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戒毒人員監管模式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戒毒人員監管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戒毒人員監管模式研究

本文作者:高鵬伍瓊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云南省開遠市雨露社區發展的制度保障

為了加快“雨露社區”的建設與發展,紅河州委、州政府以及開遠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雨露社區的政策和措施。如:《雨露社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規定》、《雨露社區生產效能激勵機制》等,并建立了社區居民的求職模擬制度、工資獎勵機制。開遠市政府還對戒毒所和“雨露社區”興辦的企業在稅費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減免,為社區建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位的支持;對入住“雨露社區”的戒毒康復人員實行社會低保政策,衛生和教育部門還向“雨露社區”派駐專業人員,開展醫療和教育培訓工作;工、青、婦組織與社區建立了康復人員回歸社會培訓幫教站,使社區人員通過康復勞動,在學習生存技能的同時,培養起良好的心態,為重返社會做準備。

云南省開遠市雨露社區的管理

(一)社區的管理模式

雨露社區的人員構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戒毒期滿后自愿留下的康復人員,以及離開戒毒所后自愿加入社區的人員,這一部分人員被稱作“學員”、“參與人員”或“社區居民”;另一類是在社區進行強制戒毒的吸毒人員。兩類人員實行分類管理。社區居民由社區領導和居民自身進行管理,而強制戒毒人員仍由戒毒所管理;社區居民的生活條件明顯高于強制戒毒人員,不僅可以通過勞動領取工資,而且還可以在社區中結婚生子,其日常生活與其他社區的居民無異。在具體的管理模式上,雨露社區參照街道社區居委會管理體制,建立了以公安機關管理為輔,以“社區居民”自我管理為主的社會化自我管理模式,由強制隔離戒毒所領導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的“主任”;通過民主選舉,在“社區居民”中產生社區協管委員會,共同對社區進行社會化管理。在管理制度上,“社區居民”與社區簽訂《開遠市雨露社區居民居住協議》,雙方以《禁毒法》為依據,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鞏固戒毒成果的措施,為其提供工作崗位;而“社區居民”則自覺履行居住協議的規定,遵守《禁毒法》的有關規定,通過繳納較低的房租,即可在社區內租賃房屋,并開始生活(居民入住社區完全出于本人自愿,如果想退出社區,可向社區居委會提出退出申請)。根據雨露社區最初的建設原則,社區堅持“由公安管理,逐步轉向社會化管理,由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到全部開放的社區過渡”的發展思路,在現階段實行半開放式管理,“社區居民”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平時有事可以請假外出或回家。

(二)社區的組織機構與日常管理

1.組織機構與職責

雨露社區的社區機構主要有居民委員會、社區協管委員會、社區工會、婦女代表大會等十多個組織,所有組織皆由社區居委會領導。社區居委會于2009年6月25成立,戒毒所所長當選為居委會主任,主要負責指揮和協調,領導其他機構和組織的工作;社區協管委員會于2008年10月15日成立,成員由社區居民民主選舉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首屆協管會通過差額選舉方式,從全社區十二名候選人中選舉產生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委員四名。協管會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居委會的部署,對社區大大小小的各項工作監督管理,如:商貿街的進貨賣貨、學員出入社區的請假休息、工資發放登記、藥品發放登記、食堂經營、園區綠化與日常衛生、房屋裝飾維修、居民作風紀律、居民家庭矛盾和糾紛調解等。協管會每周要召開總結會,討論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上報居委會。根據社區發展規劃,雨露社區實行民主化管理,將逐漸由民警管理為主,轉變為“居民自我管理為主,民警管理為輔”的社會化管理模式。目前,社區共有民警24人,所長1人,教導員1人,副所長2人,中隊長5人,另有工勤人員9人,其中,由中隊長服務社區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和管理。

2.工作人員薪酬與社區資金管理

居委會工作人員多為戒毒所工作人員,其工資由市財政負擔,擔任居委會職務無額外工資收入;社區協管會工作人員則由市財政支付工資,每人每月1000元;社區居民參加生產活動,可領取工作報酬。在社區資金管理方面,社區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社區企業的生產盈利,以及房屋租金三方面。社區生產企業的盈利每月均須上交開遠市財政,財政局再將錢返回市公安局,由公安局發給戒毒所。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戒毒康復人員(社區居民)的生活開支,包括一日三頓的伙食、醫療衛生、年終評選優秀居民的獎金、節假日活動支出等。

3.民主管理

雨露社區實行民主化管理,不僅多數社區管理人員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居民還可以參與社區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現在雨露社區實行的《出入請假制度》、《獎懲制度》、《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等10多項管理規章制度,都是由社區居民參與討論,并修改制定的。在社區規劃過程中,居民意見也得到很好的尊重。因為雨露社區是一個針對戒毒人員的特殊社區,與其他社區有所不同,在社區建設規劃方面,對于酒吧、網吧等設施是否可以在社區內設置的問題,居民和社區管理人員之間存在不同意見。為此,居委會主任(戒毒所所長)專門就這一問題,向社區居民發放了調查問卷,在多數居民(戒毒人員)同意的情況下,雨露社區建起了酒吧和網吧。

(三)社區的生產經營活動

雨露社區建有專門的工業生產區,由戒毒所人員(兼居委會職務者)專門負責組織生產活動,生產區的工作人員皆為社區居民。在社區的投資企業,按照社會福利企業進行管理,享受各項工商稅務和各管理部門給予的優惠政策,同時無需支付房屋租金及出讓金。而且,社區企業生產的許多產品被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如課桌椅、熱水器等。從2002年至2012年,在戒毒所原有項目的基礎上,社區累計引入28個生產項目,技術型生產項目占73.3%。目前,雨露社區擁有太陽能熱水器加工、皮具制造、服裝加工、套裝門加工制作、太陽能玻璃管鍍膜等17個生產項目,建設種植、養殖基地60畝,能夠為社區居民一次性提供2000多個勞動崗位[7]。在眾多企業中,石林牌膠(足球)鞋生產廠月產膠鞋100萬雙,2009年生產總值達1300萬元,純利潤220萬元[9],為社區最大的企業。2010年,社區生產總值達7300余萬元,利潤為400余萬元[8]。

(四)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

目前,社區共有916人,其中社區居民516人,有88對已結婚成家。社區居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參加社區企業生產的勞動所得,二是在社區進行經營活動所得(居民可通過申請、競標、審批等程序,申請開辦私營企業,如燒烤店、理發店等,并且可獲得政府資助,月房租為160元),三是社會救助(生產能力較差者,被納入開遠市低保覆蓋范圍,同時社區也提供額外的救助。從2007年至2011年底,社區共有118人被納入城市低保范疇,累計發放低保金60余萬元)。2010年社區居民實際月收入930元,月人均實發工資690元(居民的伙食由社區統一負責,伙食費由居民個人負責,社區提供伙食補助,居民伙食費及其他費用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社區居民的住房皆被列入政府廉租房建設計劃,而且,出于人性化考慮,社區居民需求的不同,建設有單間(16平方米)、夫妻間(30多平方米)、家居房(50多平方米)三種房屋類型,每平方米月租金0.5元,社區居民可自主選擇;同時,社區提供電視機、床、桌等家具,其租金共5元。社區除了配備超市、商店(化妝品店、冷飲店等)、網吧、電話吧、理發室等設施外,還設有醫療機構(由政府派駐專業醫務人員,為居民提供24小時免費治療)、“法律援助工作室”(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等,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區居民除了參加生產活動外,還有著豐富的業余活動。居民自愿成立了“雨露社區藝術團”,與社區管理人員共同組織各種文藝表演活動;社區還辦有專門的出版刊物———《雨露心聲》,供社區居民發表文章。2010年,開遠市團委又為社區建立了“青年希望書屋”,并捐贈了價值7000余元的法律、文學、科技等各類書籍300余冊,進一步豐富了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目前,居民可以讀書看報、上網、打球、下棋、看電視、參加文藝演出、與民警聊天談心,文化活動形式多樣。此外,社區居民還開展各種獻愛心活動,自發為汶川大地震、云南大旱、貧困學生、困難家庭等捐款21500元(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

“雨露模式”的經驗與持續發展

(一)“雨露模式”的經驗

雨露社區為已完成強制戒毒人員,以及戒除毒癮但又不能或不愿回歸社會的特殊群體,提供了一個生存空間,作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與行為矯正的中途驛站和最終回歸社會的場所。在這里,戒毒人員與戒毒所管理人員、民警和諧相處,沒有歧視與不平等,在共同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居民(戒毒人員)積極參與,其民主權益得到保障和維護,“警民關系”和諧,營造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氛圍,促進了戒毒人員心理健康的恢復。同時,通過組織居民(戒毒人員)參加生產勞動,既創造了社會財富,讓戒毒人員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所在,重新樹立了人生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戒毒人員的生存技能(截至2011年上半年,從“雨露社區”回歸社會的1306名戒毒康復人員,均掌握了一種或多種技能,其中,焊工518人、縫紉工412人、鉗工388人、電工393人,有467人已取得勞動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最終成功實現了戒毒康復人員“重返社會”的目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雨露模式”。以下是雨露社區模式得以成功的幾點經驗:第一,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戒毒人員并沒有因為吸毒的緣故而被社區視為特殊人群,并對他們采取歧視措施。相反,雨露社區本身創立就是為這些戒毒人員服務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重返社會,在社區管理的過程中,戒毒人員(社區居民)的各項權益均得到保障和尊重,警民關系和諧。第二,集康復、生產與生活于一體的管理方式。社區注重戒毒人員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提供各種醫療服務,保障其健康與安全的同時,還開展各種心理咨詢活動。同時,通過組織生產的方式,鼓勵戒毒人員自食其力,創造社會財富,在幫助其學習生存技能的生產過程中,重塑了戒毒人員的自信心。而且,社區健全的生活設施,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多種多樣的文化生活,讓戒毒人員在生產生活中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最終能夠以健全的人格重新融入社會生活。第三,政府的大力支持。社區在建設之初,雨露社區即得到了公安部、省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持,在過億的財政投入的過程中,紅河州政府和開遠市政府出臺了各種優惠措施,從社區建設用地、居民戶籍管理、居民醫療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建設,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優惠和減免,將社區生產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這些措施的出臺和實施,是雨露社區建設得以成功的重要制度保障,這同時也表明,針對戒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的社區管理模式最終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這是“雨露模式”最突出的特點。

(二)社區的持續發展

盡管社區發展取得了成功,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自愿式的入住規定,容易使原有居民長期在社區居住,不愿重返社會,進而擠占社區資源,導致其他戒毒成功的人員難以申請入住;社區與戒毒所兩者之間的關系難以界定,戒毒所強制戒毒人員與社區居民兩類人群之間的管理困難;社區建設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投入,建設資金來源單一。針對這些問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社區應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準確定位。在社區發展目標定位上,社區是專門針對成功戒毒的人員而建立的,肩負有重要的社會職責,不同于一般社區,尤其在社區建設過程中有大量的政府投入。因此,社區在實現社會化管理的過程中,仍然要做好戒毒康復人員的“接納”和“輸出”工作,要加強對社區居民的心理引導,積極鼓勵他們重返社會,從而吸納更多的戒毒人員,使社區的社會效益最大化。第二,理順關系。由于社區是在戒毒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兩者之間關系模糊,尤其是在社區的管理模式上。因此,要進一步理順社區與戒毒所之間的關系,明確雙方的權責義務,包括管理人員的職責、共有場地使用、人員管理等,同時加快社區的居民自治進程。第三,加快發展。社區目前有十多個生產企業,而且有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在今后發展過程中,社區要積極利用這些資源,加快社區企業發展,增強社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時,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減少對政府財政投入的依賴,最終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建宁县| 南雄市| 疏勒县| 永靖县| 望谟县| 宝鸡市| 永定县| 古蔺县| 黄大仙区| 中江县| 巧家县| 喀喇沁旗| 包头市| 济源市| 吉隆县| 华亭县| 特克斯县| 永修县| 平远县| 罗平县| 青海省| 资兴市| 宁明县| 嘉鱼县| 鹤壁市| 南华县| 甘谷县| 平昌县| 桂平市| 兴义市| 亳州市| 句容市| 奉贤区| 霍山县| 河北省| 井陉县| 保靖县| 娄底市| 高阳县|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