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美運動調查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華南師范大學40名健身健美專項班學生以及60名健身健美愛好者。
1.2研究方法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以及走訪人體運動醫學專家等研究方式,經過對健美運動指標進行甄別、集中、篩選后,制定了《健美運動常見損傷部位以及造成損傷成因的調查表》其主要內容為:(1)常見的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部位;(2)健美運動損傷率;(3)造成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的因素。
2結果與分析
2.1關于運動損傷部位的調查分析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運動員所從事的項目、環境、運動員自身條件、技術動作以及訓練安排有密切關系。從表1調查結果可知,被調查的大學生中,他們在健美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某些關節、肌肉等部位都出現過運動損傷情況,其中肩關節損傷率為23.5%,其次是腕關節損傷率為20.4%、頸椎損傷率為17.3%、肘關節損傷率為14.2%、髖關節損傷率為11.1%、膝關節損傷率為4.9%、其他損傷率為8.6%。不同的身體部位損傷的幾率不同,如肩關節是一個人體中最靈活的關節,由肱骨和肩胛骨的關節面構成,關節面是典型的球窩狀,關節面弧度差大、關節囊松弛。在健美運動過程中,參與運動的次數最多,因此損傷的幾率也大;再如腕關節,屬于小關節,其所承受的能力遠比肩關節等大關節小,健美愛好者在負重練習上肢肌肉群時,因負重過大,腕關節承受能力小,往往容易導致其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腕關節在健美運動過程中的損傷幾率也是偏高的。因此,健美運動過程中要加強防范,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后拉伸身體上的關節、肌肉等部位并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有針對性地預防損傷的發生。
2.2關于損傷成因的調查分析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的最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損傷率為35.3%,其次是技術動作不規范、器械重量過大,損傷率為30.2%,再次是自我保護不足、對場地器械不適應等。眾所周知,科學的運動訓練方式就是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身體調動起來處于興奮以及活躍狀態。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可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人體內的物質、能量代謝活動,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物理和生理的惰性,明顯提高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韌性,可有效地預防或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同時,在健美運動損傷中因技術動作不規范而造成的運動損傷的幾率也比較高,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技術動作錯誤,在練習過程中極易受傷,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往往會給這些運動參與者的身體帶來某些組織器官的負荷加重,而當負荷超越了生理機能所承受的限度時,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損傷,如髖關節關節的準備活動不充分時,在練習下肢肌肉群時由于負重過大往往容易造成髖關節損傷。同時如果不遵守循序漸進與科學訓練的原則,急于求成,過早練負荷,不但會引起技術動作更加不規范,而且極易因技術動作不規范而導致身體的損傷。因此在開始健美運動訓練或鍛煉前,必須重視訓練前的熱身運動,需要針對性拉伸肌肉、關節等;同時,部分初學者或者部分動作在沒能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之前,切忌盲目追求大重量、大負荷的訓練方法,針對上述不同的損傷因素應采用不同的預防措施,以免減少損傷的幾率。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從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可知,他們在健美運動過程中,肩關節損傷率最高,其次是腕關節以及頸椎損傷,不同的身體部位損傷的幾率不同,而導致他們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其次是技術動作不規范,再次是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以及對場地器械不適應。因此,大學生在健美運動過程中為了避免或者降低運動損傷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則需要重視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準備熱身環節。
3.2建議
1.首先,大家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一次完整的健美運動訓練或者鍛煉應包含準備活動部分與放松練習部分這兩個環節,決不能忽視或不重視這兩個環節。
2.其次,需從思想上提高對健美運動的認識,端正練習態度,因為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間,其體力充沛、精力旺盛,但由于他們都缺乏基礎知識,在鍛煉過程中急于求成,隨心所欲,愛表現,這就使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更高。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必須提高思想認識,端正練習態度,要按照老師或教練指導員的要求及其動作要領來完成練習。
3.再次,在健美運動中,必須重視保護與幫助,尤其是在練習胸大肌時使用大重量的杠鈴臥推,必須有人在旁邊進行保護與幫助,預防練習者在最后舉不上去,壓在身上起不來的危險情況發生。同時,在保護與幫助的過程中,保護者可給練習者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但切記不可開玩笑,以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因此,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應根據練習的內容、動作等采用合理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練習效果,掌握練習動作,而且更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
作者:鄭炳瑞單位:華南師范大學