數人沒有社工專業背景。因為對學校社會工作的不重視,社會上普遍認為學校社會工作者的進入門檻很低甚至沒有門檻。這樣就有很多非“科班出身”的進入到社會工作者的隊伍中去。還有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學校社會工作者的待遇很低,專業的人士又不想進去。最終的結果就是,專業的優質人才不想去做社工;外行的劣質人才不得已去做社工。在這種情況下,想使學校社會工作有一個很大的進步或者提升,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在校內增設專職高校社會工作者
既然學校社會工作者有其角色的特殊性,高校必須重視學校社會工作。讓學校社會工作者的配備也具有一定素質,而不是任何人都可替代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一項工作要想得以順利的開展,就必須有一支專業的團隊。根據我國目前高校社會工作試點實踐的情況來看,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高校社會工作者隊伍是我們的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二)重視運用心理咨詢技術
心理咨詢是由專業人員即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很多人將高校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等同于高校社會工作。雖然學校心理咨詢活動在解決學生問題時,也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它同學校社會工作仍然存在根本的區別。心理咨詢關注的是當事人此時此刻的心理感受,它會使用各種技巧幫助當事人緩解這種心情,但它不會去關注究竟什么樣的環境使得當事人發生這樣的問題,更不會對這一環境加以分析和改造。它們的區別如下。(見表1)當前,我國多數高等院校均設有心理咨詢機構,只是名稱各異。有稱心理輔導室、心理聊天室、心語室等。筆者認為應當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功能,同時要求心理咨詢老師學習和掌握學校社會工作的技巧、原則。尤其是像個別化原則、接納原則、理解關懷原則、案主自決原則等對于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幫助甚大。另外,學校輔導員應學習和掌握這兩種技術,以便在學生工作中能提高效率,增強效果。也就是說開展高校社會工作,應與學校領域的其他專業機構和人員,尤其是學校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等共同組成團隊,為學生提供服務(如圖1)。因為他們的服務對象和工作目標具有一致性。
(三)學校社會工作與家庭社會工作相結合
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教師,家庭亦是孩子最早的學校。學生在家庭中度過大部分時間,與家長的互動最為長久和親密(范明林,張潔,2005)。因此,學校社會工作應當適當與家庭社會工作結合起來。大學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往往與其家庭有關。針對這些案例,只有與其家庭(家長)一起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學校社會工作應該與家庭教育以及對家長的服務結合起來。對家長的服務包括向家長提供相關的信息,教導家長正確地教育子女以及同子女相處的方法,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的相關工作等。此外,學校社會工作還應著重于同家長的聯系,改變家庭關系的不當之處,為學生的成長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國學校社會工作尚處于發端中,但在國外以及我國港臺、大陸地區相對發達的城市中,學校社會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社會工作有其角色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理應受到各方重視。重視學校社會工作的本身,不僅僅對提高在校學生的福利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解決大學生就業也有重要作用。慶幸的是,高校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已具雛形,但其積淀不深,正所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