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專業學生乙肝認知狀況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抽取
安徽省某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大二學生521人,共發放問卷521份,當場收回,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15份,其中女生455份,男生60份,有效率98.85%。
1.2調查方法和質量控制參考有關資料
設計大學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認知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者一般情況、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是否有治愈乙肝的特效藥、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治療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職業暴露、乙型病毒性肝炎認知態度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識來源及需求等方面。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說明填表要求和注意事項,采取不記名問卷方式,并當場收回。
1.3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核查數據資料,編號后統一輸入Excel表格,進行相關百分率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識了解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對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識認知水平較高,但知識掌握不均衡,對深層次的知識認知度不夠。
2.2乙型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的認識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上,血液傳播及與乙肝病人共用注射器、剃須刀、拔牙器械等的正確知曉率比較高,分別是99.03%和97.67%,但在性接觸傳播途徑上,有47.18%的學生不清楚與乙肝病人發生性接觸可以傳染。而對母嬰傳播途徑方面的認知不全面,如80.00%的學生認為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可將病毒傳給胎兒,但同時21.75%的學生認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哺乳不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兒。在非傳播途徑的認知上,知曉率最高的握手和擁抱,但仍有39.61%的學生認為蚊蟲叮咬可引起傳播,46.02%的學生認為共用餐具、同池游泳可引起傳播,14.95%的學生認為飛沫塵埃會引起乙肝傳播,可見在非乙肝傳播途徑上,學生知識掌握不細致、不全面。
2.3乙型病毒性肝炎職業暴露了解狀況
調查對象中僅10.87%的學生表示知道乙型病毒性肝炎職業暴露,64.66%的學生對職業暴露的預防措施完全不知道,88.35%的學生表示對職業暴露后的緊急處理完全不知道。
2.4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態度認知狀況
調查者中80.57%的學生表示當得知同學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不會影響兩人之間的交往,91.65%表示不應該歧視乙肝病人,84.27%學生表示能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一起學習或工作,但是34.13%的學生介意與乙肝攜帶者共同進餐。20.19%的學生表示會回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或其家人,47.77%的學生表示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可以從事幼兒教育、服務行業。而且在調查中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了隱瞞乙肝感染者的事實。
3討論
3.1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識掌握不均衡
需要加強。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學生對乙型病毒性肝炎認知狀況掌握不均衡。醫學專業學生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非傳播途徑認識存在誤區,對易感人群的認識不夠全面等。94.76%的學生表示知道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此調查結果與周紹英在寧波大學學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信行的調查結果相似。78.06%學生不能明確說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有26.80%的學生不認為慢性乙肝可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此次調查顯示醫學學生對病毒性肝炎知識掌握不牢固。醫學專業學生作為周圍人群防治肝炎知識的傳播者和咨詢者,在未來工作中可能參與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第一線,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相關知識應有全面的掌握。同時高職學生相對于本科生,知識素養、專業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等相對較弱,更需加強對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3.2高職醫學專業學生對肝炎傳播途徑認識
本次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乙肝常見的傳播途徑,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與病人共用注射器、牙具剃須刀等具有較高的認識,達到97.67%,說明學生對血液傳播有較高認識。但是對于體液傳播途徑認識度不高,本次調查的大學生年齡多在19—21歲之間,大學生戀愛已是常見現象,我國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中,性傳播尤其是年輕人中的性傳播正成為一種途徑,而調查中47.18%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性行為存在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險性。調查中,部分學生不清楚母-嬰傳播途徑,分別有20.00%學生不清楚感染乙肝的孕婦可將病毒傳給胎兒,21.75%的學生不知道感染乙肝的母親哺乳可將病毒傳遞給嬰兒,此結果與對山西某高校大學生乙肝防治知識知曉率的調查分析一致。對于在非傳播途徑中的蚊蟲叮咬、與乙肝病人共用餐具游泳知等知曉率低,說明大學生對乙肝的傳播途徑知識掌握不明確。
3.3乙型病毒性肝炎職業暴露了解情況
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臨床診療、護理及科學實驗等職業活動過程中被物理化學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情況。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被病毒侵襲的危險,但調查結果顯示,37.50%學生對職業暴露了解一些,51.65%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職業暴露的情況,而對于乙肝職業暴露的預防措施和職業暴露后的緊急處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對高職醫學專業學生來說,乙型病毒性肝炎職業暴露的知識亟待加強。
3.4高職醫學專業學生
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群體的態度和行為有待轉變高職醫學專業學生作為醫療資源的后備軍,將在臨床一線參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療,因此良好、積極的態度不僅可以直接幫助乙肝感染病人,消除他們內心的敏感及自卑,還可以促進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理解和關心。調查對象普遍能夠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工作,91.65%學生表示不會歧視乙肝病人且80.97%的學生表示當得知同學是乙肝的情況下不會影響兩人之間的交往,但對于共同進餐等行為,卻有34.13%的學生介意與乙肝攜帶者共同進餐,此結果與濟南高校學生乙肝認識水平與態度調查一致。
3.5加強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全面開展學校預防工作發揮學生優勢,開展相關的宣傳教育,醫學專業學生既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的重點人群,同時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預防知識宣傳的主力軍,尤其作為高職醫學專業學生應積極發揮醫學生的知識優勢,聯合學校學生會、社團,通過對志愿者進行系統的知識培訓,在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傳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宣傳畫、發放宣傳單,在班級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知識競賽、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等,使學生在交流中,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學校也可與當地疾控中心、傳染病醫院等部門聯合,共同開展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宣教。在教育中知識應全面、到位,尤其是對于存在誤區或容易混淆的知識上給予重點強調。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和無癥狀感染者之間的區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窗口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大三陽、小三陽的意義,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非傳播途徑等。同時強調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中不能僅注重知識層面的宣教,還應側重轉變大學生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態度,倡導寬容、理解、關愛。學校也可邀請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士到學校開展健康講座,結合醫院真實案例,講述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反應,身體變化,加強醫學生的職業情感和道德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關心、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群體,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共同為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而努力。
作者:汪作琳 單位:阜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