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院手術室護士防護認知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狀況,為提高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知識水平和防護能力提供參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7所基層綜合醫院的手術室護士進行一般情況、手術室護士職業危險因素的認知、護士對職業危險預防與處理的認知和護士職業防護培訓情況等4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調查對象中,對手術室護士職業危險因素41.88%完全了解、54.64%部分了解、3.48%不了解,得分8.31±1.72;對職業危險預防與處理知識40.58%完全了解、54.30%部分了解、5.12%不了解,得分12.23±2.01;護士職業的防護培訓情況:45.22%培訓到位、51.30%部分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結論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水平較低,職業防護能力不足,需要得到全面的培訓。
【關鍵詞】
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調查分析
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治療和護理的特殊工作環境[1]。在手術和護理操作過程中,手術室護士常暴露在放射線、麻醉氣體等危險因素之中,銳器刺傷和患者血液感染也威脅著護士的人身安全,因而,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安全越來越受關注。通過各種措施加強職業防護,保證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與健康,已成為護理工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2]。然而,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傷害仍時有發生。為此2016年11月—12月,我們用自行設計的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調查問卷對7所二級綜合性醫院手術室護理士的職業防護認知狀況和應對能力進行調查,分析原因,為提高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水平和防護能力,減少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傷害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2月隨機抽取本市7所二級綜合性醫院手術室護士115名為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43歲,平均(33.15±7.20)歲;學歷:大專53名,占46.09%,本科:62名,占53.91%;職稱:護士23名,占20.00%,護師64名,占55.65%,主管護師及以上28名,占24.35%;護齡:1~21年,平均(10.26±2.78)年。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在參考有關文獻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學歷、職稱、資歷等;第二部分為手術室護士職業危險因素認知狀況,包括手術室護士最常見的職業危險因素有哪些,空氣污染、電離輻射、儀器噪聲等對護士的傷害,化學消毒劑及藥物治療等因素對護士的傷害,接觸患者體液分泌物等因素對護士的傷害,手術室特殊工作性質對身心的傷害,工作和精神壓力對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等6個問題;第三部分為護士對職業危險預防與處理知識認知,包括什么是標準預防、常用的護理防護設備和用具及使用方法、什么是安全注射、如何避免安瓿劃傷和針刺傷、如何處理被患者體液或血液污染的銳器損傷、如何避免化療藥物對護士的傷害、突發事件的處理及上報程序、用相關法律知識保護自己、如何減輕心理壓力等9個問題;第四部分為護士職業防護培訓情況調查,包括是否學習過有關職業防護內容的課程、是否接受過職業防護知識的專業培訓、是否自學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是否知道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存在職業傷害、是否知道職業防護的重要性、是否希望參加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等6個問題。問題的回答分3個選項,即完全了解(是)、部分了解(部分是)、不了解(否),每個選項分別授予2、1、0分,所有問題均為單項選擇。問卷經專家審核后、選擇20名護士進行預實驗并由專家監測修正,專家小組審核評定信度0.932、效度0.875。1.2.2調查方法首先培訓調查員。在自愿的前提下,選擇我院12名20~30歲溝通能力較強的護士為調查員,調查員在調查前集中學習討論,統一調查方法、指導用語和標準[3]。再將118名調查對象分為12組,每個調查員負責8~10個調查對象。其次,在被調查醫院護理部的協助下,采取一對一的方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被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先預約時間、地點;調查時,調查員對被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及答卷方法,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問卷調查表,問卷填寫后當場回收,再行訪談。
1.3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所得原始數據整理核實后,輸入計算機,運用SPSS13.0軟件系統進行處理。護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用百分率和均分的形式表示,百分率用百分位數描述;均分用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結果
發出問卷118份,收回問卷1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15份,有效率97.46%。
2.1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知識認知狀況
手術室護士職業危險因素的認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護士對職業危險預防與處理知識的認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護士職業防護培訓情況:45.22%培訓到位、51.30%部份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
2.2不同護齡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知識認知狀況見表1。
3討論
3.1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水平較低,職業防護能力不足的職業防護能力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對職業危險因素的認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護士對職業危險預防與處理知識的認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與常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標準預防是控制醫院內感染、降低職業危害的最基本的常識,也是預防職業危害成功而有效的措施,但115人中,對其概念、內容、措施完全了解的只有42人,占樣本的36.52%。注射是手術室護士每天都要做的、最常用的操作,但什么是安全注射、什么是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有哪些危害,完全了解的只62人,占樣本的53.91%。護士對職業危險因素和防護相關知識掌握的模棱兩可(54.64%與54.30%)、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了解了職業危險因素對自身的傷害,但不知如何處理。這些都提示護士職業防護知識欠缺,防護能力不足。不同資歷的護士其職業防護認知亦有區別,表1顯示,護齡1~5年的護士與護齡6~10年和護齡11年以上的護士比較,不管是對職業危險因素的認知還是對職業危險的預防與處理的能力,都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說明低年資護士職業防護知識水平較低,而6~20年的護士職業防護知識水平相對較高,與賀紅英[4]調查結論一致,可能這個護齡段內的護士,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職業防護知識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與美國Benner提出的護理領域“從新手到專家”理論一致。該理論認為隨著工作經歷和經驗的逐漸豐富,護士的知識形態由淺層次、顯性(程序性知識)逐漸向深層次發展,護理能力才逐漸得以發展和完善[4]。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知識培訓雖不盡人意,但3個護齡段護士無顯著性差異,個別問題的回答有差異,如:是否學習過有關職業防護內容的課程,護齡1~5年的護士得分較高,可能低年資護士大多畢業于全日制護理學院或醫學院校的護理學系的護理學專業,現有些護理學院和醫學院校已開設職業防護相關選修課,故低年資護士該問題的回答得分較高。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高年資護士的學歷偏低,原始學歷還有中專,盡管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均為大專以上學歷,但有的是通過自考和成人教育獲得的學歷[5],即使是全日制護理大專畢業生,職業防護相關課程也未納入教學計劃,故大多數高年資護士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有關職業防護內容的課程。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得分較低。而是否自學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則6~20年的護士得分較高,可能高年資護士在工作中,遇到與職業防護相關的問題,就要通過書本、網絡,或向其他人請教來解決問題,故該問題的回答得分較高。在是否希望參加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問題上,所有調查對象均回答是,有系統接受職業防護知識教育的需要[6]。
3.2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水平較低,職業防護能力不足的主客觀原因分析
導致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認知水平較低、職業防護能力不足的因素有主觀和客觀兩大類。主觀因素是護士職業防護意識欠缺,影響了護士職業防護認知和職業防護能力。在訪談中得知,有些護士認為銳器傷是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最為常見的職業傷害[7],而且是難免的,防不勝防;有些護士不理解掰安瓿墊紗布、護理操作時戴手套、接觸患者前后要洗手的目的,甚至有人認為只有手部皮膚破損時才戴手套。認為防護用具的使用太麻煩,會影響操作速度,搶救患者時就忘了自己的防護,即使受到損傷處理也欠妥當;有的護士認為手術室少量的射線和噪音對身體無大礙,對其防護就不甚認真;有的護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操作中實施防護,是怕臟怕危險的表現等等。客觀因素。一是醫學院校的護理學專業大多數不開設護士職業防護相關課程,即使開設,也是以選修課的形式,而且臨床護理各科教材中也未系統涉及職業防護內容,由于職業防護課程未納入教學計劃,教師也沒時間對職業防護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護生很難從課堂和書本中獲得較全面和規范的職業防護知識,許多高年資護士的職業防護知識都來源于臨床經驗。二是醫院的職業防護培訓制度不完善,培訓力度不夠,大多醫院在新護士進醫院崗前培訓時有職業防護相關內容,但以后的業務學習,就很少該方面的內容,職業防護涉及內容較多,其掌握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Ebbinghaus)認為:人們經歷過的事物,要記憶在大腦內,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回憶,達不到良好的效果[8]。三是職業防護管理制度不完善。有調查顯示:有的二級綜合醫院中,目前還沒有建立職業傷害報告制度,1499名發生針刺傷的上報率僅占21.15%,所以護士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及上報程序、用相關法律知識保護自己不甚了解,更何況采取及時科學的救助措施[4]。
4對策
綜上所述,針對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水平差、防護能力不足的狀況,加強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教育是一個迫切而嚴峻的問題。首先是增強手術室的護士職業防護意識,摒棄怕麻煩、做好職業防護是怕臟怕危險的觀念,正確對待職業防護,工作中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操作規程;其次是完善職業防護相關知識培訓,學校、醫院應積極創造和提供職業防護教育的學習機會。護理學院和醫學院校護理系應將職業防護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加強護生專業課程中護理職業安全防護課程教育[9];醫院管理者應提高對醫護人員職業防護重要性的認識,將職業防護列入醫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10],加強對新護士進行崗前培訓,定期組織職業防護培訓班和職業防護培訓的專題講座等,定期對手術室護士的職業防護知識進行考核,督促護士通過書本、網絡進行自學職業防護知識,提高職業防護認知水平。建立健全護士職業傷害報告和管理制度,做到出現職業傷害,即時處理,把危險降低到最小程度;開發研制安全、廉價的有效預防銳器傷的護理用具,使護士的銳器傷降到最低。另外,在手術室采用PDCA循環管理,能有效降低手術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發生率[11]。綜上所述,可有效地減少護士職業傷害。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新型手術越來越多,新型手術材料在手術中廣泛應用,加之新型傳染病的增多,在手術護理工作中,職業危險因素也在增多。因此,加強手術室護士的職業防護顯得尤為重要,充分認識職業安全的潛在危險因素,對護士進行職業安全教育[12],不斷地更新手術室職業防護知識,切實有效地落實各種防護措施,盡量消除和避免職業危害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13]。
參考文獻
[1]夏洪芬,田華菊.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現狀調查及應對措施[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7,30(5):448.
[2]張利然,劉麗萍.臨床護士職業傷害防護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16):1562.
[3]陳曉春,向紅珍.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復明工程手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9(8):76.
[4]賀紅英.基層醫院護士職業防護意識及影響因素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26.
[5]劉志娟,賈長寬,李淑蘭,等.郴州市護理科研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1,13(6):102.
[6]楊麗娟,魯玲玲,李方航.珠海市院前急救人員職業性損傷調查與分析[J].現代醫院,2012,12(3):146.
[7]姚孟冬,張青,王小慧.實施目標管理提高血液科護生職業防護能力[J].現代醫院,2016,16(5):755.
[8]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9.
[9]肖美汝,陳玲.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現狀及對策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23(19):9.
[10]張紅莉,何春紅.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護理,2013,9(1):270.
[11]任細妹,唐夢榮,肖永紅,等.PDCA循環管理在手術室職業防護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8):119-122.
[12]賴章麗,陳立力.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及其防護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3):8067。
[13]任芳,付麗麗.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培訓途徑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2015(4):87.
作者:謝玲英 單位: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